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年底100位城市建设者将“聚会”

时间:2013-07-11 09:2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郭帅 付首鹏
“大厂工人”对社会起着明显的作用,能使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观看老洛阳,重温不平凡的一个激情创业时代,让当代建设者认真思考、评价自我与社会。


  “大厂工人”对社会起着明显的作用,能使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观看老洛阳,重温不平凡的一个激情创业时代,让当代建设者认真思考、评价自我与社会。
  7月4日,河南天地辉煌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毅兵对东方今报洛阳读本开设影像专栏《致敬大厂工人》做出了上述评价。他决定,今年年底前邀请东方今报洛阳读本报道过的100名大厂工人,组织这批洛阳的建设者进行大“聚会”。
  东方今报记者 郭帅 付首鹏/文 见习记者 李新华/图
  记录着一段不寻常的社会变迁史
  6月25日,当东方今报洛阳读本第一期影像专栏《致敬大厂工人》刊发后,便在龙门一号项目部炸了窝。不少人拿着报纸,看着简短却流露着感情的文字,或发呆,或相互述说。
  “龙门一号”项目部不少人家在涧西区,父辈是“一五”时期七大厂之中的工人,且都是从全国各地搬迁至洛阳的。“看着‘大厂工人’的文字,让我们回忆着儿时的生活,听父亲母亲讲厂里的故事,爷爷奶奶每天辛勤工作却充满自豪快乐的场景。”潘毅兵如是说。
  开设影像专栏《致敬大厂工人》,是因为洛阳有“老工业基地”的最明显特征,这在全国很少见,河南也仅此一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洛阳这个我省唯一也是最大的工业区,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人才,用最先进设备生产了全国第一台拖拉机等。正是当时这样青春年少的一代人,用双手开启新中国工业化的征程,奠定民族复兴的牢固基石。在我们享受着洛阳新城现代化的各种便利时,这些昔日的建设者却已华发横生,垂垂老矣。
  对此,潘毅兵却很是感慨,他认为,“大厂工人”记录着洛阳一段不寻常的社会变迁史,对社会起着明显的作用,能使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观看老洛阳,重温不平凡的一个激情创业时代,让当代建设者认真思考、评价自我与社会。这说明东方今报洛阳读本主动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
  要让100名大厂工人好好聚次会
  潘毅兵说,从被拍摄者的状态可以看到,东方今报洛阳读本并不是要特别隐藏自己的拍摄行为,反而把自己的位置摆放得很恰当。“这组报道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距离感的消除。很在意如何给读者提供何种思维空间”。
  在河南天地辉煌置业有限公司,在“龙门一号”项目部,不少与潘毅兵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思维逻辑很强,谈吐条理清晰,是个理性的人。但这次每提到“大厂工人”,他却变成了一个性情中人。他说,是大厂工人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名词拨动了他最柔软的那根心弦。
  潘毅兵脑海里总有那么一幕:当年那些建设者,离开生活多年的故乡,背箱挑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拥向洛阳的场景……在那个年代,他们不计辛苦,干好活儿才是第一位的,他们用一代人的毅力和不断创新的生产技术,比、学、赶、帮、超……造就了一个新的洛阳城。
  在潘毅兵看来,“大厂工人”成就了现在的洛阳,而同样作为城市建设者的他,应该学习那一代人的精神,做企业,做事业需要这种精神,应该让社会摒弃浮躁,倡导社会返璞归真。
  倡议
  记住“大厂工人”这个特殊年代的特殊标记,不仅试图通过对他们的抢救性挖掘报道,找寻洛阳老重工业基地重生的力量,也是致敬他们身上难能可贵的建设精神。如果没有记录,那个时代的精神就难以更广泛地传扬和继承。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铜加工厂、河南柴油机厂等这批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企业,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是盲目的,当我们的最初建设者们上了报纸,我们才可能看到我们真正的生存状况,具备了拥有评价自我与环境之能力的可能性,也有了自我审视的契机我在干什么,我在为谁负责,谁要为我负责,我该如何让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东方今报洛阳读本倡议,如果厂里有这么一些健在的老功臣,能够代表厂里的辉煌历史,请拨打新闻热线0379—63238750,或微博@东方今报洛阳读本向我们推荐。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