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北京草场地:如何再造一个798

时间:2013-05-27 15:16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葆华 刘颖

 

  

 

  中国经济网5月27日北京讯(记者李葆华通讯员刘颖)北京草场地村,曾是皇家御马苑所在地。近些年,因为临近798艺术区和村中居住的上百位艺术家而名声远扬。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全面展开,北京的很多村庄在推土机面前瞬间灰飞烟灭,圆明园画家村、树村音乐村等也被拆除。

  有关专家指出,草场地目前只有利用自身的地利优势,科学规划,快速发展艺术板块,才能幸免于难。798艺术区的经验已经给草场地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参考。

  再造一个798,对草场地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胜了,村民守住了一个“聚宝盆”,艺术家不再流离失所。败了,草场地这个名字,或许将成为一个零落的记忆。

  站在草场地艺术区的新建筑群中回望,10年之前,草场地和798仅仅是邻居关系,近在咫尺却泾渭分明。因为相对于寂寂无闻的草场地,798艺术区已经名扬五洲,每天都有大批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或考察。

  按当时的说法,到北京来要看三个地方:长城、故宫、798。

  去长城、故宫是看传统,它们呈现给人们的是厚重的北京,感受的是古老的文化。而798却是时尚、前卫的代名词,到798是看当下的,正在发生的,阔步前行的中国。

  有人说,798艺术区,比肩3000年的长城、600年的故宫,只用了不到20年。昔日一个破落工厂的身价,无论从经济、文化、社会等价值方面来说,如今都已经翻了千百倍,这一切皆因为有艺术引擎的拉动。

  关于798的嬗变,草场地的村民是最好的见证人。

  从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到 706厂、798厂及751厂等企业,这片工业区上开启了中国电子工业大发展的历史,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北京酒仙桥地区的798等老工厂陆续停产。2000年12月,原798厂等六家单位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了使这部分闲置房产得到充分利用,七星集团将这些厂房陆续进行了出租。2002年2月,美国人罗伯特租下了这里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一些经常与罗伯特交往的艺术界人士也先后看中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

  798艺术家群体的“雪球”就这样滚了起来,在十余年的时间迅速形成世界闻名的798艺术区。

  如今的798艺术区已经是“寸土寸金”,这里虽然听不到机器轰鸣,但都时刻涌动着艺术的力量,其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不可小觑!

  随着798的不断繁荣,有限的空间为其更大的发展带来了相对的局限性,大批艺术家开始选择在附近的草场地村设立工作室。

  时至今日,草场地国际艺术区的规模已达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占地300多亩。三影堂、空白空间、麦勒画廊等300多家艺术机构、上百位艺术家,在这里创造艺术,实现梦想,一个新的艺术之都也因此日益崛起。

  2010年10月,草场地美术馆作为展览合作机构与卢浮宫国家美术馆共同打造了一场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艺术盛会。

  2011年,草场地美术馆参加25日开幕的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推出的孙连刚作品“钢丝系列”得到了各界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现在,草场地被社会各界评价为最有潜力成为798副中心的艺术聚集区,就像一只羽翼逐渐丰满、振翅欲舞的天鹅,焕发出东方艺术的神韵与风度!

  而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城中村的拆迁改造为草场地艺术之都的发展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有关草场地要拆迁的传闻也曾有披露。

  2010年4月,《新京报》的报道指出,“草场地艺术区各画廊和艺术空间已于近日接到通知,该通知称草场地已列入拆迁腾退范围。为此,30多家画廊和艺术工作室也发起了维权小组”,“长期以来,拆迁的阴影时刻围绕着这个艺术区”。该报道进一步明确说,“2009年8月,崔各庄乡对草场地各单位发出通知,称崔各庄乡14个村全部列入土地储备范围,并将在短期内逐步开展拆迁腾退丈量工作。”

  目前,记着看到,在草场地村,艺术区因为村民的房屋而被划分为若干部分,艺术家更是混居在村民之间。

  相比于798的标准化和纯粹化,目前草场地几万村民和租户的庞大数量,给这个村庄带来的喧嚣,对艺术氛围进行了太多的稀释。

  事实上,798艺术区在建设初期同样面临着拆迁的危险,正是艺术的巨大影响力使政府把它保留了下来。

  一位长期关注草场地发展的专家指出,目前,草场地村临近798和电影博物馆,利用地理优势把艺术这一块蛋糕做好做大了,成为名副其实的798副中心,才能避免拆迁的危险。唯一的办法是村民和租户外迁,才能吸引大量艺术机构和艺术家进驻,扩大艺术聚集规模,使草场地更有保护价值。

  上述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民迁出去,艺术机构和艺术家搬进来,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对当地而言,收入并没有减少。随着草场地的价值日益提升,村民也守住了一个无限丰盈的艺术“聚宝盆”!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