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家明
中国规划网济南11月5日电(宋翠)“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是山东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首要的出发点就是促进重点地区的发展。”11月1日下午,“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在泰安闭幕,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家明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是强省建设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标志,必将为促进全省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带来更多红利。 徐家明说,重点地区包括两类:一是发展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目的是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目的是推动其加速成为新增长点。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黄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蓝区)是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发达地区,分别于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获批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山东省成为目前国内罕见的同时拥有两个国家发展战略的省份,这是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引擎”。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是山东省资源支撑和环境容量较大区域。”徐家明认为,这两大省级区域规划战略规划的出台,使全省形成了“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是强省建设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标志,必将为促进全省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带来更多红利。“一圈一带”战略,就是要与蓝黄“两区”遥相呼应、形成与西部经济隆起带紧密衔接、与京津冀和中原经济区联动融合的战略发展态势。 “‘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是推动山东板块隆起,争创新一轮经济发展优势,提高山东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徐家明说,21世纪,拥有海洋就拥有未来,海洋生产力的竞争已经成为综合经济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蓝一黄”,山东两大国家战略拥有自身鲜明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特征,当这些比较优势和特征与新的发展理念、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国家战略有机结合的时候,它们所呈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便无可复制。 实施“一圈一带”战略,山东省东中西部各区域,都明确了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一个特色鲜明、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蔚然成型。在这一发展格局之下,东部率先发展、中部融合对接、西部加快隆起,东中西三大区域既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又能够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必将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提供更为强大的力量。 实施“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地理环境有交叉重叠,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体化推进真正实现资源在山东范围内的有效配置, 形成融合发展的合力,带动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山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生产力诸因素在全省范围内的合理空间配置,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增长极,必将辐射周边地区,使山东生产力布局由过去侧重于陆上布局转向海陆统筹发展,提升了山东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层次。”徐家明表示。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