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美丽泉城梦——新城市主义之实践”规划沙龙观点摘登

时间:2013-06-26 17:0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付晓峰

  在6月23日举行的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期规划沙龙活动中,与会人员围绕“美丽泉城梦――― 新城市主义之实践”主题展开气氛热烈的座谈讨论,并就新城市主义在今后工作中的落实等问题畅谈了各自看法和建议。据介绍,在之前市规划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规划行动纲领”和“规划十条”中,就充分体现了新城市主义思想、TOD理念之于济南的实践导则,首期沙龙选择以新城市主义之实践为主题,主旨就是为了共同探讨如何将国际上先进的规划思想与中国国情、特别是济南的实际相结合,如何借鉴新城市主义理念应用到我市的规划实践中,以更好地建设美丽泉城。

  参加座谈的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在沙龙中大家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能彼此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知识,对如何规划好我们的城市有更深认识,也有助于达成更多共识。

  新城市主义帮助我们反思

    市规划院邵莉在主持沙龙时谈到,我们提出要建设美丽泉城,这是泉城规划人共同的梦想。那么什么是美丽?它不应该只是外表美丽,还应该是人性化的、亲切的、丰富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能够吸引人们愿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可持续发展的……

  但近些年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特别是新城,道路修得很宽,楼建得很大很高,街区尺度很大,上班的路变得很远,车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堵,雾霾天气越来越重,没有了街道上闲适的生活,没有了邻里和守望相助,我们的城市成为车轮上的城市……美丽的城市应该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能在收获了现代的同时失去人性化的亲切和美好。

  新城市主义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可以给我们启示和方法,帮助我们寻回城市遗失的美好,从这个角度我理解的新城市主义,实质上是用现代规划手段实现古典城市主义思想的复兴。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人本尺度 多样性 节能保育

  市规划局局长贾玉良在发言中表示,他对新城市主义非常认同和赞赏,谈到对新城市主义的理解,他认为新城市主义最核心的是三点:人本尺度、多样性和节能保育。

  我理解的人本尺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要考虑人的生活,人的需求,我们建设城市,一切源于生活,一切始于生活,一切为了生活。体现在生活观上,就是城市布局要以人为本,以给人更舒适的生活为目标,塑造生活便捷、步行为主、紧凑的、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怡人的社区,在社区内合理布局各种文化、商业、交通、教育和行政设施,为人的生活和交往提供更好的空间和机会。第二是出行观,交通是人的出行,不是车的出行,在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及社区布局中,应该优先保障公共交通和步行空间。新城市主义提出了“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以步行和公共交通取代汽车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四通八达的步行道,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和相关开支。这是非常契合中国目前城市发展需要的,也是解决国内很多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问题的好办法。生活观和出行观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思考的话,就会蔓延、放任,导向的问题就没法解决。

  谈到多样性,贾玉良说,人的需求和城市生活都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多样性一定是迎合了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满足多样性需求的办法就是功能复合,体现在空间混合、时间混合和人群混合三种混合上。新城市主义倡导混合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多种功能设施,以此有效地达成复合功能的目的,从区域宏观的视角整合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关系。通过混合用地开发模式,实现社区混合、阶层混合和供需混合,为城市实现多样性、包容性、共生性、丰富性以及文化传承性提供途径。新城市主义反对僵化的绝对的功能分区,尤其反对尺度巨大的功能单一化,他倡导每个区段(尤其是邻里街坊)的功能多样化和完善化,以这种多样性增强街坊社区的活力与魅力,从而增强整个城市的活力。

  第三点是节能保育。节能保育的出发点是崇尚自然、尊重环境。什么叫崇尚自然?就是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比如小格网街区的道路和建筑不一定就是横平竖直,而要根据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巧妙布局,这样街区才能体现出独属于自己的场所感和归属感,避免千城一面。节能保育体现在城市建设和社区开发中就是尽可能顺应地形、保持地貌、避免大兴土木,以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要严格保护,控制非建设用地的开发,对河流水系、地形地貌等最自然的东西,一定要尊重,不能随意改动、填埋。

  知难?行难? 先知?先行?

  “知难还是行难?”贾玉良在谈到怎么样让新城市主义在泉城生根、开花、结果时,用了这样的设问开头,引人深思。他的答案是:知亦难行亦难。

  任何一种先进理念都离不开认知、传播和实践。他认为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新城市主义在规划工作者的这个群体当中,是否得到充分的认知和认可?大家是否认为它实现之后就是一种美好的城市生活?对实现新城市主义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只有规划者从内心、从工作导向上真正认可新城市主义,才有可能在具体工作中去践行和努力。新城市主义虽然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但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熟知。所以首先要传播和推广先进理念,引导社会各界更多了解和理解新城市主义,用“知”为“行”奠定基础。传播是很辛苦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做足了工作,眼界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先有对先进理念的认知和认同,才能有行动和落实。然后是“行”的问题,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行动,以及全社会的认可支持才能推进。目前来看,济南从政府到市民,对新城市主义提倡的观点都是比较认可的,这是非常欣慰和值得期待的。“先知还是先行?”贾玉良的回答是“熟知而立行”。新城市主义内容非常深刻而系统,规划部门要认真学习、思考和研究,充分理解它的含义和精髓,结合济南发展实际,进行探索和实践。同时,坚定了信念就要实施,不管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只要是对的事情,是能被社会和公众认可并能为他们带来美好生活的事情,就要满怀信心,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去落实。下一步我们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具体项目规划中努力探索实践新城市主义的先进理念,通过更好更科学的规划,实现美丽泉城梦。

  在规划中落实新城市主义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于卫红规划师在发言中谈到学习新城市主义的体会时表示,卡尔索普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混合用地、公交引导开发用地、资源的循环利用(节能保育)等理念,与我们以往所做的工作在理念和思路上是不谋而合的,通过学习,使上述理念更加强化,领导与专业技术人员科学规划的意识得以统一,对推动今后的工作十分有利。

  如何在规划中贯彻落实新城市主义的理念,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目前法定的体系就是总规、控规、详规,其实每个阶段的理念都有不同的贯彻落实的深度和层次,还需要再摸索。比如我们在总规编制里面,现在开展综合交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以及公交规划、停车规划、慢行规划,应用新城市主义理念时,主要体现在布局、结构和政策上,其中政策的确定非常关键。在这个层次研究透了以后,才可以指导后续规划阶段。

  第二层次是控规,这个层次规划内容是比较详细的,是规划管理中最明确和主要的一环,也是我们落实理念的最关键一步。目前郭店、华山片区控规都是在这方面进行着实践和探索。我们正在开展以公交为导向的用地开发,进行路网加密工作,划分小街坊,在适宜地段规划单向二分路;同时围绕着公交站点做一些高强度的开发、布局混合用地,完善商业配套等。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控规中对集约用地不能明确性质,若想在公交的场地做一些居住开发或者做商业,控规中的用地性质不好标注,还要摸索,所以落实非常关键。

  第三个层次就是详规,专门的步行、慢行在控规中很难表示,真正的落实是在详规阶段,通过详细的规划来把步行、慢行的环境打造好。另外是交通组织规划,单向二分路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就是在交通组织的时候路口禁左,因此在这一阶段,交通组织规划必须要做细。还有一个是道路横断面规划,要保障双向六车道的快车道上有公交专用道,另外是把慢车道留足空间。这些都需要社会统一认识,规划与交通、市政专业设计人员要对理念融会贯通、紧密合作,才能真正把济南规划建设成一个宜居美好的城市!

  用整体系统观学习应用新城市主义

    周东规划师在沙龙发言中认为,新城市主义从20世纪中后期的提出,到现今世界范围的实践应用,经历了从早期的节能建筑,到步行口袋、邻里社区、公共交通导向开发,再到近年的城市足迹和城市格网理论的丰富变化,其思路历程也经历了从要素、部分到系统、整体的变迁。因此,我们在学习实践新城市主义时,首先应树立整体系统观,即用整体系统的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首先应把“以人为本”思想转化成行动,贯穿我们工作的始终。新城市主义倡导的功能混合、多样化、公交导向、适于步行、密路网、小格网、历史文化传承等理念,归根结底,无不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满足人的需求,具体到建筑、街道、社区等不同层次,均应该体现这种人本尺度的需求;其

  次,还包括人文精神,如我们在广场规划设计时应避免形式化,应突出场所感创造、文化的传承等;另外,还包括对人性的尊重,如市规划局规划行动纲领中提出的打造15分钟步行生活圈,就充分体现了对市民多样性需求的人性尊重。

  其次,要用“交叉学科”的复合思维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新城市主义倡导的很多理念是跨界的,不能就规划论规划,往往涉及规划与交通、生态、经济、社会、人文等不同学科和专业。如TOD模式应用,首先要研究交通运力和建设容量的匹配,需将规划布局和交通量预测统筹研究、同步进行,这就需要规划专业和交通专业的协同思维解决问题;如职住平衡需研究规划布局与人口、就业的关系,可能就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的分析。

  第三,要做“精细化”规划设计。新城市主义规划思想常常需要通过具体、细化的、深入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不仅包括宏观、中观的内容,还包括停车方式、建筑立面等微观细部。这就对我们提出要求:在传统规划的基础上,做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落实,改变以往的许多“想当然”、“差不多”的规划做法,要做深做细,“入木三分”。对于济南而言,做“精细化”规划设计,还应紧密结合济南带状城市的特点和“山泉河湖城”特色,方能更好地实现“观山、游水、赏泉、品城”的美丽泉城梦。

  最后,要研究能配套落地的政策措施。新城市主义倡导许多探索创新的规划设计,往往和我们传统的一些管理制度、技术规定等有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因此需研究提出能配套落地的政策措施。如混合用地,可以在同一地块空间上再细分不同性质的用地,或不同性质用地的比例构成,或不同业态的规定;如东西向住宅,可结合市场需求,在规划条件中提出少量东西向住宅的建设控制量,满足多样性需求。

  创造有活力有魅力的城市新中心李沛规划师认为,新城市主义是卡尔索普先生对城市科学发展提出的先进理念,现在的城市发展趋势和实践也符合这一理念构想。城市的发展愿景正由原来的数字城市,突出以车为本到更倾向于现在的智慧城市,突出以人为本,建立适宜的人本尺度、创造多样性的生活和塑造低碳环保的生态城市。目前这一理念在国际和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践行。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从业者,针对新城市主义的实践,想借目前正在开展的西客站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的工作,谈谈自己的理解。西客站片区是我们济南市建设美丽泉城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市规划局实施精品规划、建设精品城市、实践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西客站核心区的定位是新中心、新门户和新商埠。新门户依托高铁场站已经形成了,但是对于新中心和新商埠该如何理解、如何打造呢?我们在探讨是不是车水马龙、康庄大道、高楼林立就是新中心?是不是全都是商业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奢侈品专卖店就是一个新的商埠呢?我们的设计当中是不是突出高楼密集,从空中看非常大气、非常宏伟的那种鸟瞰图、效果图,包括夜景照明非常璀璨的效果,就是代表我们设计水平和城市形象呢?

  个人认为,在设计一个中心区或者新中心、新商埠中,更应该突出城市的持续活力和特色魅力。从功能和业态上来说,突出混合用地和多元功能,从空间上来讲,以往我们可能更关注的是建筑群体的空间形态,包括有标志性的高层建筑,有宏大的综合体,我感觉更应突出的是城市街道的空间和公共开敞空间。不是建筑退线越大越好,沿路绿化越宽越好,而是推广有层次、尺度宜人的人性化空间场所,包括通过建筑贴线率、沿街商铺骑楼、底层空间架空实现从道路、街道公共的开敞空间到建筑前灰空间,再到建筑内部的私密空间的过渡,创造安全、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环境。

  此外,应该通过突出人性化的尺度和多维度人性视角的视线通廊的控制、街角的下沉空间广场,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中心环境。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