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重金治内涝怎不见效果?

时间:2012-05-10 08:15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孟庆利 卢绍琨

    羊城晚报讯 记者孟庆利、通讯员卢绍琨报道:今年以来的历次暴雨中,广州都出现了水浸现象。据了解,为治理水浸街,广州今年已计划投入3.79亿元资金,部分工程已开工。但有市民提出疑问:为何投入那么多,水浸街现象却有增无减?广州市水务局方面表示,广州不透水地面不断增加、地面径流增大是重要原因之一。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1日实施的《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已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排水设施,应使建设后的地表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地表径流量。相关措施有望在未来缓解广州的内涝问题。

现状:广州不透水面积在增加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水务局今年将投入3.79亿元加大城市内涝治理。目前广州准备实施31项排水改造工程,正在实施的包括越秀区寺右二横路东段排水改造工程、中山一路片区排水改造工程、荔湾区广雅小区排水改造工程、华贵路排水改造工程、白云区黄石花园片区排水改造工程等。记者还了解到,2009年至2010年,广州对中心城区228个水浸点进行了改造,2011年也安排了29项排水改造工程。除此之外,水务部门汛前还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排水设施监管,汛期积极开展应急抢险工作,以消除或减轻“水浸街”对市民的影响。
为何如此大的动作还没有消除广州水浸街的现象?对此,广州市水务局方面表示,由于近几十年来城市发展迅猛,不透水地面不断增加,增大了地面径流,影响排水。另外,历史形成广州市排水系统以重力自排为主,城市排水系统标准偏低,垃圾时有堵塞排水设施等,都容易引起“水浸街”。
分析:城市地面硬底化致内涝
城市建设地面硬底化和排水设施的不配套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专家指出,必须从源头上控制排水秩序,采用透水材料、建设蓄水场所等工程措施,从而起到滞留雨水,缓和下游排水压力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广州已在5月1日起实施了全国第一部对水务管理的地方性立法《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该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排水设施的,应当根据排水规划采取雨污分流、地表径流控制和雨水综合利用等工程措施,使建设后的地表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地表径流量。
该条例第三十四条还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道路应当与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计划相衔接,同步实施排水工程。建设单位不得擅自抬高地面标高。
解决:将逐步提高排水标准
广州市水务局方面表示,今后广州市内涝治理对策是以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为主,应急抢险措施为辅,最大限度减少超标暴雨的影响。
据悉,广州将逐步提高排水标准,将把新区的排水标准提高到五年一遇,旧城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渐提高现有排水标准,达到2-3年一遇。同时还将加强违法排水执法,《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在水资源、水域、水务设施保护以及城市内涝防治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同时还加大了违法排水和损坏排水设施行为的处罚力度。
在工程整治方面,将分轻重缓急对易涝点进行工程改造,推进排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高排水系统的标准,加强汛前清疏,对易涝地段和密集施工地段进行加强性清疏,继续开展河涌的防洪达标整治的工作,开展人工湖挖潜改造及调蓄工程建设。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