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自2007年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水凸显城市灵性、以绿提升城市品位、以景展示城市秀美、以河挖掘城市底蕴”,在道路绿化、公园广场绿化、庭院小区绿化、水系绿化以及街头绿地建设中充分体现“绿化是本、文化是魂”的绿色生态人文理念,全力构建城市魅力绿化空间,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38.62%,32.37%,13.15平方米,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相对于其他园林城市,滨州绿化有何种特色?滨州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何时考察验收?创城成功之后滨州将是一番怎样的风貌?近日,本报就此采访滨州市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滨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及建冰。
(责任编辑:白雪松)
1、水景凸显 传承历史文化 “南北气候、土壤、物种生长方面差异很大,借鉴之处毕竟有限,不过南方园林中所含的水元素给我们带来灵感,滨州地势低洼,丰水则涝、枯水则旱。”及建冰介绍,2003年初,滨州市开始实施“四环五海”工程,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林带和环城景点让整个滨州城区珠围翠绕;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中海五座大型平原水库坐阵城市五方,中间以河道和林带连接。漫步城中,36桥长虹卧波,72湖星罗棋布,让人有置身江南水乡之感。 城区绿地多,五岳广场充分体现了五岳文化;儿童乐园,植物造景,情趣盎然;金融绿地,古币陈列,形象直观;剪纸广场,透出滨州独有的传统文化;时间广场,把时间元素浓缩在方寸之间;兵圣广场,孙子点将台,将滨州代表人物孙武的丰功伟绩凝固在城市景观中。实现500米见绿、见园、见广场的目标,这些都是滨州城市建设的显著特点。 规划了集城市防洪、城建配套、环保、文化、休闲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新立河沿河风光带,建成了红叶川、春华秋实园和充满现代气息的园林小品,使之成为贯穿滨州市新城区南北的景观靓点。该工程荣获“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对“一代帝师”杜受田故居进行修复,精心打造中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达到文化保护、绿化、景观多位一体的多赢目标。 2、小处着眼 创建宜居环境 滨州城市绿化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绿色景观的观赏上,而是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创造出了人性化人居环境。 及建冰介绍,滨州市道路绿化从规划源头抓起,先后颁布并向社会公布滨州市行道树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及主要道路花灌木品种配置规范。主街路又增加了树的密度和行数,两侧行道树由单行变双行,增加了城市绿化的立体感。 同时,滨州市通过旧城改造、沿河布绿、沿主次干道腾地建园,让绿线、绿廊串起各处游园。将城区主要道路的行道树树种和花灌木品种进行统一配置规范,相继建成了30多条特色植物街道。 为沿街商店破坏绿化问题,有关部门对绿化带实施了有效改造,使之适合社会需求。 及建冰表示,有关部门针对城区加油站绿化面积小的实际情况,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措施,对市区等11处加油站的 绿化进行了规划设计,新增绿化面积达1.2万余平方米。在生态停车场建设上,对具备条件的硬质铺装进行破硬造绿改造,推广树阵式停车位建设。 3、全民参与 建国家园林城 目前,滨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38.62%,32.37%,13.15平方米,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何时申报已成为市民普遍关注的话题。 及建冰介绍,2010年3月1日,滨州市提出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而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会议以来,滨州市制定了《滨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在2009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2010年为集中攻坚阶段,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依照创城方案的目标责任逐项进行落实,突破难点,建设精品。 “2010年9月底前,完成《滨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完善工作。2010年3月至6月,利用春季绿化,对城区绿化进行检查和验收,邀请国家建设部专家实地考察。2010年10月前,实施航空遥感测量。2011年3月底前,完成各类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2011年4月,通过省建设厅提出申请,报国家建设部,做好迎接国家建设部验收准备工作。”及建冰表示,这给市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及建冰表示, 滨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挥部办公室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鼓励市民自觉参与创城活动、维护绿化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4、城园相融 提升城市品位 “以水凸显城市灵性、以绿提升城市品位、以景展示城市秀美、以河挖掘城市底蕴。”及建冰介绍,以此为目标,体现“绿化是本、文化是魂”的绿色生态人文理念,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 “园林城市”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把整个市区建设成为一座大园林,呈现出园在城中,城在园中。通过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建立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内涵,使市民在优美的环境中修身养性,怡情益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