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也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王凯在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60%,到2030年或将达到70%。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同样也在考验着一个国家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力,如何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城镇化进程提速 2030年或达到70%
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43.9%,城镇人口达到5.77亿人;2007年城镇化率达到44.9%;2008年末,城镇人口首次突破6亿人,城镇化水平达45.68%;2009年城镇化率为46.59%;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数量已由2000年的4.6亿人,增加到2011年的6.9亿人,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大,新世纪以来则大幅提速。王凯表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60%,到2030年或将达到70%。
据了解,目前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在50%以上。与周边国家相比,我国2011年城镇化虽达到51.27%,但仍低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二者都在60%以上。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相比,更是相差近20%。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建明表示,在上述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30多年当中,城市化水平年均基本上都是提高约2个百分点。而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城市化速率每年不到1个百分点,未来还有很大的提速空间。
——专家注释城镇化提速三大热点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专家认为,未来城镇化过程中,伴随速度的加快,在拓展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随之出现一些问题,并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是环境能源消耗压力问题。“快速城市化显然需要较高的能源消费需求,并随之带来相应的环境压力。因为城市化需要有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能源消费的增长是必然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在8日的国新办吹风会上解释说,“不过,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一旦到位,新存量就不再需要,比如现在的欧洲、日本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城镇化,那么所需求的增量峰值会很快出现,也就有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是建筑节能问题。潘家华表示,我国的建筑节能低碳有很多阻力,因为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如果城市化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就将有1400万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住房保障和就业压力都较大,都需要能源消耗。对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燕辉表示,“最近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发文,对于建筑达到绿色标准的企业将给予相应补贴。同时,科研方面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各地的研究院所正加大投入,针对建筑材料的革命、整个建筑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研究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三是城市规划与交通问题。2011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总量为美国人口总数的两倍,比欧盟27国人口总规模还要高出1/4。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道路交通方面的压力,影响公众交通。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认为,“尽管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道路可能不一样,但总的来讲,城市要发展成什么模式,怎么去布局,整个发展方向是什么,都应该明确,不能蔓延式发展。以北京为例,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起,势必造成拥堵。以交通为主的发展布局同以多功能区为主的布局结果肯定不一样。社区规划也是如此,如果把个人和家庭的服务都尽可能地安排在通过步行就能解决范围内,肯定会对解决交通问题起到实际作用。”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