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千灯湖片区 谁为未来佛山“造心”?

时间:2012-09-17 15:49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为之

    佛山的城市中心在哪里?对于这个发端于网上的热门话题,本报进行了持续跟进探讨,经过连续两天的报道,在综合了众多网友、专家、观察人士的意见后,一个答案呼之欲出:千灯湖更有希望成为佛山乃至广佛的未来中心!然而疑问紧跟而来,谁又能为未来佛山“造心”?

随着佛山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广佛同城的推进,千灯湖片区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亚太金融后援基地、产业金融中心、总部经济基地。而随着万达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的进驻,千灯湖商圈也在迅速崛起。
万达广场进驻后,未来以桂澜路为中轴的千米商业长廊将在千灯湖片区形成,佛山过去缺少能够与广州相媲美的商业中心的历史或将改变,这也将有力地拉动佛山本土服务业的发展,甚至为广佛同城提供极佳的商业注脚。
至此,思路已渐明晰:千灯湖片区此前凭借金融高新区等载体,已为佛山未来发展构筑起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支撑,而万达进驻带来的丰富商业元素,又有望从关键人气方面再添引擎。
千灯湖片区可全方位支撑佛山发展
“佛山的城市中心建设必须与广州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认为,佛山过去并非无中心,只是佛山的城市中心体量太小,无法支撑起城市的发展。
佛山城市中心建设要与广州对接在学界已有共识,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佛山市党委学校教授赵起超也提过类似观点。
袁奇峰认为佛山南海东部、禅城、佛山新城毗邻广州,可以以此作为广佛同城的重点区域着力打造,尤其是在广佛同城中有着特殊定位的千灯湖片区。
赵起超更多从市场的角度考虑,他提出政府在进行城市中心规划的过程中要尊重投资者的选择,由市场规律自发形成城市的中心。
倪鹏飞则认为,佛山不要把自己变成广州的“卫星城”,而是要打造自己的城市中心功能区,这样可以与广州的城市发展形成互补,更有利于双方的发展。
虽然专家们的意见各有侧重,但中心观点趋于一致,即佛山的城市中心需要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援,这种支援既包括现代化的办公楼、高档住宅区、城市生活配套等物理载体,也包括为城市的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智力、决策、资金等支持。而千灯湖正在发展成为这样一种高端城市形态,为佛山的发展提供“心”动力。
据悉,千灯湖发力产业金融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助推;科技、金融、产业的融合,又将为佛山的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智力和资金支持;产业总部经济的打造则为佛山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提供了物理载体,为从佛山制造变成佛山创造提供决策支撑。
未来,随着千灯湖产业金融中心和总部经济基地的进一步完善,千灯湖作为广佛同城的一块经济高地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商圈成长 千灯湖崛起再进一程
过去几年,千灯湖片区凭借亚太金融后援基地的建设,迅速发展成为佛山乃至广东重要的金融中心,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城市生活配套,千灯湖的人气一直难以聚集,这也成了千灯湖的一处软肋。
一切有望随着千灯湖商圈的崛起而改变。“千灯湖商圈正在迅速崛起,一改佛山过去没有商业中心能跟广州媲美的历史”,一熟悉佛山商业地产运作的从业人员向记者介绍。
该从业人员认为,千灯湖不仅仅是一个商务区或高档住宅区,而是代表着佛山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佛山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千灯湖正在形成佛山高端人才集聚的区域,现在很多外资企业都到这边来租公寓作为高管的宿舍。”
人才的集聚往往伴随着城市配套的完善,并逐渐形成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形态,而千灯湖商圈的崛起正是这一“造城运动”的结果。“以桂澜路为中轴的千灯湖将成为广佛同城的商业中心,不但有力地拉动佛山本土服务业的发展,还将辐射广州西部。”
千灯湖商圈的潜力也体现在酒店的盈利能力上,“保利酒店在千灯湖开业仅两年就实现了盈利,这在其他地方是很难想象的,一般酒店平均要5到6年才有可能盈利。”该从业人员认为,佛山本土商业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也反映了千灯湖作为广佛商业中心的潜力。
上述商业地产人士分析,随着千灯湖人气的聚集,原来的商业配套会逐渐难以满足需求,这种潜在的市场需求肯定会吸引全国性商业品牌的关注。
此言得以证实。上月底,商业地产巨头万达集团就宣布投资90亿元,并在千灯湖片区举行南海万达广场的奠基仪式,此举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千灯湖商圈发展的重要节点”。可以预见,随着万达广场的落成,千灯湖商圈将发展成为佛山最具潜力的商业中心,加快千灯湖“中心化”的步伐。
“年轻中心”呼唤城市综合体
对于千灯湖片区而言,如果定位瞄准佛山未来城市中心,有高端商圈还远远不够。
上述商业地产人士表示,纵观国内一、二线城市,中心城区与其商业繁华程度往往非常匹配,这与历史上市场长期的自发选择和积累有关。但在新的城市中心建设方面,纯粹的零售商业及相应的物业载体,便不再是主流选择。
对较为“年轻”、正在崛起的新一代城市中心而言,漫长的商业积累显然“伤不起”,城市载体所面临的要求也更复杂:一方面必须更具协调性、综合性,另一方面则要迅速配合和刺激区域产业的发展潜力。
在一些城市规划学者眼中,成功的城市载体还需成为“中心的中心”,为所在片区带来各种载体建设、企业、人才和消费的聚集效应。
这种要求近乎苛刻,但仍不乏成功例子。如上世纪建成的广州中信大厦,就以综合商务楼宇的身份,成为地位难以撼动的天河地标。据悉,中信大厦常年有数百家企业和机构入驻,号称“客似云来”。
而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新一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兴起,成为城市“再造中心”的另一种选择。千灯湖片区今年引入的万达广场即可归入此列。
与仍旧偏重购物的传统“商业综合体”或“城市综合体”不同,“万达模式”胃口和野心更大。从各种层次的消费到企业总部,都可从中找到空间。公开资料显示,该品牌在全国各地的项目,普遍包括大型商业中心、商业步行街、甲级写字楼、SOHO公寓、高档住宅等项目要素。
上述人士指出,一般理解下,类似这样的复杂工程应是多个发展商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以各自的理念和建筑风格、水平相继建设而成的。然而在万达模式中,上述各类现代城市的载体要素,则是在统一协调下集中浮出水面,“如果千灯湖(片区)成为佛山未来中心,万达项目很有希望成为‘中心的中心’。”
■链接
他城经验
过去几年中,一些城市的中心区开发案例,可以用来对比新一代城市综合体与传统综合体之间的不同效应。
比如2009年在青岛中央商务区投用的青岛CBD万达广场,就以很快的速度,形成了独立的大型商圈,成为当地新的商业中心,并对周边形成强大辐射。对于千灯湖而言,这条路径值得参考。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