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顺德“美城”三年城市换新颜

时间:2014-11-04 08:4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张培发

  佛山市城管委最新发布的通报显示,顺德区以81.773的总分位列该市今年第三季度城市管理考评第一,同时成为佛山城市管理第二个考评年度“总冠军”。加上此前获得的季度考评“五连冠”,顺德近两年内已在佛山“城考”中揽获7个“冠军”。

  在激烈的区域竞逐中,一次或两次摘得桂冠可能有偶然成分,但顺德接连7次获得第一,显然已非偶然事件。实际上,作为工业强区,顺德土地开发强度已近50%,建成区周边遍布大量的城市次生地带,加上高密度的人口分布,各种因素都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那么,顺德为何仍可在佛山“城考”中屡屡获胜?笔者走访发现,这与顺德大力推进“美城行动”密切相关。过去3年,该区以株洲、常州等全国城市管理先进城市为标杆,投入近70亿元开展城乡环境建设与整治,并创新管理监督机制,让“美城”内化为政府常态化工作,实现城市旧貌换新颜。

  加大财政投入:

  “五位一体”改造提升城市环境

  从第三季度开始,佛山城市管理考评迈入第三个年头。新修订的考评方法不仅增加项目内容,提高部分项目标准,同时还建立暗检检查点数据库,以随机抽取的形式确定日常暗检检查点,最大限度消除管理“盲点”。然而,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顺德在“城考”中持续领先的态势,因为在该区率先推进的“美城行动”中,这些标准早已成为习以为常的“常态”。

  “美城行动”被称为“一号工程”,是顺德为提升城乡综合环境而实施的专项行动。早在2011年,面对从工业化向城市化的新转型,顺德区委区政府就确立了“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实施城市升级五年行动计划。跟很多地方一搞城市化就上马各种工程项目不同,顺德城市升级第一件事是启动“美城行动”,以城市“净化、绿化、亮化、序化”为目标集中整治辖区内主干道、商业街等市民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

  过去30多年,顺德以工业立区,所有资源均向工业化集中,城市建设和农村环境管理相对薄弱。顺德区有关领导曾引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等语句来描述环境之差。“如果一个社区连垃圾桶都没有,如何维护环境洁净?”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一官员说。因此,顺德“美城行动”的第一步是加大投入,为环境基础设施“补课”。

  统计显示,从2011年约10亿元到今年的26亿元,顺德区镇两级对“美城行动”的财政投入逐年上升,近4年总投入约70亿元,涉及道路及沿街景观改造、市政建设、机械设备更新、市场升级、增建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内河涌整治,污水处理设施等,其中,市政建设每年投入占比都超过五成。

  政府大手笔的投入逐渐转化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新环境。丰华北路是龙江镇传统商业街,由于多年没有修葺,部分墙体老旧,商铺广告招牌杂乱无章。对此,龙江投入4400万按“一空间一主题,一节点一景观”的标准,对道路路面、人行道、路灯、绿化、建筑立面等实施“五位一体”改造,增加岭南特色街口牌坊、桑叶形公交站亭、垂直绿化墙等设施,将其变成水乡情调的亮丽风景,成为市民休闲的新去处。

  丰华北路只是顺德城乡环境蝶变的一个小缩影。数据显示,仅去年以来,顺德共进行沿街景观改造项目86个,改造长度达80.18公里,这些项目均已成为顺德城市形象的新亮点。

  提升管理效能:

  “数字城管”全覆盖结案率达98.85%

  在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顺德亦创新一系列手段和方式,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工地扬尘”曾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顺德从今年起大力推进工地卫生保证金制度,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工前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用于工地环境卫生保障。截至目前,今年新开工的245个工地全部交纳了卫生保证金,100%签订卫生保证书,有效地改善了工地环境卫生。

  与工地卫生相关,泥头车带泥上路也是环境治理的一大难点。对此,顺德要求泥头车实施公司化运营管理,通过成立车队、领取管理卡等方式,约束泥头车必须密闭改装、安装GPS、购买第三者责任险,有效减少渣土运输车辆带泥上路。

  为实现高效管理,顺德从2010年就启用数字城管,目前已实现城区全覆盖,覆盖面积达111.65平方公里。依托这一技术,该区有效消除了城市管理“盲点”,从2011年至今年上半年,该区共立案538437宗,结案532248宗,结案率达98.85%。

  此外,顺德还组建了美城义工服务队,强化美教育宣传。这支服务队针对不同的市民群体先后开展了环保骑行随手拍美城、文明交通劝谕活动、“欢乐校园行”、推广车载垃圾桶等70多项活动,呼吁市民参与爱护城市环境。顺德区副区长、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局长陈浩斌说,美城义工人数虽然还不多,但有别于政府“由上而下”宣传模式,这支来自于市民力量,将会发挥更深刻、实在的影响。

  创新考评机制:

  分阶段提升确保“美城”长效化

  顺德区城管委有关负责人说,在这个过程中,顺德亦向株洲等先进城市学习,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监督考评机制,以制度来确保“美城行动”常态化、长效化。

  为有效改善城乡综合环境,顺德制定了8大项目合计277项具体指标作为“美城行动”的考核标准,标准之细致超越以往任何行动。而为确保考评过程和考评结果的公正性,该区聘请独立的第三方社会机构采取每日抽样暗检、每月明检、季度评比以及年度总评“四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分,同时引入公众满意度调查,加大市民意见在季度考评中的分值比例。

  在此基础上,顺德每季度都高规格召开现场点评会,区长黄喜忠几乎每次都与会点评,并将镇街及部门考评排名定期在媒体上公示,对工作不尽责、不到位的部门领导实施经济惩罚和行政问责,以此倒逼形成工作合力。

  有别于其他城市“一刀切”的做法,顺德采用分阶段、分区域、分步骤的方式推进考评。2012年,该区着力开展“八个一”试点,即每个镇街按照一条主干道、一条内河涌、一条商业街、一个公园、一个村居、一个工地、一个农贸市场、一个临时摆卖点为内容开展城市管理提升行动,以点带面带动城市环境整体提升。运作成熟后,该项试点进一步扩至镇街建成区。

  一个城市不仅要有“面子”,更要看重“里子”。不少地方中心城区搞得漂漂亮亮,但一出城区就如“非洲”。为纠正这种态势,顺德将“美城行动”从城市向村居、社区延伸。从2013年第二季度起,美城考评区域扩至全区50%的村居,今年第二季度又全面扩至所有村居。“这种循序渐进的考评模式,使镇街和部门能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工作。”陈浩斌说。

  历经三年努力,顺德城区和镇街容貌正发生巨大变化:道路整洁了,垃圾少了,蓝天白云多了,市民满意度也提升了。今年一季度随机调查显示,市民满意度达到73.77%,较2012年同期上升了20个百分点。

  动向

  “美城行动”向纵深提速

  差异化考核疏通“毛细血管”

  在取得初步成效后,顺德“美城行动”将继续向纵深提速发展。

  “下阶段,我们将各镇街分成两级区域进行考评。”陈浩斌说,一级区域为核心建成区,考评标准要更高一些,二级区域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业区及农村部分,考评标准将以市容环境卫生为主,通过分区域、分标准的差异化考评,使“美城行动”由“大动脉”延伸至“毛细血管”。

  同时,顺德将加紧建造垃圾收集站、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预计到2015年底,全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加上105个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所具备的处理能力,可使该区生活污水实际处理率提高至93%。期间,顺德将加强各类整治活动,分批对32条重点主干河涌进行彻底治理,有效提升河涌水质。

  此外,顺德区城管委办公室将开通微博、微信、热线电话、网站等多种电子平台,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可立即将问题上传到数字城管平台,直接“找碴”,让公众充分参与到美城行动之中,强化社会监督。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