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报道,王耀辉在思想互动空间《什么是真正的城镇化?》上发言时表示,现在中国已经不是重量的阶段而是到了重质的阶段。一方面在GDP不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怎么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再从投资拉动到人才拉动,要求我们城镇化的质量要高。 他进一步分析,现在表面看有50%几的城镇化,但实际上有户籍的是35%,这说明绝大部分的人口还不是真正的城镇化。那么国际上就传递了不准确的信息,好像中国的城镇化过了半数,实际上我们才1/3,农民工虽然住在城市里但并不代表城镇化。 他认为,现在解决城镇化农民工进不来是因为没有居住的条件,大量地被挤在蜗居里面,几十个人挤一套房子。同时,又把中国大量的空置房释放出来,因为现在有8800万套空置房。还有人说中国有6500套房子空置在那,可以够2亿人居住。现在在城中有别墅区4000套别墅,3000套都是空的。 王耀辉特别指出,在纽约,纽约的大楼里面几乎每个楼里面都是亮着灯的,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大量的地方是空的楼,没有人住晚上一片漆黑,这种浪费的现象是巨大的。这种朱门酒肉臭的浪费,使得大量在城里的人没有房子住。同时,北京市的统计表明,空置率接近30%。这么高的空置率,前几年统计有多少万的水表不转,那么怎么样解决空置房的问题,可能是城镇化要解决的关键的问题。 王耀辉同时透露,现在一方面城市里面大量的空置,2.5亿的农民工是居无定所,在农村里面同样大量的空置房,因为中国现在差不多有两亿亩宅基地,农民的房子也是空的,因为他们出去打工,因此我们有5000万的留守儿童。这样两边的空置形成了全世界非常独特的现象,这是空前规模的、两头空置的空置房。 实际上,“严重”的空置率已给当前蓬勃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贴上产能过剩的标签,中国房地产亦会感受到“崩盘”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那么,面对住房空置,政府又该如何去做呢?据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报道,美国MTO项目显著的效果,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解决贫困城市家庭住房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据了解,1994年美国实施的“向机会迁居”(Moving To Opportunity,MTO),是由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设计的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项社会实验,通过给居住在贫困社区的贫穷家庭发放租房补贴券,鼓励这些家庭向非贫困社区搬迁。 在项目实施10~15年后的长期评估发现,获得租房补贴券的贫穷家庭更愿意搬迁到贫困比例较低社区居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贫困居民聚居导致贫民窟形成的可能性。获得补贴券的家庭迁往的社区平均贫困率为11%,而没获得补贴券家庭所居住的社区,贫困率高达40%。 目前我国主要以保障房建设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11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1000万套,计划投资1.3万亿元,而其中5000亿元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8000亿元由社会机构和企业承担。 根据CHFS的数据,收入位于25%分位数以下的城镇家庭,年平均收入约为8800元,全国大约有5250万的城镇家庭位于这个水平以下,这部分家庭的住房负担较大,房贷余额和收入比为1.49,而全国城镇的平均水平为0.53。 如果将保障房投资的10%(减少的保障性住房数量为100万套)进行租房补贴,平均每户贫困家庭补贴1500元/月,那么将解决720万家庭的租房问题。同时,我国城镇家庭户均住房数量为1.23套,其中67.54%有二套房的家庭住房未出租,住房空置率约15.5%(0.23×67.54%),据此推算我国城镇二套房空置的数量约为3260万套,完全可以满足720万家庭的租房需求。 相比于大规模修建保障性住房,通过租房补贴来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成本更低,地方政府实施的灵活性更大,这种间接的调控和补贴手段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姜小鱼)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