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阴冷海风迎面扑来,4月9日的斯德哥尔摩依然阴雨濛濛。清洁的空气、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绿化已经将上世纪60年代的瑞典尘封于了环境历史。 遭受了20世纪60年代酸雨袭击,瑞典逐步实行环境治理。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也开启了全球环境治理的新篇章,此后瑞典一直被视为最为环保的国家之一。 目前,面临着气候变化全球危机,如同大多数欧洲城市一样,斯德哥尔摩、沃克斯等以绿色著称的瑞典城市都纷纷以城市为主体设立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 以斯德哥尔摩为例,“其目标是到2050年摆脱化石能源的使用”,斯德哥尔摩市环境与健康管理处主任Gunnar Soderholm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由2010年的320万吨降低至2050年的45万吨。而人均碳排放从现有的每年3.8吨到2050年将至每年0.4吨。 不过,经过推算,斯德哥尔摩人口将在2050年增长至120万。人口的增长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40%的能源需求。 “虽然这规模不能与北京、上海特大城市相比,但这依然是一大挑战,特别是交通领域”,Gunnar Soderholm表示,我们正在通过增加生物制气、生物制油、能源效率等等方面去解决问题。 瑞典每一个城市几乎都有保护环境的基因。如果一个连环境都治理不好的市长,即便经济再发达都是无用,来自沃克斯市长Bo Frank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多党之间便达成协议,不论谁执政,环境议题都是首位。 城市靠环境资产取胜 在瑞典,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的资产。生态环境优质与否会影响投资者的选择,所以在《21世纪经济报道》走访的城市中,执政者都视环境为长远的发展机遇。 “而且其中吸引公司前往斯德哥尔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斯德哥尔摩的环境资产”,Gunnar Soderholm表示。 根据2013年OECD绿色增长研究显示,斯德哥尔摩目前已经处于服务型和知识密集型经济结构转型的高级阶段。而且小而美的绿色领域将会为斯德哥尔摩提供新一轮的增长机会。 目前,斯德哥尔摩大约有1598家绿色科技公司,占整个斯德哥尔摩地区生产总值的3.4%。 与斯德哥尔摩一样,Bo Frank市长表示,沃克斯也靠着自1990年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约8000个公司驻地于此,促进经济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城市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沃克斯认为与地方权力范围有很大关系。 “我的权力比巴黎市长的权力还大,地方可以作出很多决定。比如在2014年财年,我们地方就决定将4.2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4.84亿元)用于可持续发展。”Bo Frank表示。 重视清洁交通领域 虽然瑞典已经跨越了欧洲环境污染大时代,但是与全球其他城市一样,即便是绿色之都的斯德哥尔摩、沃克斯依然面临着来自空气污染、交通排放等一系列的挑战。 尽管斯德哥尔摩现在的空气质量比1965年好一百倍,但是“PM10依然是我们一大挑战,我们也因为PM10 的超标受到了欧盟的罚款”,Gunnar Soderholm说。 Bo Frank表示它们也面临着交通领域带来的巨大挑战。 因此,解决交通问题至关重要。通过总结,瑞典大概采取了主要三种方式:一是征收交通拥堵费;二是增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创造步行和骑车的条件,鼓励零排放出行。 由于斯德哥尔摩多面临海,市内道路普遍不宽,有不少还是数百年前的狭窄老路,交通此前非常拥堵。因此,斯德哥尔摩决定效仿伦敦和新加坡,在改善公共交通的同时,2007年开始收取交通拥堵费,每天分时段计费,10至60瑞典克朗(11.5-69元人民币)。 “这项决定虽然前期受到了多数市民的反对,但是最终证明非常成功”,Gunnar Soderholm说,该项政策实施后,每四辆车中少了一辆车。 整体上来说,斯德哥尔摩市内交通流量下降了20%,排放下降了10%-14%,而空气质量也提升了2%-10%。而且民意也由大多数反对转变成了大多数支持。 除此之外,瑞典的城市非常重视生物制气发展,大力推进生物制气公交车布局。 “我们城市在去年换了37辆的生物制气的公交车。”沃克斯市环境工作负责人Julia Ahlrot表示。 在瑞典,它的原材料主要来自厨余垃圾。 “去年,3000吨的食品垃圾用于生产生物制气”。食物回收项目的协调员Maja Lund表示,这些主要用于乘用车。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