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传统城镇现在只有叫卖揽客之‘风’和私搭乱建之‘貌’,已经失去了传统的外貌和内涵。”单德启不无痛心地说,管理不力、过分重视经济因素等问题不仅降低了城镇的旅游价值,也让城镇风貌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而在单德启看来,找准自身定位是城镇风貌保护的第一步。他以台儿庄为例,作为中外知名的“二战”名城,该城市并没有做好战争遗迹的相关保护,满城都是新建的、低劣的“仿古”旅游建筑,当年二战侵略者的硝烟踪迹几乎不见,风貌特色更是无从谈起。惟一找到的一处布满枪眼的老建筑,政府领导却说“马上要拆了”,无知的可悲! “传统城镇风貌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是地段的,也是环境的;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单德启表示,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并将之综合运用,才有可能成功进行风貌保护。他高度评价了乌镇在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发展方面的经验与做法,认为值得借鉴。 据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乌镇的产业结构也与时俱进,迅速转型为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但始终立足于生态环境、整体风貌、空间布局、建筑风格进行综合保护,传承和发展历史风貌。“整个景区公营、民营相结合,借助于‘硬件’的现代化更新和‘软件’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古镇的空间和建筑尺度宜人,传统风貌相当到位。”单德启说。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城镇的不断发展和扩张,许多古城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生活和经济需求的问题切实存在。如何在保护历史传承的同时适应发展的需要呢?对此,单德启认为,原封不动不可能,推倒重来更不合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面”的保护改为行之有效的“点”和“线”的保护,采取保护代表性建筑、区域性氛围的方法来取得平衡。 “除此之外,发展新区、功能置换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方式,关键是要根据城镇自身的情况来决定。”单德启向记者介绍,保留古城、开发新城是现在许多城镇采用的发展模式,而对于那些毁坏严重、不再适合居民居住的老城区,可以根据情况,重修后进行功能置换,以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 ■本报记者 时宜 福建泰宁报道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