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成立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翟 群 摄
本报讯 (记者翟群)9月21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成立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及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董事长兼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宋合意,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和上城区区委书记陈红英等出席大会。来自全国27个历史文化名街的50余名代表讨论通过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章程》,并通过选举产生了理事会成员。 2008年以来,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文物报社已联合主办了4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迄今共产生4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抢救、保护、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名街保护工作的发展,由杭州市清河坊、福州市三坊七巷等街区共同提议,经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组委会同意和筹备组工作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 单霁翔在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全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热情,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成百上千条历史文化街区在努力加入这个阵营,有力地推动更多的政府部门及民众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今天,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的成立正当其时。如果说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视程度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城市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那么,这一由各历史文化街区自发成立的保护联盟,则意味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将体现出从个体到群体、从政府到全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体现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从“政府保护”进入到“全民参与”的阶段。 刘承萱在大会致辞中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的成立,对加强全国各地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形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探索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传承、管理及发展理念,促进名街的活态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盟能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各街区实际的保护之路,使历史文化街区真正成为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城市品牌、服务经济发展、造福百姓民生的重要载体。 经讨论决定,同盟聘请单霁翔为名誉会长;刘承萱、叶明为顾问;中国文物报社社长彭常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吕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明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侯卫东等作为专家组成员。选举宋合意为理事长;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曹兵武,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区长缪承潮,中国文化报社城市科教部主任、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江继兰为副理事长。 同盟成员单位一致表示,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和建设中将坚持保护真实的历史;保护整体风貌;保护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坚持遗产保护,创造公众参与的社区健康文明;坚持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健康的民俗;支持体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 同盟采取年会制,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理事会任期3年。2013年年会确定在福州召开,由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管委会承办。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