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李铁:中欧城市博览会是中欧合作非常务实活动

时间:2013-11-23 15:3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李铁:中欧城市博览会是中欧合作非常务实活动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中国规划网北京11月23日电 2013中欧城市博览会进入最后一天,在展会现场举行了成果展示新闻发布,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对本次博览会成果进行介绍并接受了记者提问。

    李铁介绍说,本次中欧城市博览会参展单位158家,中方单位123家,欧方单位35家,国务院的副总理张高丽与欧盟副主席卡拉斯莅临展会现场,并参加开幕式。有三十多个省部级领导,以及欧盟的第七委员会主席,丹麦的驻华大臣,等欧盟官员参观展会,爱尔兰大使甚至亲自在展位上给观众进行讲解。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一次展会达到实际的项目效果,但至少达成初步的意向和概念的判断,也会对推动未来中欧城市化的发展具有务实的效果。”李铁如是表示。

    他说,这次展览得到中欧双方的支持,也得到了中国的省市自治区和几十个城市的支持,当天下午还要和欧盟一起颁发参展奖项,包括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织活动奖,最佳的人气奖,最佳的媒体奖,等等。

    李铁主任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本次城市博览会有哪些收获?中欧未来的合作前景是怎样的?

    李铁:第一个收获,我们把去年布鲁塞尔达成的中欧合作理念推向一个务实阶段。所谓务实是在一个平台上进行集中的展示。我们看到两万多平米的展示中,158家单位,都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展会不仅吸引了中方观众,中国城市和企业参与,也吸引了大量欧方的官员。

    此外,同时举办了中欧峰会和工商峰会,在京的有一千多家欧盟的企业到中国来参会,我相信这一千多家企业负责人也参观了我们的展览。他一定会对中方城市化以及城市发展的需求有非常大的兴趣。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阿尔斯通、西门子,法国电力公司等等,他们也都进行了非常精心的展出设置,不仅国外领导同志到这儿来参观了他们的展台,也有相当多的中方企业和城市对他们的展示表示出很大的兴趣,也进行充分的交流。这种交流就是一种成果,意味着我们不仅仅看到我们要进行合作,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他们的产品。比如我们就在我们展台对着的,麦秆制作出的建筑材料受到非常多的中方参展单位的关注,这些关注我相信在不久会变成一种合作项目。

    这就是展会带来的效应,展会把一种研讨平台变成一种展示平台,也对我们下一步开展中欧城市化的合作起到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们举办活动包括大量的项目签约活动,也可能很多项目签约活动会在地方实际展开。

    我们也注意到这里还有很多城市展示的一种未来的合作基础,比如佛山,上海宝山,展出了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项目,也可以看到有中国生态园,中国和其他城市,和法国的一些生态园,等等,这些都是让我们知道中欧合作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更多体现在项目合作商,这是中欧合作非常重要的基础。

    中欧合作的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我们有非常庞大的市场。7.1亿的城市化人口,它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需要解决生活、居住和现状的改变问题,需要解决生活质量提高的问题,这个市场会对未来,无论对高科技还是传统产品都有巨大的产品需求。

    中国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短板,需要欧盟一些高科技和管理核心理念的支持。正是因为这种双方优势互补,一个巨大的市场。新的技术和理念的源源不断的宝库,这种结合会产生巨大的潜在的效应。

    我们知道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到了欧盟,也影响到中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把未来城市化所带来的潜力变成我们现实的成果,对欧盟和中方都会带来双赢的效应。

    记者: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在21号闭幕,城市博览会和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是怎样的关系?本次博览会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带来哪些机遇?

    李铁:我们在和欧盟合作中确定了今年有两个活动,一个是中欧城镇化高峰论坛,在21号下午进行,另外一个活动是中欧城市博览会。

    首届中欧城镇化高峰论坛去年在布鲁塞尔已经举办了,李克强总理当时出席论坛并发表了演讲,也和欧盟主席巴罗佐签署了共同宣言。

    今年,在宣言合作的框架基础下,我们增加了项目,就是把论坛同时开展博览会,进行城市以及产品的展示。两者间有比较大的区别,中欧城市博览会是把一种理论研讨合作预期转变为现实的活动。我们也注意到在论坛上还有十几个城市和欧盟的城市签约,在我们这个活动中也有些企业和城市,企业和企业之间进行签约活动。

    第二个问题,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机遇。我们知道中国有近两万个城市,其中县级市以上的城市是660个,还有一万多个建制镇,中国一千万人以上的城市有5个,400万人以上的城市16个,100万人以上的城市84个。这些在欧盟来讲都是特别大的大城市,欧洲城市发展经验主要是中小城市,我们看到欧洲瑞典的城市,基本是十万人,二十万人,这些城市的治理经验,管理经验,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的中小城市更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二十万人,三十万人怎么发展,需要什么基础设施,怎么吸引欧盟的中小企业到这儿来投资,恐怕这种合作更具有务实的意义。这也是中欧双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具有借鉴性的一种经验模式。

    记者: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他们对这个活动的兴趣点有哪些不同?

    李铁:这次展会既有大城市,也有中小城市,还有特大城市。整个北展只有两万平米空间,要给欧盟的城市和企业进行展出,也要给中国的城市提供展出,我们仅仅三个月的准备时间,三个月的准备时间,两个不同的经济体,不同的国家和区域之间进行沟通,主办这种展示活动,对于一个经常举办展览会的人来讲,这是相当相当困难的。对中国来讲,希望来参展报名的接近上千家,由于展位的限制我们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使很多中国的中小城市不能有更多的机会来这儿展出,这也是我们下一次办展活动要注意的。

    第二,中国的中小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怎么来借鉴欧盟的经验,我想这也是我们在这次展会中可以看到的。我们看到中国展示更具有表现性,更希望追求欧洲那种现代化的理念和精神。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这种发展的差距和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欧盟展区整个城市核心的管理理念,这是他们主要的一种思想设计方法。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在欧盟的展区里展出的更多的是产品,这次欧盟来展出的城市不是很多,由于空间限制,由于路途遥远,体制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种展出还没有更好的发挥效果。但是从现有的展出中我们看到中小城市现在正处在一个发展过程中,它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未来的几亿农民进入这个城市,怎么来解决就业问题,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这些进入城镇的居民和我们现在展出这种示范结果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们看到一些城市提出一些规划模型都是极其现代。回到城市的现状来看,我们给没给农民留下空间呢?在展示中,我们面对的服务群体就有很大的差别。虽然是产品的展示,合作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展示的理念,如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恐怕我们还需要借鉴欧洲各方面的经验。

    另一方面,城市和城市间的合作最后转化为企业和城市间的合作,企业和城市间的合作到中小城市来投资,我们给提供什么样的投资条件,给他们什么样的土壤,什么样的投资政策和投资空间,怎么样来解决我们的人口就业问题,来引进项目,恐怕在未来的展示活动中我们还是要进一步改进。

    这两天我也接待了很多城市的市长,在谈到城市发展理念的时候还有很多过于超前的想法,和本地发展的阶段不相符合,这种理念将在未来的借鉴交流和总结经验过程中来进一步矫正自己的粗放型的过于注重政治观的思维模式,我们也希望不仅仅通过展示,通过一系列的交流促进活动来逐渐的改变,使中国的城市发展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记者:中国有很多自己独特的地方,据您观察,中国目前学习过程中有哪些误区需要注意?

    李铁: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这里有11个展区,有主题馆,有综合馆,还有城市馆,还有人文历史馆,如果我们到人文历史馆看我们的凤凰县城,看在一级城市馆有四川的阆中,我们看到这些城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的文化它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风貌当然具有中国的特色,这些中国特色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所以,如何保持这种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传统,这种文明,这种历史,不至于在城市化大浪潮中被大拆迁毁掉,恐怕也是我们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历史任务。

    我很高兴的看到这次展示中我们在人文历史方面的展示一点都不逊于欧洲,特别是主题馆欧洲城市历史的部分基本上都是它的建筑,可是这些建筑我们放在我们人文历史馆中不仅仅是建筑,是一个整体的城市风貌,小桥、流水、古代的建筑人文特点,包括很多民族风情,这些展示恐怕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内容。谢谢。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