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业渐成延吉经济发展新引擎
时间:2012-07-05 17:0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时臣
|
|

中国规划网长春7月5日电 近年来,吉林省延吉市以建设“图们江区域跨国旅游中心城市”和塑造“中国朝鲜族第一家园”品牌为目标,围绕“山水风光、边疆特色、民俗风情、冰雪之旅”等特色优势,深度挖掘民俗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全力打造融生态、民俗、冰雪、边境于一体的国际旅游集散地和国内旅游目的地成效显著。2011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31.76万人次,同比增长16.1%;旅游收入完成70.25亿元,同比增长27.7%;旅游业综合指标位居全省县(市)第一。2007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已成为推动我市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建设以“风情名城、节会名城、休闲名城、边陲名城”著称的中国最具朝鲜族风情的优秀旅游城市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首先,旅游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产业贡献率居第三产业首位。2007至2011年,延吉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5%,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年均增速达到18%。2011年,延吉市旅游收入70.2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28.1%,高于全州(16.74%)11.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82%)19.2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1%)24个百分点;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为54.7%,高于全州(41.15%)13.5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5.45%)29.2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9.5%)45.2个百分点。
其次,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项目的规模和质量前所未有。近两年,投入旅游项目开发资金13亿元,已建成投资2亿元的高尔夫球旅游度假村,投资4000万元的梦都美滑雪场等旅游项目;在建的投资2亿元的海兰湖风景区,投资20亿元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投资3.2亿元的延吉市旅游集散中心,投资3亿元的国贸农业科技文化园,投资10亿元的延边国际时尚中心等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我市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第三,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产品开发得到突破性进展。延吉市大型广场舞和《四季如歌》等影响力持续扩大,《四季如歌》为游客开放演出900余场,吸引游客15万余人次。在开发建设旅游景点时,把朝鲜族的传统艺术与民族特色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编制了延吉市“一日游”、“二日游”精品路线;推出了延龙图民俗观光体验一日游、延吉—图们—珲春边境风光一日游、延吉—敦化佛教文化观光一日游、延吉—汪清休闲度假游一日游等旅游线路,除此之外还加强了常规旅游线路的深度推广和包装,逐步形成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观光体验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新格局,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升级。
第四,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速度明显加快。旅游旺季期间,火车站和机场通过增加列次和班次,以及旅游专列和包机形式缓解了游客进出不畅的难题,2007至2011年,延吉市旅游包列和包机数由12增至105列(架),年均增速达到141%。延吉至珲春、汪清、和龙等一批高等级公路的建成和开工建设,对外交通环境趋好。高品位酒店建设进度加快,全市星级饭店有16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饭店达到12家,接待能力和接待档次不断提高。全州豪华旅游客车由2007年的200辆增至2011年的488辆,年均增速达到25%台,数量和档次均有新的提高。
第五,积极开展旅游促销,客源市场向纵深拓展。在俄罗斯海参崴、长白山主景区等设立旅游广告牌,在南方航空公司东北航线上投放延吉旅游特刊,投入200多万元在央视做城市形象广告,扩大延吉对外旅游知名度。先后承办了三次“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和一次北方旅游交易会,并以此为平台,成功举办了“朝鲜族民俗饮食暨旅游商品展”“首届创新型旅游教育文化论坛”“首届中国延吉旅游交易会暨延吉网上旅游交易会”“欧米茄中国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以及冰川啤酒节、旅游美食文化节、中国朝鲜族秋夕民俗节、阿里郎冰雪旅游节、中俄迎新年狂欢节、朝鲜族上元节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国内外游客。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