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一词,本质上是发生于卵膜中的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引入品牌管理学界,我们赋予其通过“真爱”和“正能量”而孕育、培养、教化之内涵。孵化的目的是“化”,过程和手段是“孵”。中国企业家一定要熟稔于心,我们崇尚“领导”哲学,领导的本质是领袖风范,导师品格;引领方向,指导路径。这一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自古传承而来的“师承教化”模式完全吻合。中国人善讲道理,西方人擅长管理。中国人以理服人,西方人靠管理制约人。 一、中国式管理科学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原 我们这里只探究“中国式管理科学”,因为之前 当今世界,由于西方文化的阶段性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使人类生活水平空前改善。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战争之惶恐,欲海之难填,道德之沦丧,社会之败坏,自然之失衡,竞争之无序,人们过分迷信科学的万能,忽略了精神的修养,再加之历史的刽子手对东方文化的几度摧残,导致了东方人文哲学的正常传承脉络和智慧力量发展的断代和错位,使得整个世界是非缺失了标准,善恶没有了界限,愈来愈严重的自然和社会危机同步袭来。西方文明引领时代的一百年,是地球上大自然被破坏得最厉害的一百年。可见,从精神层面看,人类步入了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许多西方的有识之士也有此共识。英国天文学家曹里斯认为:人类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 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感慨万千: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相承至今,成为人类四大文明中仅存的一朵奇葩。但我们如今却像个乞丐一样,向西方讨文化的饭吃。考证远古至今朝,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文化影响力超过中华文化,也没有哪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向度,可以驱使某种力某种心智去心怀全世界。由此可见,我们自身这种文化结晶出的感召力、穿透力和行动力的强度和实效性。但是,一个阶段内,我们一度控制着中国文化延续、延展和教化命脉的各类学府却严重失职了,他们在自觉不自觉中把“译制教化”的媚外理念和忘本意识强化并发扬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院派式的管理学界极尽所能地搬移西方的管理学理论,以强壮门面,以显示博学,而甘心潜心下来在自身文化根基上去创新和优化本土价值体系的少之又少,因为他们大多耐不住寂寞和诱惑。这本质上是,中国整体文化教育体系特别是管理学体系长期无根和断档的一种非常态。 好在,今天国家觉醒了,民族觉醒了,一大批真正的社会和企业先驱者、践行者被邀上讲台,出任客座,著书立说。因为社会历史已经证实,靠一大批手无缚鸡之力、理论虚于经验之空想家们、空谈家们去继续施教于我们的下一代或我们的进步企业家,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只能更加务虚和自欺。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企业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 二、中国式管理科学须以全球智本经济为基础 我们这里只限定在管理学和学术框架内去探讨,其实21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求索一种最能广泛适合人类共同应用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型,因为互联网推进人类和世界正在以无法预见的速度进入世界本真状态下的“无国界式网络大同社会”,而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空前需要一种基本通用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型。早在1988年,一批诺贝尔得奖主精英在法国巴黎就曾探究过消除人类愈来愈严重的自然和社会危机的出路,结论是:如果人类在21世纪仍要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寻求孔夫子的智慧,才能挽救人类于没顶!究其实质,这个“无国界式网络大同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共享型社会”和“智本驱动型社会”。在知识型生产要素的智本化进程中,“智本化浪潮”席卷全球,智本经济形态出现。智本经济,是已有的知识经济的升华,本质上仍然属于知识经济,但智本经济概念的提出使知识经济的概念全面化、系统化、功能化、可操作化,使知识经济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新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和背景之下,摒弃了主观意志力和民族排他性的中国式管理科学——“孵化管理学”应时应势而生了。经过研究、归纳和实践,其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最适合中国人也能适合人类的中国式管理工具和中国式管理模型。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襟怀和气度,只有东方之功,才能统领西方之术,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要用中国人的智慧去导引西方人的技术,要化西,不能西化。西方的价值观是危险的,是没有出路的。孵化管理学是基于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系统学等多维度、多角度的全新的实用的复合功能型系统学科体系。特别是以东方哲学精髓“太极”思想和“道”文化为主线,以西方哲学辩证法和系统论为辅线,首次使哲学和自然科学及其他具体科学实现了统一,使哲学成为可以量化的精确科学,可以像具体科学那样现实地实现它的功能和意义,从而实现真正的哲学和实用管理学革命。 从社会管理学的本原和效能中探究,当今这种形态的社会至少有五个特点:年轻人口减少老龄化加重;劳动力密集性社会过渡为知识密集型社会;智本经济取代了传统经济;智本价值超越了资本价值;各种经济体发展或衰败的无主题变奏导致的“非连续性”与技术和信息化变革引发的社会结构变革之间存在的“时空断层”和“资源失衡”,将首次使得知识和智本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主导力量。 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质的变迁,企业管理的哲学和科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革,从集权到分权,从生产导向到消费者导向,从机器管理到人本管理,从细密分工到流程再造,企业管理逐步走向柔性化、网络化、人性化、人本化、知识化、智本化。而从管理形态和管理对象上分析,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作为自然人的个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首次上升为企业组织中知识和智本的“内存”。区别于任何有形资产的折旧、损耗,知识存在于人的脑海中,不仅不会消耗,而且越使用越有价值,越激发越能创造出新的知识。因此,知识型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源。然而,一个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决不能只依赖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知识型人才,而是要依靠一个由多名知识型人才和具备完善的智本化系统的知识型企业组织,也可称之为学习型企业组织。而架构和打造这样的企业组织,最实效和适合的手段和通路就是“孵化管理”,特别是要去努力营造和构建适合一个个“内存”持续裂变并不断增容的“孵化”环境。这种社会形态下,作为“内存”载体的知识型人才事实上真正成为了“左右”企业发展路径与节奏的“领导者”,这也预示和标志着自产业革命以来持续几百年的生产资料同劳动力分离的格局从此出现“逆转”,即作为生产资料的知识与掌握知识的劳动力的一体化。而这种知识的劳动力一体化状态将使得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变得迟钝和低能,而在此历史时代,“孵化管理”理所当然、与时俱进、不容质疑地成为了人类下一个最实效科学管理工具。孵化管理学符合21世纪世界级、全球化、网络化、智本化管理的基本特征。孵化管理学是理性的管理科学,它理性对待人类一切优秀的传统,它以事实说话,而不是歪曲事实;孵化管理学是中西合璧的管理科学,超越中西,既充分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理性吸收西方文化的丰富遗产;孵化管理学是具有普世性与民族性融合的管理科学,它关注文化特殊性的同时,认为人性的普遍性远比文化的特殊性更为重要。 三、中国式管理科学须以品牌孵化金字塔模型为路径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往往也是直接和间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国家经济技术指标的落后,实质是企业落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实质是企业发展模式滞后;国家经济增长质量低,实质是企业品牌溢价能力弱小。企业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政府,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主体则是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称四种模式。第一,以建国以来成立的国营企业艰难突围为代表的“探索型模式”;第二,以个体私营经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艰苦创业为典型的“作坊型模式”;第三,以中外合作、合资方式组建起来的特殊企业中外思维结合为理念的“兼容型模式”;第四,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经济体制催生出来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并生、并进为特征的“学习型模式(称为模式不一定准确,仅为说明问题)”。四种模式中,对目前中国企业管理影响最大最广的是第四种模式,这一阶段,中华大地的各类企业进入了空前的数量发展期和规模扩张期,同时也进入了空前的优胜劣汰期和效益管理期。期间,中国的各类大学空前地引进西方的管理理论,中国的出版社空前地翻译和出版西方的管理典籍,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空前地学习、复制和借鉴西方的管理模式。在这一氛围之下,企业家的深造欲求和热情,一度让各类大学和培训机构赚足了腰包。其中一个后果是,一些企业家每每学习归来,总要循着大师的教义,把原本还算运转正常的企业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狠命地折腾一顿,最后往往是越折腾越闹腾,不伦不类,损兵折将,鸡飞蛋打,人走茶凉。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西方的管理科学,毕竟还有学习后大有作为的。因为,有人学到了纲,有人悟到了要,有人理解了本,有人临摹了表。 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是绝对不容置疑的,也可以说,中国企业“拿来的本事”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这种表述只限于企业管理范畴。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好事,是发展和进步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长期靠“拿来”或“克隆”的办法和手段来管理自己的企业的话,那就不能认为是好事。因为,这样的企业首先无法真正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者说根本无法形成稳定的企业核心价值。 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处于“无主题变奏”和“堵窟窿”状态,形形色色的大师们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抛出一系列理论,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就会随之而动,企业的价值观也就随之改变。断章取义的观点,生搬硬套的痕迹和东拼西凑的影子随处可见,真正起到实效管理和系统管理的成套模式非常少见。 其实,在今天这个高度市场化的国际大环境中,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品牌之间的高端竞争,世界消费市场也已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尤其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显得更为重要。世界成为地球村,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来不及好好准备就被迫步入了自主品牌的“最后突围期”和商业模式的“后孵化时代”,进入了一种新型的“竞争势场”。许多企业似乎一下子跌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原有的商业模式突然失灵,品牌活力散失,团队凝聚力弱化,窜货横行,市场失控,销量大幅度滑坡。是应变而生,还是墨守而息?这种状态下,没有系统思维、缺失战略高度、长期停留在战术层面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推动中国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如何处理好“泛与核”、“位与势”、“个体与团队”、“平台与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一下子使得许多管理者深陷于焦灼状态,无所适从,无招可使。这也正是我们一些原本存活的还好,并在西方国家大搞虚拟经济、“去工业化”的背景下,靠代加工淘到了第一桶金的,以及靠暂时的投机和贱卖资源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思维模式中,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的必然结果。 习近平说:“未来五年所谓个体户将会逐步消失,将被系统化运营的规范公司所代替。”强大的企业都是用系统赚钱的,建设企业品牌孵化与管理系统成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刚需,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被迫进入品牌竞争的全球化时代,被迫进入第二次创业和品牌突围阶段。全球化时代,世界仅仅留给中国20年时间做品牌!企业必须要尽快培养起自己的品牌管理师团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管理系统,才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如果现在不立即行动,未来五年,或者等不到五年,大多企业和品牌或将面临并购、淘汰和死亡!品牌管理师—CBMP,已经成为品牌竞争全球化时代,企业自己的诸葛亮!财富流向的首席参谋长!智慧经济领域的权威智本家!品牌时代,无品牌管理师的企业必衰!后品牌时代,无首席品牌官的企业必弱!品牌时代,不懂品牌系统管理的培训师或将被淘汰!后品牌时代,不能熟练应用品牌孵化与系统管理工具的策划人必然被抛弃或看轻!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提振了整个民族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但无论如何解读和阐释,最终的落点,最终的支撑,最终的表达,最终的考量,就是看你拥有多少国际化品牌可以参与竞争,并能按某种文化和精神意志转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而这些国际化品牌在世界品牌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竞争力、影响力的大小多少,决定了中华民族到底是否真正崛起?中国梦,必须要有品牌梦的支撑。这是全体品牌人形成的共识。 由15大子系统为基础系统和逻辑框架,构建的“品牌孵化金字塔”——“LHM模型”,首次导引中国企业家和品牌管理师精英群体,以中国式管理哲学的思想内核,以中国式管理科学的思维模式,通过反复实践和检验,充分应用孵化管理学的理论精髓和孵化路径,深度探究出了中国式品牌孵化的基本路径,融汇古今,贯通中西,以全新模式揭示了中国式管理科学——“孵化管理学”的本质、精髓和应用价值。 “品牌孵化金字塔模型”的15大系统全部基于应用和实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创建。15大系统包括五个梯度,15大系统包含28个二级系统,并且自成体系,横向关联,纵向递进。分别为以孵化项目系统,模式系统,品牌设计系统,标准化系统,资本系统五大系统为塔基的第一梯度;以孵化团队系统,利益分配系统,传播系统,营销系统四大系统为“内驱”的第二梯度;以孵化战略系统,竞争系统,扩张系统三大系统为“中枢”的第三梯度;以孵化溢价力系统和价值观系统为“向度”的第四梯度;以最终形成“品牌文化大系统”为“旗帜”的第五梯度。更重要的是,品牌孵化金字塔模型蕴藏着的“五个维度”,“五大路径”,“五个倒金字塔”,通过近10年特别选择性地在各类大中小微企业身上的应用和内化,在临床实验取得明显效果和长足发展的基础上,终于研发和探究出了一条品牌制胜的通路。品牌孵化金字塔模型一亮剑,就被业界誉为“21世纪最实用的品牌管理工具”。之所以命名为“品牌孵化金字塔模型”,意在通过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中华文化之魂”与“埃及金字塔之形”来高筑品牌竞争壁垒,来贯通品牌孵化路径。因为,导入了这套模型后,使得许多企业家顿悟了一个道理:品牌发展观不明晰,管理系统不完善,孵化路径不通畅,项目或模式不做主,片面追求细节,过分强调执行力,企业和品牌是很难提档升级的。因为,无论那一个国家生态和民族心态下的企业,其不管选择哪种管理工具与管理模式,都应该从企业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管理,解决企业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才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否则,就会失去管理的属性,也许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管理的效果却大不一样,相反还会形成不必要的内耗。这也许正是大多数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概念只能制成课件用来讲和装订起来用来看的原因。 诚然,真正有价值的中国式管理科学体系决不应该仅仅是中国式思维框架内的管理体系,只有充分融合而且必须借鉴西方管理学体系的精华与科学向度,并不断加以内化、升华和否定之否定,才能最终创建出一套被中国乃至世界企业管理现实所接受和容纳的科学实用系统。孵化管理学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刘海铭,品牌孵化第一人,中国十大品牌策划专家,品牌孵化金字塔模型创建者,中品联集团名誉董事长、创始人,中品网、西部品牌网创始人,中国社科院中品委CMA-BC常务理事,中国创意研究院副院长,健康产业西部论坛秘书长,品牌西部论坛大会执行主席,品牌管理师西部集训营总教官。多家市县和企业特邀品牌战略顾问。光明网络电视台《品牌故事》栏目、陕西广播电视台《品牌故事》栏目、内蒙古电视台《品牌故事汇》栏目特邀品牌专家,亚洲创业第一刊《创业周刊》创业者导师。主要著述《第五代策划》、《位与势》、《泛媒介论》、《孵化管理学》等。 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台《品牌故事》栏目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