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开封千亿造城重现北宋盛景 市民4年内搬离老城区

时间:2012-08-13 14:33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为之

开封夜景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七朝古都开封拥有引以为豪的、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文化资源,也拥有羞于提起、与历史声名极不相称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开封决定来一场豪赌。
    开封的赌注就是将其所拥有的宋文化遗产资源“搞大”,将开封市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实景人文旅游胜地,重现北宋“汴京”时期盛景,同时要建设一座工业化新城。
    实现这一宏伟工程的前提是,十几万市民将在未来4年内从老城区搬离,仅拆迁费用就要支付至少1000亿元。而这仅仅是开封这项颇具想象力的“造城计划”的第一步。
    对于一个财政收入不到50亿元的小城市来说,拿什么去撬动这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不仅如此,开封的“造城计划”同时面临着大量老城居民搬迁等诸多挑战。
    4年内迁走8万户居民
    “这项工作非常难,我们也都有心理准备。不过做好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河南开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孔祥成告诉记者,他在被抽调到开封市旧城拆迁改造指挥部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之时,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开封市旧城拆迁指挥部承担着一项史无前例的使命:从今年开始,4年内要将老城区大约58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拆迁完毕。预计将涉及8万户居民,相当于开封老城区三分之一的人口。
    如此大的工程,则是实现一项宏伟目标的前奏:将破旧的开封老城改造成为一个古色古香的、以宋文化为主题的人文休闲旅游城市,并充满现代时尚气息。
    欲再现大宋王朝风光
    “到开封看看宋,到西安看看唐”,但是开封现状跟它的历史盛名并不相称。虽然历史上有9位皇帝在开封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开封还一度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但是其整体经济发展一直不好,在郑汴一体化战略出台之前,开封的经济状况还一度在河南“垫底”。
    开封是中国的一个老轻工业城市,但是多少年过去了,老工业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在开封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企业。
    为改变开封的现状,开封市新任市委书记祁金立赋予开封两个定位:“开先”和“复古”。一是建设开封工业化新城,二是打造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开封的下一步发展战略非常清晰,就是主攻文化旅游,再现大宋王朝的风光。
    一开封政府官员告诉记者,不光是城市建筑,就连街上的公交指示标志、旅游咨询点等细节将来都要体现出宋文化的韵味。老城主要以旅游和发展经济为基础,实施“宋氏仿古”建设理念。最终达到让游客感受到开封内在时尚、外在古典。
    拆迁费千亿 财收仅50亿
    事实上,开封历史上几乎每一任领导都提出要把开封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早在2003年,就有人提出“清城计划”的创想,但之所以没有付诸行动,其关键原因正是“差钱”。
    近日,开封市规划局刚刚和国内一家知名规划设计单位交换了意见,老城区的控制性规划很快将出台。其总的指导思想是,尽量减少老城区人口数量。
    为此,2012年,开封市将完成303万平方米的拆迁量。孔祥成预计,今年的目标完成的话,将有3.5万户老城居民搬到城外,其拆迁费用将达到200亿元。而4年下来,整个拆迁完成,拆迁费用将达到1000亿元。这对于财政收入还不到50亿元的开封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发行地方债或向银行贷款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开封全市实现GDP 1093.64亿元,在河南省18个地市中排名第13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05亿元,在河南也是比较落后的。而这有限的财政收入,也大部分用在了开封新区建设中去,以迎合郑汴一体化的融合趋势。
    1000亿元的资金需求是开封财政收入20年积累才能完成的,1000亿元从何筹集成为外界质疑开封的首要问题?
    记者从开封市古城文化管委会,开封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和宋都古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部门了解到,发行地方债或向银行巨额贷款是当前开封城市大拆大建的资金来源及主要途径。不过,巨额贷款的利息负担将是开封财政重负。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