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汪志民 最近,记者获悉,由德国Peter Ruge建筑师事务所规划设计建造的被动式房屋,正在中国南方浙江省长兴进行抓紧建设,该项目将于2014年5月竣工。届时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大量节省能源消耗新颖别致的有别于我们现在所居住的房屋,这是德国新型低能耗样板被动式房屋首次登陆中国,即将在中国展开该项目。 该项目房屋的设计者Peter Ruge 建筑师事务所,通过对被动式房屋的设计,为可持续性设立了新的标准。与中国传统的住宅建筑相比,被动式房屋可以节省95%的能耗,被动式房屋“Bruck”是首次在具有潮湿、温暖、南部气候的国家,对这一类型的房屋进行的尝试。 ![]() 被动式房屋“Bruck”是样板公寓大楼,由36间一室的员工公寓、6间两室的行政套房和4间三卧室的样板公寓组成。在著名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朗诗的未来发展战略中,这一设计方法发挥着核心作用。公司计划在长兴建立一个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负责对在中国的创新、节能、可持续的建筑实践进行测试、完善和落实。 Peter Ruge建筑师事务所规划了样板公寓,从而使得对可持续建筑的优点感兴趣的中国家庭有机会暂时入住这一建筑。由于被动式房屋体现出了最大程度的舒适和居住质量,通过这种直接的体验,潜在客户能够对被动式房屋生活能提供什么产生自己的理解。此举旨在减少对先前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取得成功的被动式房屋的设计所持有的保留意见。 被动屋是结合各种建筑节能技术为一体的范例,简而言之,被动屋的概念是指在建造房屋之后不再主动向外要求能源。除了建造时的能源需要,设备调试,太阳能的启动,在初期使用外部能源后便能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当地的气候使得外观设计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在所有的私人房间和公共区域都会特别使用三层玻璃窗,而在一年中较为温暖的半年时间里,固定的遮阳元素则会对玻璃幕墙提供保护。高度绝缘立面的封闭区域,则通过彩色赤陶杆遮蔽物,对建筑物的外壳提供保护,使其免受强烈日光的伤害。 ![]() Peter Ruge建筑师事务所,与他们的客户朗诗欧洲技术有限公司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团队,以及来自于德国被动房研究院的工程师Feist博士一起,通过设计被动式房屋“Bruck”,取得了重要的建筑里程碑,并成功地将可持续与着眼于未来的被动式房屋的标准引入了中国住宅建筑市场。 其实,在中国很多古代建筑中都有被动房的影子,都采用了一些被动房的设计理念。如今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得到启示。但古代的被动房与如今所说的被动式建筑依然有着本质的区别。 古代被动房是古人一种朴素智慧的体现,更多是一种经验性的产物。而现今的被动房,是由缜密的科学理论和严格的实验数据做支撑的。比如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要小于1000ppm,超过这个指标新风换气系统就会开启,这是一个略高于自然环境下二氧化碳含量却低于一般室内二氧化碳含量的指标,这就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此外,温度、湿度等都有具体的指标要求。这样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居住环境,是很多现代建筑都无法比拟的,而同时建筑能耗却大大地降低,这就是被动式建筑的价值所在。 ![]() 据记者了解,住建部建筑节能中心正在着手从德国引入被动房项目,为国内开发商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搭建桥梁。目前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已经拨出了专项资金用于被动房的推广。 同时相关部门正在起草有关被动式建筑的地方行业标准——《河北省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目前尚没有全国性的行业标准,也没有相关的支持政策,被动房的进一步推广和社会认知度还需要一个过程。 相关资料 “被动房”的概念始于1996年,最早的‘被动房’建于1999年,每户为90平方米的三居室, 主体为木质结构。这种房屋建筑成本仅比普通房屋高7%,但运行成本非常低,利用太阳能供热、供电可自给自足,2004年全年一户的供暖、供水、供电仅为114欧元。 世界上最大的被动办公楼energon于2002年建于德国的乌尔姆。按照达姆施塔特被动房机构公布的要求,建筑必须在年热能需求、热负荷、空气密度和基本能源需求等方面符合特定的标准,才能称为合格的“被动房”。 “被动房”的建筑方式不受楼宇类型的限制,包括办公楼宇、住房、校舍、体育馆以及工业用房。因此普通建筑可以通过改建达到“被动房”的标准要求,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目前共计有6000多栋被动房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投入使用。而“汉堡之家”将成为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 2009年6月,德国能源署在“德中同行——沈阳站”的活动中,大力宣传了“被动房”理念。 德国《能源节约法》(EnEV)于2002年2月生效,它取代了以往的《供暖保护法》和《供暖设备法》,制定了新建建筑的能耗新标准,规范了锅炉等供暖设备的节能技术指标和建筑材料的保暖性能等。按照新法规,建筑的允许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 2006年,德国再次推出了更为科学的ENEC2006节能新规范,开始从整体考虑建筑外部的能源输入值。 实际上,2002年2月德国实行的新建筑节能规范EnEV2002,已体现了德国最新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成果,它不但控制建筑某一方面的能量消耗,对建筑的整体耗能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能量已放在一起考虑。实际操作中,一是对建筑能耗量化,采用建筑能耗证书系统;二是新建住宅必须出具“采暖能耗量”和“住宅能耗核心值”,这两项是建筑物耗能的主要数值。此外,还需出具一系列的证明,包括建筑每年所需的能量,制成建筑能耗计算表。 新法规规定,2006年底前,在1978年10月1日前安装的约200万个采暖锅炉必须报废,由新型节能锅炉取代。在政府的推动下,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在住宅供暖市场上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2006年新的节能规范则属于一体化的节能标准,涉及空调、通风、采光各个方面,主要强调改善建筑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在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难点并不在于技术或者产品,投资问题往往是最令人头疼的。为推动旧房改造工程,德国政府设立专门的基金,如KfW基金,对改造工程提供资金上的优惠。到目前为止,德国共投入近百亿欧元低息贷款用于旧房改造工作。国家银行系统还对符合节能标准的新建建筑提供低息贷款,以帮助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同时政府还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适当提高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以鼓励新电源技术的研发。 消费者在德国购买住宅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源消耗证明”。该证明清楚地列出了该住宅每年的能耗,提高了建筑的能耗透明度。自1995年开始,德国法律就要求新建筑必须说明其能耗状况。随着新的建筑节能法规(EnEV 2002)的实施,需要说明的主要能耗指标范围也随之扩大。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