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府2000余年历史 失落文化期待再辉煌
时间:2012-07-29 12:4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范松楠 于莹洁
|
|
古城农安有着2000余年的历史,是辽金文化和北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如今,这座古城积淀下来的厚重历史和文明成果的黄龙戏却日渐枯萎,众多文物古迹久已尘封——
新闻背景
农安县古称黄龙府,是辽金时期著名的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建城已有2000余年历史,是中国辽金文化和北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然而如今,代表着这座古城积淀下来的厚重历史和文明成果的黄龙戏却日渐枯萎,众多文物古迹蒙尘于历史的灰暗中不能发光于世。
23日,长春市政协召开“黄龙府专题研讨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就如何挖掘和弘扬黄龙文化、加快发展旅游业各抒己见。
寻找失落的文化
长春市建城仅有200多年,而农安(古称黄龙府)却有2000余年历史了,是省内重点文化古城。民族英雄岳飞在抗金斗争中曾留下“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诗句。农安在辽金时期为军事重镇,经济较为繁荣,现今遗存的主要有古城、军事据点以及著名的战争遗迹,另外还有少量墓葬和墓葬品。现存10个单体,主要为古城堡、佛塔类建筑。开发和利用黄龙府文化对于促进农安县旅游业的发展乃至县域经济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今,黄龙府文化和农安县的文物古迹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尘封,有些人甚至连农安县就是黄龙府都不知道。
据历史记载,农安最早是夫余国的王城。在东北地区有一个古老的民族——夫余,东晋永和二年,夫余国相中了农安这片美丽的土地,遂将王城迁至农安一带。后来夫余国被高句丽王朝所灭,昔日王城成为他国之地,被改名为夫余城。再后来,为了纪念辽太祖的功绩,以象征皇帝的图腾“龙”为名,改夫余城为“黄龙府”。辽代时期,黄龙府是控制混同江北女真的军事重镇,文化也颇为繁荣。金攻陷黄龙府后,将黄龙府改名为济州,但济州与山东济州同名,便更名为隆州,后又将隆州升格为隆安府。直至清乾隆五十六年,招关内河北、山东汉族到这里领地垦荒,便称为“农安”,喻为“农民可以安心生活了”。
专家共话黄龙府文化
在23日市政协召开的“黄龙府专题研讨会”上,各专家学者对黄龙府的历史、文化及如何开发、利用、挖掘黄龙府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提出了极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打好黄龙府文化这张牌
——市旅游局计划处处长曹广斌
努力打造黄龙府文化,开发辽金文化旅游资源,对促进农安旅游业的发展、乃至县域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黄龙府文化是农安的一块特殊文化品牌,具有2000余年历史的农安县应以黄龙府文化为依托,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县域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
另外,与吉林省其他县域相比,农安县自然资源总量和类型相对而言没有明显优势,惟一独特的就是人文资源。因此,打造黄龙府历史文化是弥补农安自然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
黄龙府文化是千百年来黄龙府人艰苦奋斗孕育出来的文化,挖掘和弘扬黄龙府文化能够培育具有农安地域特色的当代黄龙府文化精神,使农安人民在享受黄龙府文化发展成果的同时,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家园意识,激发全民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
打通东北亚“丝绸之路”
——省政协委员傅朗云
如何依托黄龙府文化的底蕴发展农安特色旅游业?黄龙府旅游资源丰富,例如:左家山文化4个近3000年的文化层,应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景点,最东方、最古老的“龙”艺术品,应该讲活、做活;抓住“迎鼓”活动,借重苗、瑶民族“鼓社”活动的共性,将已发表、公布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吸收其有利于开发项目的部分;借助辽、金、元“春捺钵”即“春水”游项目,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如“冰下钓鱼”、办“头鱼宴”等;建“升天殿”,讲契丹民族历史;关于辽代13个民族战俘营的历史最具旅游价值,可以复原13个民族有代表性的古今建筑群,开办13个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
打通东北亚“丝绸之路”,渤海契丹道——从农安到巴林左旗;辽代“贡鹰道”——从巴林左旗到庙街;宋、金交通线——从杭州到阿城北线;同日本“山丹贸易”和“虾夷锦”历史挂钩。
开发旅游商品:女真黄酒,开发我省玫瑰资源;夫余鹿,培养农安特殊品种和各种鹿制品;另外还有夫余国火玉、松风石、北珠等。
恢复伊通河两岸“黄鱼圈”
——省政协委员、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
在刚刚闭幕的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儒林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下大力气改善伊通河生态环境的规划。据民国初期县署文件记载,伊通河农安段两岸从亮衣门到喇叭营子,长100公里,长满柳灌木,每年秋季,水清柳绿,鸟语花香,景致宜人,伊通河支流万金塔小苇子沟两岸林木尤为茂密。直奉战争期间,农户为躲避官兵抓车,常有上百辆大车、几万匹牲畜隐藏于柳林内。然而,如今在农安县境内的伊通河两岸几乎很少有林木。
黄鱼又称鳇鱼,是清廷最喜欢的贡品。饲养鳇鱼的黄鱼圈以及鳇鱼贡物文化,是农安最富特色的渔猎文化之一。如今虽然鳇鱼已经绝迹,但鳇鱼文化却依然辉煌。其实,鳇鱼并非“一去不复返”,随着伊通河及松花江生态环境的改善,鳇鱼重归黄鱼圈并非不可能。不妨从现在开始恢复黄鱼圈遗址,暂时放养其他鱼类,筑巢引凤,等待鳇鱼归来。
打造国际化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农安县委、县政府已将依托“扶余古都,三朝重镇黄龙府”这一核心品牌,突出辽金文化特色,建设“东北历史文化古城,塞外旅游胜地”为发展目标,利用3年至5年时间,将农安县打造成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的区域性、国际化历史文化名城。
抓紧申遗注册
申报“黄龙府”地域品牌为国家或世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黄龙府古城为国家辽金历史文化保护单位,注册“黄龙府”冠名权,申报国家文化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申报“黄龙戏”文化品牌为世界和国家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申报国家文化部舞台精品工程,申报纳入长春市首届文化艺术节;申报注册“黄龙府”地产系列商标品牌。在此基础上,向上级和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黄龙府”无形资产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扩大影响,提升价值。
重现辽金风格建筑群一是在黄龙府古城区遗址内,择地规划兴建黄龙府文化园。主要项目包括:复原重建辽太祖行宫、升天殿以及宋徽、钦二帝关押处,以及元代驿站。建议根据历史文献典籍记载的上述景观原貌资料,按当时建筑风格和规模,复原重建,形成一组辽金风格建筑群;在古城区坎下,伊通河西侧筑坝蓄水,建造现代风格的水上公园,同时择地建一座集餐饮、健身、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星级黄龙府大酒店。
二是以辽塔为中心,重新规划复建辽塔游园。新游园内主要项目包括:规划复建千年古寺黄龙寺,丰富农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内涵;新建黄龙府历史搏物馆,全面搜集、保存和展示黄龙府各层面的历史文化遗存。
打好名人牌
“名人效应”是重要的旅游推介手段。黄龙府之所以声名卓著,最主要的是宋代将领、民族英雄岳飞的一句话。因此建议在县域各边境出口设立黄龙府界碑(牌),并分别设立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迎宾牌,配印岳飞像。同时,可在县城内修复现代著名农安籍作曲家李劫夫故居,并择地塑农安县第一任县长、革命烈士刘德彪像,以强烈的历史文化和视觉冲击力,增强过往人群对黄龙府的人文感受。
繁荣黄龙地方文艺精品
以黄龙戏为龙头的农安地方文艺是黄龙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方式。繁荣农安文化艺术创作,是挖掘黄龙府文化资源和建设当代黄龙府文化的有效途径。必须打造以黄龙戏为龙头,以黄龙府文学、书画及其他艺术为辅翼的地方文艺品牌。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深化黄龙戏剧团内部体制改革,尽快投入戏剧生产,重振黄龙戏雄风;深入挖掘和光大民间文艺,如:黄龙大秧歌、萨满舞、黄龙大鼓、二人转、皮影戏,以及剪纸、贴画、根雕等,进一步整理创作,使之更加成熟完美,更有黄龙风情。建议设立“黄龙文化艺术节”,利用每年从农历4月18日开始的一周时间,广邀国内文艺名流,集中展示黄龙府文化各个艺术门类的风采和黄龙风土人情。
推出辽金文化旅游线
从长春市区到农安县旅游,来回只需一天时间,如果开发好黄龙府旅游资源,长春周边就又多了一处旅游胜地。因此,发展黄龙府旅游业,应实行区域联合开发,近期要积极与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合作,依托长春、融入长春,争取使农安县辽金文化旅游区和波罗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成为开发区的分区,并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把到长春旅游的游客吸引到黄龙府来;远期可与黑龙江的阿城市(金上京)、辽宁省的医巫闾山(耶律楚才读书处,辽代帝王陵)、内蒙古的辽城(辽中部、金中都)等配合,推出辽金文化旅游线等。(范松楠 记者于莹洁)中国规划网长春7月29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