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周年之际,下一个十年的规划发布。 近日,国务院批复《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涉及95个地级老工业城市和25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的市辖区。 过去十年以东北为主进行的老工业基地改造,范围已逐渐扩大到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的120个城市被列入老工业城市。在第二个十年,老工业基地改造开始出现新变化,工作重点从振兴老工业基地转移到调整改造老工业城市。 “原来是产业基地的功能,现在通过提升它的城市功能,促进整个城市、产业、工业基地的发展。”中科院地理所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金凤君告诉记者,新规划强调完善城市功能,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在新十年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一条基本的原则就是“坚持调整产业结构与完善城市功能结合”,也就是进行城区老工业区的改造,优化城市内部空间布局,改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参与规划编制的金凤君告诉记者,过去十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型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模式。“以前我们是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时期要工业化再推动就复杂了,怎么搞产业?而如果结合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发展,用新型城市化来带动工业化,有选择、有分工地建立产业体系、产业基地,将形成一个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金凤君认为,这是一种战略指导思想的变化。 新十年规划的城区老工业区改造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城市中心地带的老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引导老城区企业向产业园区转移,实现新老城区的功能互补、合理分工。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汪晓文告诉记者,在该规划范围内的兰州市七里河区搬迁改造规划本月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占兰州老城区近两千亩面积的兰石厂将搬入兰州新区。 “兰石厂搬迁早已写入《兰州市‘十二五’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规划》。”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含琳表示,把消费区与作业区分开,将实现新老城区的城市功能分工。 为支持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从今年起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企业搬迁改造、厂区污染土地治理等。承接搬迁企业的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园区,其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将享受中央财政贴息支持政策,而搬迁出的企业也将享受政策性搬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同时,土地政策上也进行适当倾斜,保障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建设项目用地。 金凤君表示,有些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与当地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光靠搬迁可能不是最有效,而进行技术升级、环境治理、社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也是另一种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