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单德启:城镇风貌保护要因地制宜

时间:2013-12-19 15:3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时宜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传统城镇风貌正在被迅速替代以至消失,不少城镇面临“千城一面”的危机。“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少掌握决策权和话语权的领导需要打造“旧貌换新颜”的政绩。另一方面则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占据了城市建设的主导地位。”11月30日,在“泰宁·首届中国城镇风貌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单德启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专访时表示,城镇风貌保护需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

“许多传统城镇现在只有叫卖揽客之‘风’和私搭乱建之‘貌’,已经失去了传统的外貌和内涵。”单德启不无痛心地说,管理不力、过分重视经济因素等问题不仅降低了城镇的旅游价值,也让城镇风貌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而在单德启看来,找准自身定位是城镇风貌保护的第一步。他以台儿庄为例,作为中外知名的“二战”名城,该城市并没有做好战争遗迹的相关保护,满城都是新建的、低劣的“仿古”旅游建筑,当年二战侵略者的硝烟踪迹几乎不见,风貌特色更是无从谈起。惟一找到的一处布满枪眼的老建筑,政府领导却说“马上要拆了”,无知的可悲!

“传统城镇风貌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是地段的,也是环境的;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单德启表示,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并将之综合运用,才有可能成功进行风貌保护。他高度评价了乌镇在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发展方面的经验与做法,认为值得借鉴。

据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乌镇的产业结构也与时俱进,迅速转型为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但始终立足于生态环境、整体风貌、空间布局、建筑风格进行综合保护,传承和发展历史风貌。“整个景区公营、民营相结合,借助于‘硬件’的现代化更新和‘软件’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古镇的空间和建筑尺度宜人,传统风貌相当到位。”单德启说。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城镇的不断发展和扩张,许多古城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生活和经济需求的问题切实存在。如何在保护历史传承的同时适应发展的需要呢?对此,单德启认为,原封不动不可能,推倒重来更不合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面”的保护改为行之有效的“点”和“线”的保护,采取保护代表性建筑、区域性氛围的方法来取得平衡。

“除此之外,发展新区、功能置换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方式,关键是要根据城镇自身的情况来决定。”单德启向记者介绍,保留古城、开发新城是现在许多城镇采用的发展模式,而对于那些毁坏严重、不再适合居民居住的老城区,可以根据情况,重修后进行功能置换,以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

 ■本报记者 时宜 福建泰宁报道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