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钱塘江可能恢复轮渡 美院学生设计的水上的士亮相了

时间:2013-06-07 09:5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路宽

水上的士模型

 

浮动式码头模型刘在成摄

 

  6月4日10:48,傅先生来电:我是中国美院宣传部的,今天我们老师看到快报上《钱塘江上恢复轮渡,市港航局已拿出调研报告》这篇报道很激动,让我给你们打个电话。最近我们在做毕业展,有学生专门设计了轮渡和码头,这个毕业设计作品还获了奖。

  培训生林琳核实报道:这套钱塘江轮渡方案的设计者是美院工业设计专业人与移动方向(交通工具设计)的4个男生。班里很多同学都把出租车作为选题对象,他们却将目光投向水上交通,前后花了半年多时间才完成这一项目。

  4个人分成两组:赖鹏和朱文鑫属于“码头组”,刘在成和黄凯付属于“轮渡组”。

  两类码头三种线路

  “码头组”的成员设置了两类码头,规划了三种线路。

  一类码头是“水上巴士码头”,由一条长通道和三个小站台组成,分别设在九溪站、六和站、白塔岭、滨江高新开发区和复兴大桥;

  另一类是“渡江码头”,由单个站台构成,设在六和塔、之江花园和之江海月路口。

  运营线路分为长运巴士线、跨区域线和渡江线。

  长运巴士线呈Z字形,船只从九溪站出发行至复兴大桥再返回,中途站点短暂停靠,适合游客观光休闲。

  跨区域线是贯穿单个区域的主要线路,船只在相邻的“水上巴士码头”间往返,乘客可根据个人需求自由选择。

  渡江线路程最短,能够快速疏导人群,缓解渡江交通压力。

  浮动式设计解决潮汐问题

  由于潮汐作用,不同时段的钱塘江水会有所波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赖鹏和朱文鑫特地设计了浮动式码头。

  奥妙就在于斜梯底部与甲板相连处有两个滚轮,涨潮或落潮,斜梯或变平,或变陡,“随机应变”,无需担心被潮水淹没。

  水上的士小巧灵活

  “轮渡组”的刘在成和黄凯付做了大、中、小三个方案的设计,一只橘黄色的船只模型就摆放在码头模型旁边的白色立柜上。

  大型方案是轮渡。轮渡体型庞大,运输量可观,既能载人,又能运车,能够很好地缓解陆路交通堵塞问题。顶层为开放式设计,游客还能借机一览江景。

  中型方案是水上巴士,往返于固定站点之间,每次可载50至100人。船体分为上下两层,四周可供观光。

  小型方案是水上的士,类似气垫船,相当于陆路上的出租车。一艘水上的士可乘坐5至6人,体型小巧,灵活便捷,而且游客能够相对自由地选择行进路线。船只顶部和后方均为透明玻璃,两边窗户可以打开,侧面各有一个小甲板,观景视野很开阔。

  刘在成同学说,这三个方案中,水上的士的构想最为成熟,也是设计时预计投入运营数量最多的水上交通工具。

  获美院毕业生作品银奖

  4人的指导老师陈苑副教授说,“我们一直很关注钱塘江的交通问题,前几天听说杭州正在研究恢复轮渡,如果学生的毕业设计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他们是很大的鼓舞。”

  这一设计方案还在全校几千个毕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