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围观“余姚大水3天不退”之城市规划设计短板

时间:2013-10-15 08:3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柏树

    中国规划网余姚10月15日 台风“菲特”给浙江余姚市带来了极强降水,导致城区大面积被淹,城市交通基本瘫痪,部分区域停电停水。雨过3天,仍是一座“水城”。

  观,余姚“水漫金山”,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因素,而下游潮位高,积水出不去,上游还不断有水来的凹形格局,是导致这场百年一遇洪灾的罪魁祸首。

  围观其现象不是余姚独有,只是余姚较严重罢了。

  近几年,大家都熟知城市“看海”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普遍是在雨季将一座座现代化设计极强的城市绘制成了一副“海景画”。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就其原因,是环境遭受污染导致几十年或者百年一遇洪涝灾害增多,还是城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滞后,而不能满足排洪所需,或者是排洪管道年久失修导致破损遇堵,而形成排洪不畅。现不管与否,终归存在这现象,就难免不会引起我们围观。

  透看今天城市发展现状,占地面积都不同程度的成倍扩张着,而排洪排涝设施基本还是地下管道式进行排放,并且是相隔一定距离才会有一个漏引。这种排放方式在设计理念上应该经济可行,而在现实处理过程中明显具有滞后感。为什么这么说,毕竟城市在发展,道路在加长加宽,自然形成的排洪能力相应减少,而管道式排水设施属接水式无渗透能力的地下管网,其口径大小早在道路等建设工程的建设中就依照设计标准进行了填埋,而现行的标准口径基本上不能通人通设施进行平常维护,随时间推移管道内淤泥越沉越多,一遇大雨难免出现排放受阻而出现“看海”现象。

  弊端的存在,可谓愚人说愚,智都见智。决策者要追求经济型,专业人士讲的是依规设计建设,而群众呢?看到的是弊端中带来的不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说棘手的问题也很多,愚人柬,是否可以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增加人工明河和暗河的规划存在,从而缩短排水管网进江进河距离,同时是否可以将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也像公路桥梁一样在道路两旁增设明沟用于排洪排涝,来缓解地下管网排水不畅的问题。

  当然,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有过多的专业性问题需要解决和思量,同时也要考虑建设成本,而群众观注的往往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我们的出行,“看海”毕竟会带来太多不便,这是决策者和专业人士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柏树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