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科学规划 法律引领

时间:2012-10-24 15:08来源:城市规划网 作者:为之

中国规划网北京10月24日电 10月17日至19日,以“多元与包容”为主题,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城市中国网作为独家网络媒体支持的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昆明举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成为本次年会的核心议题之一,获广泛关注。

图: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主会场大会报告现场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做大会报告,聚焦以法律引领和推进生态城(镇)建设,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遵守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制度、国内外生态城市(城区)的基本情况”三方面详实阐述了法律引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生态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做法。他指出:严格执法和依法监督才能实现生态城镇建设。满足公众的环境需求是建设生态城(镇)的根本目的,政府作为生态城(镇)建设的主导者,要更加珍惜公众参与,丰富公众参与的方式。

图: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在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做大会报告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以《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形势与任务》为题做大会报告。他表示,低碳生态城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低碳生态城镇也是“使生活更美好”的抓手。他指出,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规划建设低碳城市,必须采用系统的科学思想,研究问题、制定规划和计划、推进实施,特别是把握阶段性和长远性,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大系统和小系统的关系,统筹制定总体战略和实施策略。

图: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做大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从生态学视角研究城市问题,在全体大会做《城市复合生态与生态基础设施》的报告。从复合生态与生态整合、生态品质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占用补偿与生态物业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是物竞天择、道法自然、事共人为、心和文化。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在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做大会报告

多个分会场的议题密切关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如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低碳生态城市:理念与践行专题会议等。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现状、保护与发展思路、国内外实践等分享观点。

此外,“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正式启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石楠主持了启动仪式,Stiftrung Mercater GmbH嘉宾Vera Lehmann介绍了项目情况。与会嘉宾就大学联盟相关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和发言。大会最后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图: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暨“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启动仪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石楠(前排中)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毛其智(前排左)做主旨演讲。

图: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学术

交流研讨会暨“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启动仪式,与会嘉宾介绍项目情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