有人预言,网络的发展将导致城市本身无必要存在。理由是:“全球连为一体,建筑物的形式、大小都会改变……城市向乡村的反向运行可能会发生。其时,城市存在的唯一用途便是作为一片废墟和遗迹让后人观看,让他们知道落后的前人曾在一个怎样的受到污染环境中生存。”这是北京大学教授辜正坤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叙述的,《在北大听讲座》一书中有录。 论者并没有说明何时出现这种变化,我们至今也还没有看到这种变化。相反,城市正在迅速地膨胀,我们的国家正向城市化高歌猛进,亿万农民浩浩荡荡进军城市,一座座新城崛起,所有的老城都正在进行历史性的大跨越。 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断定,学者的预言是危言耸听。网络行世以来,我们所耳闻目睹的变化并不少,与城市发展相关的也足以让我们惊诧不已。譬如,电商购物便捷,消费者不必再到商店便可买到所需的物品,商家集中于城市街道两边的城市传统受到严重冲击;不少IP从业人员,不必驱车到单位集中上班,可以在本国,甚至于不同国家的家中电脑前办公就业;许多企业也就不必要在城市中租借或建筑办公、生产场所了;教师无需到学校面向学生授课,可以在家中或者他愿意待的地方进行远程教学,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地方受业。诸如此类,城市的架构和功能如何不受影响? 事物的变化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使是剧变也是经渐变层积,必须走完其应该走的路,完成其应该经历的程序。譬如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谁都明白无误的什么人都无法逃脱的归宿,但人总不能因此感到活着毫无意义,不如早日了结,或者跨越童年、青年和壮年,一步到位。相反,绝大多数人还是怀抱强烈的求生愿望,一步步地顽强走向人生的终点,在人生旅途中书写下几多光辉灿烂,经历无数的良辰美景,享受无穷的人生乐趣。城市的消失也许来自于城市化,就像一个人的正常死亡,是在其饱尝无限的生命快乐之后。
城市消失如若成真,那也是我们这一辈人见不到的景观。不过,这一代的城市化决策者却应该重视。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付出的代价很大,圈征农田,拆迁民居,二元户口,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几乎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都与城市化相关。城市既然有消失的可能,城市化走的就不应该是传统老路,就不应该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应该让后人看到我们今日创造的城市废墟和遗迹时,少点惋惜,少点感叹,少点嘲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