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城市规划理应多点“让路意识”

时间:2014-07-13 08:29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南京下关沿江一带,在民国初期,曾经是最繁华的南京外滩。而如今,这里正在打造滨江风光带,将要成为新的“南京外滩”。然而,这条滨江风光带却因为一个民国建筑重新修改了设计方案,为该建筑和20棵梧桐树“让路”,这个民  国建筑就是藏身于江边的民国海军医院。(7月9日《扬子晚报》)
    按照先前南京市下关区滨江风光带的规划,民国海军医院旧址门前的道路将被建成滨江快速通道,供车辆行驶。这也就意味着,这两栋具有重要历史和文物价值的民国建筑,以及建筑旁的20棵梧桐树,都将被拆除、砍掉或者是移走。然而幸运的是,在各路专家们的紧急建议之下,政府相关部门最终决定既不迁移也不拆除民国海军医院旧址和建筑旁的这些梧桐树,而是原地保护,同时重新修改滨江风光带的规划。
    在市政建设的前期规划已经完成,甚至已经开土动工的情况下,紧急修改规划,不但意味着先前所做的规划不得不推倒重来,而且意味着政府将因为规划修改付出更多的建设成本。如果其中涉及到商业开发的话,还意味着政府将减少一笔真金白银的损失。但是南京市有关方面宁可修改城市规划也要给民国建筑和历史遗存让路的做法,在当前的城市开发和规划大潮中无疑显得难能可贵。这样的“让路意识”,可能会让政府遭受一些现实的损失,但是却保留了历史建筑,也等于是保留了历史记忆。
    在全国性的城镇化过程中,相信不仅仅是南京市才会面临这样的抉择。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最终的选择不是给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让路,而是给城市规划和商业开发让路,甚至为此还创造出了“保护性拆除”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词语来。虽然政府这么做的时候,往往打着市政建设,便民利民的旗号,但真正在乎的却往往是背后巨大的商业利益。而我们失去的,却不仅仅是这些历经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文物建筑,还有附着在这些建筑和遗迹上的文物价值、历史信息。这种历史与文化价值上的损失,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是金钱和物质所无法衡量的。
    让城市规划和开发多点“让路意识”,为城市保留一点历史感和文化感,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共识,也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