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 它将目光聚集于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中心城市,描述城市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风俗各方面情况,令读者由小见大地了解当时社会历史发展。这部《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出自5位不同作者之手,将学术性和趣味性融合起来,不讲干巴巴的历史事实,能使读者在轻松愉快中了解到当时的历史。 《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的独特价值在于选择了城市生活这个丰富多彩的主题,让读者真切地了解到千年以前中国的城市真实图景。例如,以“食”为例,在唐代,城市生活的开放特征,就是以“胡”化为标志的开放气度。唐代的长安,市民吃的是“胡饼”一类的胡食,喝的是以高昌酿法的葡萄酒,饭店、酒肆多用胡姬服务,长安市民的食用油多用胡麻(芝麻)油,长安街头遍布卖胡麻油的小贩,单从饮食就可看出中西文化交流之繁盛的“盛唐气象”;在元代,中国人真正开始了“一日三餐”,“一日三餐”已成为当时日常用语。而在唐宋时期,一日两餐较为普遍。这从当时的元曲中得到佐证。如元杂剧《玉梳记》中说:“每日家三餐饱饭要荤腥,四季衣换套新”的说法。另外,由于元代开辟了不止于漕运的南粮北运的海运航道,也改变了北方多食面,南方多食米的传统粮食格局;在明代,随着海外贸易的交流,中国人的食谱中出现了产自美洲的红薯和玉米。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饮食之讲究大大超过以往。《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中记载,万历年间,一个普通士大夫家中聚会,席间宾朋满座,杯盘错置,味尽水陆,庖厨之精,令人赞赏。其中一道压轴名菜为火炙鹅,将鹅罩在铁笼,让其饮下椒浆直接在火上烧烤。反映了晚明士大夫留心烹饪,争奇斗巧。 《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也展现了一些朝代商业之繁盛。在唐代,除了长安、洛阳出现了一些富甲天下的商贾,广州也成为中外商品贸易的重要场所。有记载“蛮胡贾人,舶交海中,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描绘了中外贸易交流的盛景;在明代,江南一带商业繁荣,赌风甚炽。以至有案察司在处理赌案时批文云:“顷刻而丧千金,一掷而输少艾(指年轻美貌的女子)”。杭州宦家子弟赌博而输掉妻妾的不在少数。赌风之盛由此可见一斑;在清代,北京城出现了一些至今还存在的“老字号”的商铺。“老字号”就离不开市民大众性的消费。例如六必居的酱菜,砂锅居的白肉,同仁堂的药铺,月盛斋的酱牛羊肉,盛锡福的帽子,王麻子剪刀,体现了当时商业已经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 《古代城市长卷》中还描述了各朝代城市生活中的穿衣、婚嫁、住屋、开科取士等生活图景。这是一部由各种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琐细至极的生活层面组织起来的历史,由皇宫和狭巷陋舍、达官贵人和乞丐僧道、富商大贾和小贩货郎的生活交织起来的历史。这套丛书的问世,不仅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还令读者在吸取丰富的历史智慧的同时,又领略到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城市文化。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