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长春市提升城市建设保障体系 筑牢民生之基

时间:2014-09-15 08:39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长春市公租房小区里的健身设施成为人们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长春市公租房小区里的健身设施成为人们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住有所居,更要住得方便、舒心。近两年来,长春市在城市建设中,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涉及安居工程的水、气、热等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完善结构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圆百姓的住房梦,筑牢他们的幸福之基。

  放心水 二次供水改造140万百姓受益

  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命脉,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长春近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外延不断扩展,供水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长春市加大力度,改造供水管网,实施一大批供水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启动城区居民二次供水设施集中改造工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安全水,让市民尽享城市保障体系建设带来的福祉。

  为了满足城市的发展,2012年,长春市实施了9大供水工程,设计能力30万吨的五水厂投产运行,改造供水管网264公里,城区日供水能力整体提升了40万吨。2013年,又深入实施200万吨日供水能力工程,完成了一水厂扩建和三水厂提标改造部分设施土建工程、五水厂2个泵站收尾工程、六水厂前期工作。今年,一水厂扩建,年底达到试通水条件,新增日净水能力25万吨;三水厂提标改造将完成新建部分的设备安装及改造部分土建工程,确保2015年完工,日供水能力由现在的18万吨恢复到22万吨;五水厂城南泵站、供水南线及厂站绿化等剩余工程年内要全部完成;争取开工建设六水厂,日供水能力50万吨,预计2017年试通水。同时,改造供水管网100公里。

  为让居民用上放心水、安全水,从今年6月至2016年12月,长春市对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进行集中改造。四环路以内划分了200个供水区域,平均每个区域面积一到两平方公里。根据各供水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新建、改造和串并,将现有的1815座泵站,减少到809座。其中,新建二次供水泵站47座,改造泵站762座;每座泵站的供水户数为4000户至5000户,供水建筑面积为30万平方米左右。新建及改造二次供水管网1700公里,新建及改造楼内管网5900公里,新安装及改造水表39.2万户,能够解决12254万平方米的二次供水问题,使300万百姓受益。

  仅今年,长春市计划投资15亿元,新建二次供水泵站27座,改造泵站390座;新建及改造二次供水管网746公里,新建及改造楼内管网2352公里,新安装及改造水表15.68万户,解决5742万平方米的二次供水问题,受益百姓将达140万人。

  安心气 提高供气能力改造高危管网

  两年多来,长春通过实施燃气高危管网改造、加快推进燃气重大基础设施等工程,让百姓用上“安全气”。

  作为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天然气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从2012年起,长春市开始实施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工程,未来天然气将成为我市的主要气源。目前,全市每天供应管道天然气在100万立方米左右,冬季预计最高可达300万立方米。市公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春市天然气主要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供应,为了保障群众用气,长春市正在推进几项燃气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提高输气、储气、配气能力。目前,长春市正在加快推进天然气高压外环管网工程建设,在绕城高速外建设高压燃气管网,实现环状供气结构,并设10座高压调压站,在提高输气能力的同时也具有储气功能。该工程一期联络线43.9公里已建成运行,今年继续推进南线24公里管线建设,东线及西线计划2015年开工建设,建成后年输气能力可达40亿立方米,储气调峰量140万立方米。建设LNG(液化天然气)储气设施,计划建设3座LNG储罐,实现储气能力900万立方米,基本满足全市3天左右的用气量。

  在提高供应能力的同时,长春市从改造管网入手,提升安全指数。从2009年起,长春开始实施高危燃气管网改造工程,已累计完成1000多公里的高危管网改造,目前还剩高危管网421公里,今年计划改造150公里,其余分两年改造完成。长春燃气股份有限公司还采取科学有效的辅助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改造期间的管网运行安全。他们采取“人巡、车巡、GPS跟踪定位”三结合的无缝闭环式管理,主动巡检率达96.36%。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管网资料管理GIS系统,配合24小时客服热线,使燃气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一栋栋廉租房让住有所居不再是梦想
一栋栋廉租房让住有所居不再是梦想

 

  暖心房 让居者有其屋

  “居者有其屋”是衡量城市幸福指数高低的基本条件。几年来,长春市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纳入幸福长春行动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普通百姓实现安居梦。

  长春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陈济生告诉记者,目前,长春已经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针对不同情况的家庭,采取不同的保障方式。对低保及低保边缘户无房家庭,长春市提供廉租住房;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及有稳定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截至2013年底,长春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0余亿元,建设和购买保障性住房6.17万套、320万平方米,现已分配入住2.78万套、145万平方米;累计发放4.4亿余元住房租赁补贴,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通过实物保障和发放补贴,长春市已经解决了5.2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同时,长春市通过实物配租和租赁住房补贴两种渠道保障了4.98万户居民的住房。针对全市中等偏下收入无房家庭、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有稳定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长春市开工建设了公共租赁住房1.97万套,现已分配2625套,其它房源正在陆续建设中。

  从廉租住房到公共租赁住房,长春市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市民的保障面也越来越广泛,在市民叫好的同时,也给政府提出了新的问题,不仅要解决“住得上”的问题,更要认真解决“住得起、管得好”的问题。经过大量调研、论证,“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正式出现在长春市住房保障住房小区建后管理中。“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为一体的管理体制,这种“四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已经先后在团山小区等大型保障性住房小区中开展。

  通过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同时,长春市通过暖房子工程、老旧散小区改造等途径,解决更多群众的住房环境问题。自2010年起,长春市已改造暖房子3561万平方米,160万人感受到了幸福的温度,共享了城市发展成果。2011年起开始实施的老旧散小区改造工程,过去3年总投资近4亿元,共改造老旧散小区102个,直接受益人口86万人。今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长春市又大幅度增加改造数量和改造规模,使全市老旧散小区改造由原计划的30个增加到46个,总占地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涉及住宅571栋,计划总投资约1.6亿元。

  无论是对“城市生命线”的改造提升,还是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长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百姓所需所想所盼为出发点,努力提升着百姓心中的幸福指数。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