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因婆婆为拆迁对象,湖南长沙市天心区的小学教师谭双喜近日收到区教育局通知,将其调往拆迁指挥部工作,直至婆婆签订拆迁协议。25日晚,这份通知被谭双喜曝光在微博上引发质疑。 【今日舆情热点】 [长沙教师被调拆迁办动员婆婆拆迁]
因婆婆为拆迁对象,湖南长沙市天心区的小学教师谭双喜近日收到区教育局通知,将其调往拆迁指挥部工作,直至婆婆签订拆迁协议。25日晚,这份通知被谭双喜曝光在微博上引发质疑。对此,天心区教育局局长谢巍表示,盖章的调岗通知并未经过教育局研究同意,目前已决定撤销。 这份“关于临时调整谭双喜老师工作岗位的通知”称,“谭双喜老师的婆婆为枣子园项目拆迁对象,经指挥部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协商,一直未能签订拆迁协议。按照区委区政府及枣子园项目拆迁指挥部的要求,请临时调整谭双喜老师的工作岗位,安排谭双喜老师至枣子园项目拆迁指挥部工作,直至其婆婆签订拆迁协议。”对此,天心区宣传部副部长说,该区并没有这样要求,调动工作是谭双喜自己的意愿。谭双喜称自己并没有提出调动工作。 【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各类媒体报道走势]
[舆情发展走势分析]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10月26日中午起,近日,长沙一位小学教师谭双喜把自己的工作调动通知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随后该通知的图片在网络上被广为转发。按照这份长沙天心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的通知,这位小学高级教师要在下周一到拆迁指挥部报道,任务是劝“钉子户”婆婆搬迁。此事件被网民们强烈关注,网民们对这则通知纷纷表达了强烈不满,相关网络讨论十分热烈。 10月27日,“长沙教师被调拆迁办动员婆婆拆迁”话题舆情热度急剧升温,当天出现相关网络新闻超过400篇,相关微博超过4.3万条。 截止到10月28日14时,数据显示,相关舆情热度仍处于持续发酵阶段,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网民热议:“株连式拆迁”类似情况屡见不鲜] “株连式拆迁”类似情况屡见不鲜 刘国杰(井冈山大学 新闻学讲师)这种搞法屡见不鲜了。这些管理者眼里根本没有法制观念,权就是法。 网友“零零”:这种情况太正常了,拆迁所对付老百姓的办法多得是,家里只要有沾上点亲戚的有点正式工作的都是被威胁对象。 当地政府涉嫌变相强拆 周曙光(网络工程师):长沙市天心拆迁办牛啊,可以管到学校的人事安排,直接给教育局下指示:让学校调整谭双喜老师的岗位让她去拆她婆婆家的房子,直到其婆婆签证拆迁协议。 教师的合法权益谁来维护 网易网友:教师的权益保护法呢? 网友“lhn0061”:成立自己的真正的工会!受够那些道貌岸然的人了,必须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 “株连式拆迁”无法无天 李新月(李新月,高级经济师,《经济师》杂志特邀研究员,摄影家协会省级会员):【拆迁连坐,因权力抱团!】婆婆拒拆殃及儿媳,这是长沙天心区小学教师谭双喜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拆不掉婆婆的房子,就撤媳妇的岗位。如此拆迁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前发明的“连坐制”传承得淋漓尽致。法律已经不是这级政府职能部门需要遵循的基本论据,他们唯一的依据是自己的权力。(钱江晚报) 当地教育局领导应道歉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领导,难道不应就该局组织人事科为了拆迁、违反教师法对教师搞株连的不当行为,向谭双喜老师道歉?! 声讨当地教育局 Loveping-chang(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主管工程师):无耻到肆无忌惮,为何害怕曝光?! 浪子海松(湖南大学法学院教师): 长沙,你别这么惹眼球了好不好?所谓神圣教育机构竟然成了强拆的家奴?教师居然要给亲人连坐?同为长沙老师,必须严加声讨! 钉子户也有责任? 网友“花爱橄榄”:为什么要做钉子户?做钉子户很光荣吗?90%-98%的老百姓都能满意条件搬迁,而你要贪得无厌做钉子户,我们那的钉子户都是地痞流氓和恶霸,大家都不敢惹。 网友“☆shi☆”:其实如果是得到合理赔偿,就不要做钉子户了,这样也不太好阻碍发展!大家不要骂我呀! 网友“三”:事实上中国人真的很贪婪,对于那些钉子户来说真的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媒体评论:滥用公权力行为当休] 株连式拆迁,太缺德 人民日报微评论【株连式拆迁,太缺德】指出,早在2010年5月国办就下发紧急通知,采取株连式拆迁或突击拆迁违法强拆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被追究责任。长沙此次事件,谁担责任?今日的人民网观点频道文章指出,“株连拆迁”不仅严重影响了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更是与法制社会发展相逆行,要抵制这种无视民意的行为,应该加大人民对其的监督,鼓励民众举报此类事件,发现一例惩处一例才是切实保护好民众的合法权益的有效举措。如果无法厘清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倘若不能切实划定私权的底线与上限,强制拆迁就难以避免。至于“株连拆迁”不过是问题的分支罢了。 “株连拆迁”有违法治精神 《京华时报》评论指出,“株连拆迁”有违法治精神和依法行政,也拆散了亲情,离散了人心。“株连拆迁”之类的做法虽然蒙上一层亲情的温暖面纱,但本质上还是违背法治、无视民意、损害权利,是一种打着亲情幌子的变相强拆。公职人员该干什么,权利和义务如何划定,如何考核评价,法律制度俱有明文规定,但从来没有为拆迁服务的职责,也没有因亲属拆迁问题而问责的规定。“株连”公职人员强制“逼迁”本身就是滥用公共资源,而因为亲属拆迁进展不顺强行问责,则更是侵犯公民权利、权大于法的土霸王做派。对此类问题,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加大整治力度,使拆迁工作回到法治与利民的正轨上来。 强制拆迁为何难以避免? 人民网观点频道《观点1+1:教师媳妇受命拆婆婆房是谁“缺德”?》一文指出,如果拆迁补偿太低,当“钉子户”的人其实充满无奈。倘若是拆迁户漫天要价,“死磕”确实影响公共利益。有观点认为,漫天要价也是一种个人权利,愿打愿挨是市场规则,无论如何都不能强买强卖。但当私权与公权存在尖锐冲突时确实难以达成绝对的公平与共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总是挟公共利益之名,干着侵害群众利益、攫取官商利益的勾当。如果无法厘清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不能切实划定私权的底线与上限,强制拆迁就难以避免。至于“株连拆迁”不过是问题的分支罢了。 株连式拆迁应追责 人民日报:【人民微评:株连式拆迁,太缺德】株连式拆迁,是通过绑架亲情的丑陋方式逼人就范,属于变相强拆,既缺德下作,又目无法纪,已成触发众怒的恶权毒瘤。早在2010年5月国办就下发紧急通知,采取株连式拆迁或突击拆迁违法强拆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被追究责任。长沙此次事件,谁担责任? 黑龙江日报:【滥用公权力行为当休】只因婆婆不在拆迁协议上签字,长沙教师谭双喜就被一纸调令送到拆迁办,直到劝其婆婆签字为止。因为婆婆不签字,就以儿媳相要挟,充分说明当地政府部门的草率和武断。在一切都倡导法制和程序的今天,这种滥用政府公权力的行为当休矣。 制止“株连式拆迁”还须真正落实 《新京报》评论指出:2011年初,中纪委、监察部发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株连式拆迁”等违法行为的重点监督检查。不过实际上各地层出不穷的“株连式拆迁”鲜有被严厉追责的。制止“株连式拆迁”光有文件不行,得真正落实文件的规定,鼓励公众举报,动真格的去查处,发现一例处分一例,让所有官员都认识到,“谁给民众找麻烦,自身必然有麻烦”。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据中心:征地拆迁波及16%的家庭] 据媒体报道,10月27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据中心发布中国城镇化调查大型数据。数据显示中国户籍城镇化率非常之低,非农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7.6%,20年内农转非比例仅增长了7.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约有16%的家庭在最近一波城镇化过程中遭遇过征地、拆迁。 调查数据显示,在有承包地或曾经承包过土地的家庭中14%的家庭承包地被征用过,占全国家庭的比例达11.3%;包括城镇和农村在一起,全国有4%的家庭的宅基地被当地政府统一征用或被集中处置过;包括城镇和农村在一起,全国有6.3%的家庭的房屋被拆迁过。全部样本中有16%的家庭至少经历过其中一种拆迁情况。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家庭户户数是4.02亿户,按上述比例测算全国约有6430万家庭在最近一波的城镇化过程中遭遇过征地、拆迁。 【舆情点评】 本应该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老师反而被派到拆迁部门劝说自己的婆婆,发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这出“滑稽戏”引得各方媒体和网民议论纷纷。 网民们对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的做法大加讨伐。当地教育部门向谭双喜下达的通知内容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连坐式”惩罚,更有网友把这种管理方式称之为“株连式拆迁”和“中国式连坐”。而面对骂声一片的气势汹汹的网络舆论,天心区教育局则称调动工作是谭双喜个人意愿并紧急撤销该通知;而女教师称自己从未提出调动工作。教育部门急于撇清自身责任的动机十分明显。而据媒体报道,谭双喜发出微博8小时后就不断接到其校长谭新跃的电话想要回通知原件,称通知是发给学校而不是个人,并多次电话和短信要求谭双喜删掉微博。谭新跃给谭双喜打电话要她周一继续到学校上班,但谭双喜表示这只是口头承诺,目前还未收到书面文件。而对此事件最终如何收场的关注和讨论仍然是如火如荼。 而随后的网络舆论在调侃和指责教育部门的同时,把矛头转向了下达直接命令的当地政府部门。认为当地此举是一种打着亲情幌子的变相强拆。有评论指出,政府部门把本该由自己直面的拆迁矛盾转移给下属工作人员,这种看似巧妙的“转嫁”不仅有悖法治精神,也忽略了撕裂亲情的隐形成本。“株连拆迁”有违法治精神和依法行政。它拆散了亲情,离散了人心。而据媒体报道,当地政府部门对拆迁小区实施大喇叭“轮番轰炸”,还出现了“黑衣男子”拔枪、不明人员投掷爆炸物等“惊魂”事件,既让小区居民人心惶惶,也在不断拆解着官民互信和政府公信力。相关部门对此类问题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加大整治力度,使拆迁工作回到法治与利民的正轨上来。 【结束语】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户籍城镇化率非常之低,非农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7.6%。另一方面,约有16%的家庭在最近一波城镇化过程中遭遇过征地、拆迁。可以说,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是未来数十年内中国最大的问题,这一世纪难题如何破解,考验各地执政者的智慧。 唯有循着法治轨道破解拆迁难题,从根本上理顺利益链条,才能减少拆迁阻力,让全体国人美好生活的梦想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