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城市兰州出台了两项“看似矛盾”的政策,一项是放宽落户条件,允许外地人到城市定居生活;另一项是对车辆限行更加严格,外地牌照车辆不允许在交通高峰时段进入中心城区。 “限”“放” 在兰州,堵车也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许多驾车出行的人被堵在路上半个甚至一个小时是常事。 兰州市交警部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高峰期限行后,每天可减少近20%的车辆出行,从而使严重的交通状况得到一些缓解。 国内不少城市面临这样的难题。一些城市力图通过多种“限制”方式,应对“城市病”。除了车辆限行,还有房屋“限购”。 记者注意到,不少城市对户口及落户的限制在放宽。按照兰州市最新出台的户籍改革政策,今年5月1日起,兰州市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城市的落户条件也被放宽,外地人可以通过购房、租房、投资等多种方式取得城市户口。 “兰州市此次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放宽了落户的限制,而且取消了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划分。从此,兰州居民不再有城市户口与农业户口的区别性‘标签’。”兰州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杜天春说,“此次户籍改革政策的出台,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下人口流动的需求,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现实 一方面,是外地车辆限行、房屋限购等“限制”;另一方面,是不停放宽和降低对外地人的落户条件;这一“限”一“放”看似矛盾。一些市民发出疑问:“这个城市能容纳大量的外来人口吗?即便从‘堵车的程度’来看,似乎这个城市已经不允许更多的外来人口进入了。” 兰州大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李泉认为,这两者是中国城市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这种限制和放开之间并不是完全矛盾的。” 李泉坦言,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是国内诸多矛盾的“根源”,城乡关系的协调已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力图破解城乡“矛盾”的体现。 “……要求城市吸纳外来人口,特别是长期在城市生活的流动人口。给予流动人口城市户籍,以及附加在户籍背后的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李泉说,“这是城市发展的趋势,但现有城市承载能力存在不足,难以承担短期内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导致的资源短缺,所以不得不做出许多限制。” 推动 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建君认为,这种矛盾迫使国内各大城市不得不做好相应准备,以应对自由迁徙带来的多重发展压力。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力求在改革力度上与“户籍新政”相匹配。 记者采访发现,放宽户籍及落户限制后,许多人担心的“户籍改革后大量外来人口集中落户”的情形没有出现。兰州市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1日户籍改革新政出台后,前来办理落户手续的人数,比较以前没有明显增加。 杜天春说,取消户口划分、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仅仅是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城市户口附带的各项社会福利和保障的“均等化”紧紧跟上,还需要一个过程。 “前往城市落户和到城里打工不一样,每个要落户城里的人会理性考量,并不是说,政府放宽条件,他们就一定会进城,他们需要确保落户城市后的生活必须有保障。”杜天春说。 “城市最终的发展肯定是开放的,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之后,人们将自由选择在城市或者是乡村生活。”李泉说,“但在此之前,城市的许多限制仍将存在。”(新华社专稿)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