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惠及民生纪实
“真没想到,咱农村的孩子也能在家门口上这么好的公办幼儿园!”“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来到长葛市南席镇中心幼儿园采访,幼儿家长李红潮感慨地说。 作为全省5个农村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县(市)之一,目前长葛市已有9所由政府“埋单”建设的乡镇中心幼儿园陆续投入使用。据了解,仅2011年,我市8个县(市、区)就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8所(农村幼儿园占80%以上),新增入园幼儿名额近1.5万个。今明两年,我市还将建设82所这样的公办幼儿园,让农村娃和城里娃一样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政策先行惠民生
曾几何时,“入园难”“入好园更难”一度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也时刻牵动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心。
早在2010年教师节前夕,市委书记李亚利用慰问一线教师的机会,在重点调研了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后,高瞻远瞩地指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我们必须像重视义务教育那样,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让每个孩子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不能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市长张国晖也多次到基层幼儿园开展深入调研,并对全市学前教育发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0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好入园’‘入好园’的需求,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市教育局牵头制定了《许昌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公办幼儿园建设、民办幼儿园扶持、幼儿园达标升级等任务均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十项民生工程,纳入重点项目推进台账,落实到了县(市、区)和乡镇。
规划引领建好园
“如果说各项政策的出台为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那么规划引领则给公办幼儿园建设注入了无限活力。”市教育局局长高建国说。据了解,按照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均因地制宜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公办幼儿园建设台账,拉开了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大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襄城县县城周边的茨沟乡、库庄镇、城关镇等乡镇新建的公办中心幼儿园,都布局在县城与乡镇政府所在地之间交通便利的地带,借此吸引常住居民、拉大城市框架,从而带动城镇化进程、助推新农村建设。2011年,该县财政共安排资金2500万元,按每园500万元的投入标准,由乡镇政府提供20亩土地、建成可容纳500名幼儿规模的公办幼儿园5所……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共完成48所公办、56所民办幼儿园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44所幼儿园分别进入市级示范幼儿园和市一级幼儿园行列。
名园带动办好园
“感谢这次培训,让自己有时间和空间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将学以致用,把在这次培训中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今年3月,市教育局依托许昌实验幼儿园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来自基层农村的100名幼儿教师在此接受了先进的幼教理念和教学方法,坚定了其终身学习与投身幼教事业的信念。长葛市董村镇中心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张晓敏就是其中一位。2011年,全市共免费培训幼儿园园长120名、骨干教师670名。
建好园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为艰巨的任务是要管好园。只有管好园,才能办好园,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为此,市教育局积极引导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依托品牌优势、吸纳社会资金,实施以集团化办园为主体的名园带动战略,大力引导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拓展,并在全市843所幼儿园中开展了“人民满意幼儿园”创建活动,指导各级各类幼儿园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师资培训、提高保教质量,进而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水平。
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曾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块“短板”。通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曾经的“短板”正在延长。全市各地在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的同时,纷纷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明确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出台针对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孤残儿童的资助政策,广大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园”正在由蓝图变成现实。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2012年,市教育局已将40所公办幼儿园、85所民办幼儿园建设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推进台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建成投用后将惠及近4万名幼儿。我们将牢记民生使命,进一步深化名园带动战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的学前教育!”高建国说。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