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委书记杨卫泽赴多个区调研,即将开展的“大干一百天,彻底大扫除”行动,是督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青奥会的临近,南京将开展新一轮城市环境整治。能否向世界呈现一个清爽美丽的城市面貌,并借机解决长期以来的城市脏乱差顽症,是当下南京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道考题。 在自己的群众路线教育联系点玄武区,杨卫泽向区负责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项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环境整治),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杨卫泽特意强调,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讨论。 这点出了这道考题真正的难度所在:不仅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南京的大街小巷,尤其是背街小巷改头换面;更关键的是,还要让这场大扫除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这并非易事。尤其在当下,政府似乎面临着一种窘境:大到城市重大建设、小到街巷环境整治,甚至小区停车秩序,经常会陷入一个“政府包揽越多,群众意见越大”的怪圈。 杨卫泽指出,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遇事习惯大包大揽,不知依靠群众、不会依靠群众。 去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鼓楼区某街道主任讲述的一件事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某小区物业公司经常不及时清运垃圾,小区卫生很差,群众意见很大。找物业公司协调耗时耗力,在迎接文明检查时,街道不得不自己花钱找车将垃圾运走。时间一长,物业公司干脆撒手不管。“他知道我们隔一段时间肯定又会迎接检查。” 直接上手快,发动群众慢;自己花钱易,发动群众难。这位街道主任面临的情况正是各级政府经常遇到的选择题。长此以往,政府丢掉了群众路线这个党的“看家本领”;群众则认为所有的事都是政府的事,忘了有些事其实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比如门前卫生三包、不乱扔垃圾。 大包大揽的弊端,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发动群众。杨卫泽提出,要打一场城市环境整治的“人民战争”。在他开出的“药方”里,第一条就是“严格落实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他强调,遇事首先想到的,不应是花钱、养人,甚至成立事业单位,而是能否通过发动群众解决问题。首先要让群众知情,知道这是大家的事,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号召公众参与。“要实现群众影响群众,群众教育群众,群众带动群众。” 3月下旬,市长缪瑞林在突击检查城市环境和秩序问题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市、区、各部门与市民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他强调,要以迎青奥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以管理模式创新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 本周三,鼓楼区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聘请的20名群众监督员正式上岗。他们将通过明察暗访参与该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过程,专门负责给小区出新、河道整治、重点项目建设等“挑刺”。 这是一种可喜的尝试,但惯常的行事方法依然有不小的诱惑。因而,接下来的一百天,对全体城市管理者的真正考验在于:在青奥会的压力下,是用相对熟练和轻松的手法,来一次“短平快”的运动式整治,还是能沉着、坚定地用城市治理的理念,发动群众的方法,为城市留下长久的环境财富和制度成果。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