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滩区域城市发展论坛上,重庆市开发办主任徐千里借北京内涝谈城市规划 站在阳台上“看海”,城市的大街变成了大河……最近这两天,北京等国内一些现代化大都市接二连三地爆发内涝,而几百年前修建的团城,却没有出现一点积水。 “城市规划建设,既要美感,更要功能齐备。”昨天,市开发办主任徐千里在参加“江北寸滩区域城市发展论坛”时,结合最近几天的城市内涝谈了他对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城市功能、美感方面的观点,并对城市新区的建设开发提出了要求。 规划如同一个人的肌体 昨天的论坛中,与会嘉宾都把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与城市规划联系了起来。“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虽然符合标准,但这个标准却应该值得深刻反思。” 徐千里在发言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阐述他的观点。 “内涝,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徐千里说,城市规划,既是一个美感问题,更是一个功能问题,“表面漂亮的城市,功能不齐备,或者说是隐蔽功能不完善,问题就会非常多,比如暴雨内涝。” 在徐千里眼里,城市规划就如同一个人的肌体、脉络,建筑只不过是这个人穿的衣服。 重了“面子”轻了“里子” “除了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城市内涝的根源问题在哪里?” 徐千里在论坛中的这个反问,在现场几乎获得了一致的答案———城市排水系统差。 以北京的内涝为例,“如果这个雨下到别处,可能损失会更惨重,毕竟这是首都,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建设比其他城市做得要好一些。”徐千里直言不讳,“多年来,市政设施的投入不够,设计不用心。” 徐千里曾在渝中区做过副区长,还在规划部门工作过。 “以我的经验而言,一个功能完善的城市,埋在地下的工程投入,与地面建设投入应该是一样的。"徐千里说,现在很多的城市却把重点放在了地面。 城市新区功能应更完善 最近一两年,接连发生城市内涝事例中,有很多地方是刚规划建设不久的城市新区,在很多人眼里,城市新区应该是功能更完善,做规划时的预见性应该更长远,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有的城市新区,太过注重GDP,而忘了这个新区再新,它仍然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徐千里指出一些城市新区,过分强调新,而将自己与这个城市人为的割裂开。 过于强调新区与其他区域的不同、特殊性,目的就在于凸显新区建设成绩。 “这源于对城市的根本误解。”徐千里说,城市与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不管是什么新区,他始终是城市的一部分,功能齐备是首要,所以要回到城市的本质。 建筑应少些没用的东西 暴雨诱发的城市内涝,在折射出城市地下排水系统问题的同时,过分复杂的城市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内涝的一个诱因。 “有的城市建筑,放了很多没必要、没用的东西。”徐千里借此谈到了城市建筑风格。 他说,城市建筑就是在规划上穿的一件衣服,这个衣服要漂亮、品味固然重要,但一些所谓对“风格”的追求,却凭空给建筑增加了一些没用的东西,而这些没用的东西,可能影响城市功能。 城市齐备的地下排水功能,是为满足城市人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避免暴雨积水引发内涝;城市道路、绿地建设规划,则是为满足人们出行,日常休闲的功能需要,“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首先要考虑满足城市需要。” 记者 罗强 任明勇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