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宝泓 通讯员 马宏展 杨荣超 树绕山庄,水满湖塘,画中氤氲的隐逸之气和迷离的泉城烟水,一结就是七百年……元代赵孟頫的旷世名画《鹊华秋色图》描述了历下的古老繁荣。 如今,历下区正在创造新的现代繁荣。他们紧紧围绕市委“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要求,按照“标准更高、环境更美、变化更大”的要求,积极谋划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发展大局,努力实现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五年大提升,财政收入上再造一个新历下。 描绘蓝图,实施“西部提升、中部崛起、东部腾飞”战略 同心建设新历下,甘当先锋绘蓝图。历下区吹响了建设繁荣文明首善之区的嘹亮号角,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西部提升、中部崛起、东部腾飞”战略,既是空间发展的必然,也是承载产业的基石,这是趋势,是期待,更是使命。 未来五年,历下区立足区域优势,突出发展特色,坚持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功能规划同步推进,努力构筑空间形态科学、功能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城区。实施“西部提升、中部崛起、东部腾飞”战略。 西部提升指以泉城广场为中心,经十路以北,历山路以西,大明湖片区以南的区域。立足现有基础,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水平,提高档次,扩大载体,努力建设成为全市的商贸金融、旅游休闲中心地带。 中部崛起指经十路以北,二环东路以西,历山路以东的区域。以开发改造为重点,大幅提升城市形象和承载能力,大力提升产业档次,大幅度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使之成为全区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东部腾飞指二环东路以东,以奥体文博片区为核心的东部新城的区域。力争用五年时间,建立起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的架构,使其成为全区发展的“领头羊”。 针对各个片区的特点,历下区明确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东部地区,重点抓好土地收储和拆迁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经十东路、旅游路、解放东路以及奥体中路等主次干道两侧、刘智远片区的策划和规划控制力度,努力建成更多商务载体。同时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和总部企业集聚,打造新的多点式、内容丰富、风景优美的综合性城市组团。 中间结合部地区,历下区提出不仅要做好“点”上的工作,更要以主次干道为“线”,以线连点,连线成面,实现“点线面”的良性互动,积极打造大规模、大体量的商务片区。西部老城区,重点做好“点”上的文章,见缝插针,积极打造商业商务载体。通过不遗余力地持续推动,全力做好城市长高、经济做大、品位做优的大文章。 目前,全区正在推进的过亿元项目共108个,总建筑面积1350万平方米。在东部新区,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中国人寿组团、省建行大厦等6个商务项目、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载体已开工,中润三期、洪山壹号等55万平方米载体基本完工,中铁国际城、奥体金融中心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交警培训中心地块具备挂牌条件。在西部老城区,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的世茂国际广场、金光旺角等33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大众传媒大厦等16个项目基本完工;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的省城建学校、香格里拉等4个项目全面开工;顺峰酒店地块完成拆迁,文华园二期启动征收。 恢弘拓局,构建“一区双核六片区”发展格局 老城羽化新生,新城粲然腾飞。在“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大潮中,历下区以科学发展为坐标,以民生幸福为根本,朝着“率先建成现 代服务业聚集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繁荣文明首善之区”的目标全速前进。 一区双核:“一区”是指把历下建设成为实力雄厚、文化发达、特色鲜明、繁荣和谐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双核”即拥有东、西两个发展核心,两个核心互相支撑,相辅相成。 ——西核心 以老城区泉城特色标志区为中心,涵盖泺源大街、明府城历史风貌带等周边区域。立足已形成的泉城路商业中心和泉水滨湖旅游中心,融合古城风貌与现代商都形象,着力打造集精品商贸、金融商务、高档住餐、特色旅游、品位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市商业中心和高端商务聚集地。 ——东核心 以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为中心,涵盖燕山立交周边和经十东路产业带,抓住“东拓”战略机遇,打造以金融商务、企业总部、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东部新城,使其成为全市新的发展极。 六片区:即泉城路中心商业区、泺源大街金融商务区、经十路、文化东西路文化创意产业区、山大路信息科技商务区、明府城大明湖文化旅游区、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 ——泉城路中心商业区 依托泉城路现有商业氛围,加快推进、世贸解放阁片区、红尚坊、泉乐坊等载体建设,尽快形成一批高档次、大体量的商务商贸设施。打造我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中心商业区。 ——泺源大街金融商务区 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实施香格里拉酒店、大众传媒大厦、东舍坊大厦、天安时代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强化片区金融保险、高档酒店的主体功能,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端商务区。 ——经十路、文化东西路文化创意产业区 充分发挥我区大专院校、传媒企业高度集中的优势,在现有省广电中心、全民健身广场等载体的基础上,重点策划建设创意山东——— 城市文化综合体、山大科技园等项目,加快发展数字传媒、科技应用等创意产业,打造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山大路信息科技商务区 以华强高端信息服务业基地为带动,加快推进浪潮、轻骑、和平新村等地块的开发建设,改造提升济南科技市场,推动消费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打造档次更高、更具水平的创新科技商务区。 ——明府城、大明湖文化旅游区 发挥大明湖新景区的带动作用,加快明府城保护改造步伐,推进百花洲等临湖重点项目建设,整合将军庙街区、芙蓉街—曲水亭街区和后宰门街区等旅游资源,全面实施泉水、街巷与民居的连片保护及提升,展示历史风貌,再现古城魅力,打造济南历史文化风貌特色街区和旅游休闲文化中心。 ——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 核心区3.1平方公里,东至奥体中路,西至茂岭2号路,南至经十路,北至工业南路。加快奥体中心及燕山立交周边开发,推进奥体金融中心、文博金融中心、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等金融商务载体的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服务业,打造总部企业集聚、辐射力和影响力强的区域中心,使之成为支撑和引领发展的强大引擎。 今年前三季度,历下区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9亿元,增长16.8%,总量、税收比重继续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亿元,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出口创汇6.1亿美元,招商引资119亿元。 科学规划,打造国家级特色中央商务区 借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东拓”之举,举全区之力实施CBD(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济南中央商务区正在形成以现代化服务业为核心、智力密集型产业为引擎、高端商贸为基础,具有强劲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省会城市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济南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为加速济南中央商务区发展,历下区制订了5年发展规划。他们借鉴世界各地CBD规划格局和经验,努力把济南CBD建成高端商务、高档商业、高层次服务、高端人才聚集之地,同时贯穿生态理念、文化理念和高端配套理念,还使济南中央商务区成为高品质生活之地。 他们邀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规划建设高级顾问、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对济南中央商务区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中央商务区的后续发展问题。刘太格对济南中央商务区做出了核心区、辐射区和互补区的空间功能划分。他把原有的1.85平方公里核心区扩大至4平方公里,辐射区达10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互补区为中央商务区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在解放东路以南,经十路以北,东临启德国际金融中心的细长型区域建设CBD景观轴,关系着核心区发展的前景。景观轴地下空间概念设计主要是梳理景观轴与周边地块的关系,落实地下空间功能特性,将城市功能与地下空间开发融为一体。该中心轴地面景观引入曲线造型,突出泉城特色,同时塑造水景,动静结合,提供艺术韵律感的同时凸显城市特色。地下打造立体空间,结合公交站点、重要的城市轴线和公共设施等,利用线状天桥及规划地铁站,形成多处南北联系的节点,实现经十路两翼从空中到地下的立体互动,促进商业氛围营造,增加人气活力。 转山西路与经十路交叉口的启德国际金融中心、交警培训中心地块和转山片区项目,分别为三处成片超高层城市综合体,并各有一座300多米高的综合商务楼宇,“拱卫”形成济南新的标志性建筑群。引进国际知名企业、酒店入驻经营。结合周边的历下广场、省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公共敞开空间。 在此规划的指引下,济南中央商务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中央商务区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有68个,其中在建项目41个,投资额582亿元。已入驻企业近200家,其中金融服务业机构39家、各类企业总部109家、商贸商务服务业机构55家。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山东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集团山东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山东分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山东省分公司、山东省能源集团、山东高速集团等一批金融机构省级总部和省属大型企业总部已经入驻,以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和中心商业集聚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圈已初具规模。 中央商务区全面建成后,10平方公里范围内将有近百座高层和超高层建筑、2000万平方米高档载体投入使用,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区域税收200亿元,建成全省金融机构数量最多、总部企业密度最大、商务服务能力最强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成为国家CBD格局中的重要节点。 古韵飘扬,老城规划建设传承钟灵毓秀人文气息 南依岱岳,峦嶂巍峙;北临黄河,波涛汹涌。钟天地之灵秀,蕴山水之华英。历下者,乃现代齐鲁都会之窗,系历史文化之重镇。秀山清水,竞显风流。具江南之明丽,备中原之厚重。百泉竞涌,佛山倒影,半城湖韵,更有“家家垂杨,户户清泉”之妙境。察变迁之史,波澜壮阔;数风流之士,灿若群星。 历下这个激扬着千载文化蕴涵的圣地,早就被世人所赞美。对此的泉水,李白曾发出 这样的感慨: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对此地的浓郁人文气息,杜甫曾吟诵: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李清照、辛弃疾也曾在此挥就雅词妙篇…… 济南最出名的是“泉”,七十二名泉享誉华夏。这七十二名泉历下独揽五十二处。古往今来,济南胜景菁华源于一山、一泉及一湖,皆出于历下。 感恩于自然的馈赠,历下区践行者珍视水脉、呵护古城,为省城驻留传统之美。 实施泉城特色保护。投入1000万元,实施名泉保护修复工程,重点对王府池子、珍池和玉带河进行清淤,对30处泉池景观进行修复。投入250万元,对老地名、老街巷及传统特色文化进行整理、挖掘和宣传。投入1600万元,对明府城内危旧房屋进行维修,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举办泉水休闲会。历下区充分挖掘泉水自然文化资源,依托济南老城历史文化,以泉水为载体,通过营造休闲氛围、倡导休闲理念、举办节事活动等载体,通过泉水休闲会打造了“古城泉韵、济南历下”旅游品牌。泉水休闲会由曲水亭街民俗休闲文化艺术节、泉水趣味运动会、“游名泉、赢大奖”活动,七夕放荷灯比赛、品泉斗茶大赛、泉水美食新体验等13项主题文化活动组成。泉水休闲会让人们游名胜古迹,品古城泉韵、观人文环境,展示了泉文化的丰富内涵,唤起了人们对历下泉水之魂的感知。 积极挖掘舜文化、泉水文化等文化遗产,修缮武岳庙、下井村古井古槐等历史遗存10余处。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