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星:边缘如何重回产业中心
时间:2012-12-12 10:2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唐毅
|
|
深广、平南、京九铁路从平湖穿境而过。张长生 摄
平湖生态园里的自行车选手。 陈建平 摄
在英国《金融时报》上,专栏作家约翰·加普在一篇名为《珠三角地区的转型》中撰文称:“在过去的20年里,毗邻香港的广东珠三角地区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而如今,这一地区正处于艰难的转型之中。……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推动了中国经济特区的增长以来,这是该地区经历的最剧烈的转型。”
这场“最剧烈的转型”中,就有深圳平湖。
密密麻麻的工业厂房,林林总总的居民自建楼,错综复杂的街区形面貌,这种复杂形态正是广东珠三角地区不少城镇的共同面孔。这样的面孔也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国内外著名的报纸、杂志上包括平湖在内的珠三角镇街的产业变动、企业反应及治理政策,总会牵动无数关注南中国宏观话题的媒体记者们。
就是在这样的区域版图上,那些生动的工人面孔,成为了大洋彼岸著名杂志的封面。因平凡和朴实,再加上某些偶然性,在与平湖相距并不太远的某个工厂内,4位中国女工成为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的年度人物。这份著名的新闻杂志,用了整整8页纸的篇幅刊载普通劳动者的大幅照片,这是平湖所在的大区域在全球位置中的独特价值。
身处珠三角,地处深莞要冲地带的深圳平湖,在30余年间,地理区位究竟对这个基层镇街有着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又是如何改变和演进的?在新的发展时期里,它又将如何改变平湖?
对于这些,长期从事战略规划、行动规划的知名专家王富海,在与本报记者访谈时认为,深圳平湖片区由于没有位于莞深发展的主轴线上,与深圳市区亦有较大的距离,属于第三圈层,但“平湖的实际位置不应该是第三圈层”。从边缘、从第三圈层,重回产业中心、话语中心,显然是平湖的愿景之一。
深莞要冲
地处深圳与东莞交界地带
一切从马路经济、铁路经济开始。
从深莞等珠三角先行发展地区的第一波城市化开始,深圳平湖就开始起步了。这与平湖地处深莞要冲地带不无关系。
翻看珠三角地图,位于珠三角东岸的深圳平湖,地处深圳与东莞交界地带,从深圳市区驱车出发,沿着已经通车的丹平快速路,约四十分钟到达位于深、莞交界处的平湖街道。
车窗外的景象,成为这个基层街道的现实写照:代表着国际化现代物流业的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开张,周围遍布着大大小小、各色不一的物流园区和企业;临近平湖街道办所在的道路两旁,作为商贸服务业的沿街店铺不乏人气、似乎永远都是热气腾腾。
交通大变迁,环境大治理,产业大聚集,城市更新大举推进,一个全新平湖蓝图初现。
在珠江东岸,这是一个基层镇街的区域地理:平湖街道位于龙岗区西北部,辖区总面积41.8平方公里,是深圳与东莞两市、龙岗与宝安两区的交界点,距离香港特别行政区25公里,距离深圳市区19公里,距离东、西部的盐田港、蛇口港和深圳机场均在一小时车程之内。
更具历史感的莫过于铁路系统了!在平湖辖区内,有京九、广九两条铁路交通大动脉,这是平湖运用铁路经济发展的开端。此外,还有机荷、水官两条高速公路以及丹平、东深、平龙、平新等四条对外干道;拥有日编能力为8000车次的平湖铁路编组中心,平盐铁路与平南铁路在物流基地与京九、广九铁路接轨,直通盐田国际中转港和蛇口集装箱港,机荷高速公路把平湖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个总人口5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约2.3万人)的基层镇街,在深圳市总体规划中,平湖片区作为“三轴两带多中心”中8个组团中心之一。其功能定位是:深圳中部物流组团的片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平湖街道范围的行政办公、商业、文化和生活服务职能,及周边物流基地、金融后台基地、平湖街道级工业园等产业区的产业服务职能。
记者了解到,根据深圳市“三条轴线、三个圈层、三级城市中心、九个功能组团”的城市规划布局结构,平湖是深圳中部轴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深圳发挥流通枢纽及国际交流功能的重要区域,也是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
经济与产业的聚集,将引发新一轮的城市化。可以预见的是,由于产业人群的聚集,以平湖为首的深圳中部将迎来新一轮的全面升级。
物流重地
一个镇街与深圳物流业的命运交集
纵观平湖数十年的发展脉络,“物流”二字在这个珠三角东岸镇街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从2004年华南城选址平湖片区开始,在珠三角城镇与深圳市规划中,物流成为平湖片区最为抢眼的经济词语。
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上,针对平湖发展的指引,是要将平湖发展成为“以区域物流为基础,国际物流为重点,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国际性物流基地”。
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上,对平湖发展的定位及要求定为:“利用交通优势和地域区位优势,规划平湖物流园区,联接东、西部港区,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面向珠江三角洲及内地形成中远距离货物集疏运、内地与香港中转物流基地。此外,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安全、高效、可靠及专业化的金融后台业务服务,处于平湖街道的华宝农场金融产业服务基地将发展为深圳、港澳金融产业的后台集聚地”。
事实上,处于深圳边缘地带的平湖街道,位于深圳与东莞、龙岗区与宝安区的交界处,在民间有“飞地”之称,交通受阻便是不少人热议的焦点之一。
按照世界物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通常而言,物流园区是政府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聚集,使其获得规模效益,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平湖的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也正是在上述原因背景下一步步起来的。
1998年,深圳市提出建设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同年,龙岗区平湖物流基地宣告成立。作为全国第一个由政府运行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的范例,作为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确认的全国第一家“物流试验基地”,平湖物流基地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各方瞩目。
资料显示,龙岗平湖物流基地(物流园区)是深圳市6大物流园区之一,是唯一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的首期开发,按照国内与国际物流并举的方式。
“当时平湖物流基地就想搞成一个以物流为龙头的新型开发区,把物流产业作为龙头产业,同时带动批发、商贸、房地产开发等一系列内容。但在当时,平湖物流园区显然并没有上升到这个层次,而且也难以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如此分析说。
据介绍,1998年12月30日,平湖物流基地开始建设,到1999年8月,该基地被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确定为国内第一个物流实验基地。与之相反的是,在2002年之前,已经成立4年的平湖物流园区一直缺乏项目,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于2004年12月投入运营的华南城(一期),才成为平湖物流基地发展中的转折点。
不过,“物流重镇”也不无困扰,曾经的规划定位到了新的阶段,有成为发展掣肘的可能。
深圳平湖片区物流业内人士陈功认为,从平湖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路网来看,这些年里的平湖,一直处于“被掐死”的局面。“从地图上,平湖地处深圳的中部地区,往东扩展,受东莞市凤岗镇的牵制,区域扩展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无论是通往深圳市区,还是通往龙岗中心区,平湖的这两条道路都在不同时期内存在着收费现象,这大大影响了居民的工作生活。人流的缺乏,随之带来物流和资金流的缺乏,最终影响到平湖片区的竞争力。”
深圳市龙岗区区长姜建军在评价平湖的发展史时,认为平湖早年发展肩负的是“为特区发展服务”的使命,是“处于被动”的。如今的平湖街道亦非当日能比。据悉,近年来,制约平湖发展的城市路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已经落户平湖,原定位的仓储物流要向高端物流转变,平湖物流重镇迎来发展新机遇。
代表着国际化现代物流业的海吉星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开张,正成为片区的一张新名片……
都市“绿肺”
营造一派远离尘嚣的田园风光
北边罗山水库,南边甘坑水库,东边凤凰山公园,平湖片区给予外界的形象,长期以来是“工业区”的代名词。
事实上,深圳中部北大门的这个区域位置,却被青山绿水所环绕。这个叫做罗山的水库,安安静静地藏在深圳、东莞交界处的群山之间。
与中心区鳞次栉比的店铺和逼仄的工业区相比,罗山水库有着难得的清幽和宁静,一群灰鸭子、一艘驳船、几座荒弃的屋子,都能给人带来故乡郊野般的气息。
在深莞交界处、平湖街道北面的山厦社区,这座默默无名的水库,一度吸引着来自北京和深港两地的官员专家、业内人士的目光。这里一度规划为“郊野公园”,也有“自行车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无论以何种主题,对于平湖居民和自行车车友而言,均是掩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区域位置显示,罗山水库距平湖中心区约2公里,距深圳市区约20公里。目前平湖境内有京九、平南铁路和机荷、水官、盐排高速、南坪、东平、玉平快速等多条公路连接,半小时可抵达香港,2小时可到达珠三角大部分城镇。
“将营造出一派远离尘嚣的田园风光”,曾经的罗山公园项目建议书上如此写道。平湖街道农林水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罗山水库总面积约15公顷,水深7米左右,为非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巡查员骑自行车沿水库巡查一周大约需20分钟。
与这个卫星城镇的“绿肺”伴随的,是平湖片区内数年前兴盛起来的自行车热。
在平湖片区的另一个绿地上,一项已经集聚珠三角地区爱好者的自行车赛事每年都会上演。
11月中旬的平湖生态园内,树木郁郁葱葱,水库碧波荡漾,第四届平湖自行车公开赛在这举行,竞速的八百名“骑士”不局限于珠三角,省外及港、澳、台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也慕名而来,覆盖区域走向更广,比赛规模走向更大。
曾经胜利登顶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的平湖籍运动人士刘永忠告诉记者,如今成立了平湖街道自行车运动协会,定期组织会员开展骑行活动。
业余自行车运动似乎渐渐改变着这个最先以工业闻名的卫星城镇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在平湖凌骏自行车俱乐部,会员大多为年轻人,随着自行车运动升温,中年人也参与进来,其中多为白领,部分为中小企业老板。在车友组织下,平湖的自行车爱好者经常开展各类活动,积极参与各地的自行车赛事。
从自娱自乐的小型赛事到连续4年成功举办的在珠三角富有吸引力的平湖自行车公开赛,方兴未艾的背后正是平湖“绿肺”的宝贵生态价值,如今越来越多的平湖人正乐享骑行之乐、运动之美。
据悉,如今在平湖片区东面,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已经揭牌开园,这一新的地标式建筑惠及周边片区的众多市民;在西面,堪称工业园区内“绿肺”的平湖生态园,保护改造正在稳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而罗山郊野公园目前已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初步规划总占地面积123.6公顷……
交通变迁
全力推进14条主干道路网建设
11月下旬,10月中旬,10月上旬,在深圳市平湖街道的政务周表上,党工委书记黄惠波、街道办主任丁海成和街道几位领导的政务安排中,道路交通调研、实地协调解决问题,成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街道主要负责人率队到华昱公司总部调研清平高速公路二期项目进展,力促清平高速公路二期在明年1月底前建成通车;率建设、城管、房屋征收等部门及相关社区负责人,向龙岗区建筑工务局和区城管局送上锦旗,感谢他们长期以来的辛勤工作,并希望更进一步建立无缝对接机制,确保年内实现相关道路通车的目标。
这是平湖试图改善片区道路交通状况的片段。
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区位环境之下,交通因素亦曾一度掣肘着平湖片区的对外交流。
在2004年的一份调研报告上,“交通问题突出”被认为是困扰平湖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包括交通堵塞严重、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较低、停车场地过少、公共交通不方便等因素。“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高峰时段行车塞车发生频率较高”、“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平湖的道路交通管理不好”。
交通道路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平湖片区的一大难题。平湖企业界人士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平湖物流基地的华南国际原料城等几个超大型项目的进驻,迅速增加了片区内的客、货运流量,使平湖片区原已十分拥挤的交通更加不堪负重”;此外,“公路和城市道路功能衔接矛盾,公路和城市道路混为一体,对城区内部交通的干扰越来越严重,使区域内部交通效率低下”。
全力推进14条主干道路网建设,成为深圳平湖片区2012年的重中之重。
“加快推进城市路网和基础设施建设。主动靠前与市区相关部门协商沟通,千方百计向市区相关部门争取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加快推进以十四条城市规划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今年年初平湖街道定下的道路建设思路。
“目前14主干道路网的整体进程较为理想,基本进入或即将进入建设阶段:截至目前,共有9个项目(平安大道、富康路、惠华路、中环大道、嘉湖路、丹平路一期、清平二期、平大路、平吉大道北段)正在施工,1个项目(西宝路)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2个项目(富安东路、恒心路)已完成初步设计,1个项目(平湖大街改造)已完成方案设计,1个项目(新木大道)项目建议书已批复,正在进行勘察设计招投标”。龙岗区平湖街道建设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配合和协助相关项目单位,全力推进十四主干道路网建设。
作为平湖与深圳市中心区连通的重要道路,清平高速公路二期可认为是平湖今年道路建设的一个样本。
据介绍,清平高速公路二期是《深圳市干线道路网规划》中“七横十三纵”的第四纵,是《深圳市干线道路网规划》提出的近期建设“一横八纵”快速干线道路之一。该项目起点位于清平高速公路一期与南坪快速路交会的龙景立交,与水官高速公路、布龙公路、南坪快速路相连,路线长12.749公里,双向六车道。
据华昱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于2010年1月开工,目前正在加紧施工。为完成既定目标,该公司每天24小时分三班赶工作业,力争明年元旦通车。丹平快速、清平高速公路二期的如期通车,将大大缩短深圳市中心与平湖的地理距离,更为重要的是心理距离更近了……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