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高铁呼啸而至。 安徽铁路建设史上,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0月16日,合蚌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省会合肥终于有了中国也是世界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铁。按照规划,到2020年,安徽省将形成以合肥为中心,以合宁、合武、京沪、合福、宁安、商合杭、合安铁路为主骨架,覆盖全部省辖市的快速铁路网和布局合力、内联外畅、功能衔接的普通铁路网,能源运输通道能力显著提高,主要铁路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与长三角、中原、武汉等地区的铁路通道全面通畅。 “这不仅仅是一条高铁的开通,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裹挟着无限契机席卷而至的高铁,将给江淮大地带来什么? 全国交通网中合肥的地位明显提升 10月13日上午,秋高气爽。记者乘坐G7474次高速动车组列车,率先体验了合肥至蚌埠南站的“贴地飞行”。 9点32分,列车从合肥站驶出,从起步到加速,十分钟内时速便超过了280公里。同行的记者慨叹:时速300公里,1秒钟便“飞”了83米。10点07分,列车到达蚌埠南站,用时35分钟左右,比既有线旅客列车最短运行时间缩短一个多小时。 由铁道部和安徽省共同出资建设的合蚌高铁,北起京沪高铁蚌埠南站,南接合肥铁路枢纽,运营里程132公里。 “合蚌高铁开通后,合肥至北京最快仅需3个多小时,旅客出行更加方便,旅途更为舒适。 ”合肥客运段动车车队党总支部书记张树梅说。 “这不仅是北京至福州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沪高铁和沪汉蓉快速铁路的重要联通线。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时代呼唤“交通优先”。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使得安徽迫切需要建设辐射更广、现代化程度更高、服务人口更多的快速客运通道。 从地图上看,合蚌高铁与京沪高铁、沪汉蓉铁路、武广高铁联通,形成沪汉蓉、武广沿线地区经合肥至山东半岛、北京、东北方向的快速客运通道。与在建的合肥至福州铁路联通,构成又一条南北向铁路大通道,把东南沿海与内地连成一体。同时,合蚌高铁投入运营,能释放既有繁忙干线铁路的货物运输能力,满足快速增长的“两淮”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 大交通,大发展。上海铁路局党委宣传部陆应果说,建设合蚌高铁,形成公交化、低能耗、大能力的快速客运通道,必将促进安徽与环渤海湾、长三角等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快速流动,为安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力支撑。 合蚌高铁建成,一个以合肥为中心、以快速客运铁路为主骨架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在加速形成。省会合肥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在凸显,安徽在全国铁路网乃至综合交通网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拉近时空距离重绘区域经济版图 神州山河秀,江淮龙腾飞。合蚌高铁上一组组高速列车风驰电掣,宛若山舞银蛇,玉带添辉。 每天铺设架轨24根,推进6公里;每道复杂工序,动辄千人齐上阵;百余公里建设,历时三年多……2万多名建设者日夜鏖战,终于赢得了合蚌高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按期建成开通。 面对压力和挑战,广大建设者不断探索,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改良土填筑工艺、连续梁施工、高架桥代路、降地基沉降、跨越繁忙既有线施工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确保了施工质量和行车安全。 质量是高铁建设的生命线。全体参建单位相继建立了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与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签订质量终身负责承诺协议,落实各岗位人员实名签认制度和质量问题追溯制度。 “安全问题,一刻也不能放松。 ”负责联调联试安全保障的上海铁路局安监室副主任钱家辉说。在2个月的联调联试中,他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凌晨3点,临时调度所试验把关;8点,安全保障组会议;10点,施工安全作业分析;13点,每日联调联试例会;15点,添乘检查实验线路;22点,动车组试验添乘…… 从项目建议、批复、设计、招标、拆迁、建设……合蚌高铁从无到有、从孕育到发展,倾注了无数人的汗水。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铁路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省、市、县千方百计筹措所承担的出资,并按工期要求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已累计出资约23亿元。 省级建立了铁路征地拆迁工作协调机制,现场指导合蚌客专征地拆迁。目前,合蚌客专全线共征地7352亩,拆迁2288户、45万平方米,共计支付征迁补偿款和各项规费17.4亿元。 合蚌高铁投入运营,将首开合肥至北京、青岛方向的高速动车组列车,使合肥至北京的旅客列车运行时间由原来的9小时30分钟缩短至4小时以内,合肥至青岛由原来的14小时缩短到6小时以内。 “这将大大拉近合肥经济圈与环渤海地区以及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并分别联结16个城市,区域间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交流更加密切频繁,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沿线产业集聚,拉动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优良的铁路基础设施不仅在于建设,关键在于使用。随着合蚌高铁开通运营,我们将会同沿线有关方面,充分发挥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该负责人说。 “半小时经济圈”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 “不到四小时就能到北京! ”听闻合蚌高铁即将开通,合肥小伙肖鼎十分感慨,曾几何时,他曾坐火车至京,彼时的长途颠簸让他记忆犹新。没想到才短短几年,一切就换了新颜,合肥到北京竟然也成了“一日圈”。 高铁的安全、高效、舒适和低能耗、小排放、少占地,提高了人们出行的品质,提升了人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幸福指数。 合蚌高铁开通,在合肥、淮南、蚌埠城市之间形成“半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增强相互间的融合,加速同城化发展。 “合蚌高铁开通,对于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市群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同时,高铁站点形成高铁新区,加快高铁沿线城镇布局,淡化了城市间的形态边界,打破了行政区划壁垒,加速沿线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借力高铁,大手笔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高铁沿线城市均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产业振兴、城乡统筹、创新发展、开放带动、民生优先…促进城市扩张提速、功能提质,拉开大城市发展框架。 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天培说,一方面,要加强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支持、引导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形成现代化高铁商业区,打造有影响力的城市综合体,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和辐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速铁路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作用,加强沿线城镇布局和产业规划的指导,加快土地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推进沿线城镇化产业快速发展。 “合蚌高铁是安徽省高铁建设的良好开端,其开通运营是一大契机。 ”张天培说。目前,安徽省在建合福高铁、宁安城际、合肥枢纽南环线、阜六、宿淮铁路等8个项目,新线里程871公里,确保2015年前全部建成通车;今年内还将开工建设郑州-徐州铁路客运专线、宁西铁路西安-合肥段复线电气化改造、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湖-宣城段等工程;继续加快推进商丘-合肥-杭州、黄山-杭州铁路、庐江-铜陵铁路、亳州-宿州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在“十二五”期内尽早开工建设。此外,安徽省还在编报皖江城际轨道交通规划,逐步建设皖江地区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重点城镇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体系。 “安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确定,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该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