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社推出竖版中国地图,南海诸岛首次与大陆同比例出现。
横版中国地图中,南海诸岛详情由右下角“缩略框”显示。 我国的版图是东西更宽,还是南北更长?看惯了横版地图的人,很容易就会选择东西更宽,但正确答案其实是南北更长。 最近,国家地图出版社公布了2013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竖版形式展示了中国完整的版图,首次将南海诸岛与大陆以相同比例尺展示在地图中,更真实而直观地全景展示了我国的陆海疆域。纠正了横板地图中存在的陆大海小、重陆轻海的弊端。本报特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陆儒德解读竖版地图的变化及意义。 横版地图存在“重陆轻海”的弊端 目前,全国悬挂的横版中国地图,源于清朝政府“划界分疆”确立的中国版图,并将中国疆域一直延伸至曾母暗沙,建立了陆海整体疆域,这是中国国土史上的重大进步。 但是,横版中国地图把海上疆域列为一个缩小比例尺的附图,从而形成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分离、并区分为主图和附图的做法,容易造成三个明显误区:一是中国疆域东西长、南北短;二是由于采用比例尺不同,海上疆域被缩小了一倍,显得陆地大、海上小;三是会误导“重陆轻海”的疆域意识,这也是导致国民海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所以,多年来社会各界不断提出重新绘制相同比例尺、完整显示中国陆海疆域的竖式中国全图的建议。 去年,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进行的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的“三进”调查活动中,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的版图是东西更宽,而不是南北更长”。这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着手绘制新版竖式中国全图。 竖版地图全面展示南海诸岛 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将“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标志在南海地图上。1947年、1948年,中国当局以政府名义正式公布了“南海疆域线”(通称“九段线”)。1958年9月,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再次重申“中国对台湾及其周围岛屿、东沙、西沙、中沙、南沙4个群岛拥有主权和进行着管辖。” 在原来的横版地图中,南海诸岛作为附图只有主图比例尺的1/2,只能标注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永兴岛、黄岩岛、曾母暗沙等大的岛屿岛礁,很大一部分岛屿岛礁被忽略。而在此次推出的竖版地图中,南海诸岛和大陆的比例尺是相同的,标示了130多个主要岛礁。 在竖版中国地图中,以往在横版中国地图里作为缩略图放在右下角的“南海诸岛”附图,这次被全面展示,将南海诸岛与大陆连在了一起。在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海诸岛内的主要岛屿、岛礁,以及与周边岛国、岛屿、岛礁的地理位置关系。 在同一开幅的幅面上,虽然竖版地图比横版地图的比例尺要小些,但竖版海域展现得更直观完整。 中国疆域变迁:桑叶 公鸡 火炬 清朝在秦汉以来各朝边疆的基础上,实行“划界分疆”政策,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圈定了中国的疆域,有了统一、明确、稳定的国家疆界。即北抵阿尔泰山脉、萨彦岭、外兴安岭至鄂霍次克海;西连帕米尔高原;西南接喜马拉雅山脉;东以图们江和鸭绿江分界;东南及南部与海洋相通,南海海域直至曾母暗沙。陆地疆域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被比喻为一片巨大的桑叶。 19世纪,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不断入侵,清政府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大片国土沦丧;加上“二战”后苏、美、英签订的《雅尔塔协定》、外蒙古独立,中国就这样剩下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版图被比喻为一只“雄鸡”。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各国的疆域不断向海洋延伸。 我国于1958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1998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管辖的主权国土向海洋延伸了200海里至350海里。中国版图的形象,不再是“雄鸡”,而似“火炬”;中国的南海海域,则构成了“火炬”的坚实柄体。 有利于提高 国民海洋国土意识 我们常说的“国家版图”是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在古代,“版”指登记户口和土地的簿册,“图”指地图,“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只有准确记住国家完整疆域,树立陆海整体的国土意识,才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素质。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完整、准确的国土观念。而发行和推广竖版中国地图,就是提高国民海洋国土意识一种最直观的方法。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少年儿童海洋教育北京论坛”上,海洋专家和老师们就提议中小学开始用竖式中国地图替代横式地图。大连金州新区的滨海学校已经开始在大操场显著位置建造大幅竖式中国地图。(陆儒德)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