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42岁再买房”打了谁的脸?

时间:2012-04-23 16:28来源:荆楚网 作者:宋建锋

    18日,有网友请教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今年24,何时买房?陈宝存回复称42岁,并称很多大佬,如任志强、王石都是42岁买房。引起网民热议,有网友看到42这个数字瞬间泪流满面。也有网友反驳说:“他在我们这个年龄没有我们现在这种经历,立场不一样,他不可能给出好答案。”(4月21日东方网)

  “买房”并不新鲜,新鲜的是近几年流行的新词“买房难”。面对网友的提问,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的一席话,顿时让“买房难”有了更直观的体现。“42岁”,这不是指人到中年,功成名就的岁数,不是指婚姻幸福,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岁数,而是指年轻人买房的岁数。笔者粗略得算了一下,以22岁大学毕业算起,至少要奋斗20年才能买得起房,这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大学生而言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

  据笔者了解,陈宝存会长称,买不起房是常态,租得起房是政府责任。应该采用货币补贴的方式鼓励投资人群买房出租,而不是劳民伤财的大建保障房。由此可见,陈会长“42岁”再买房的立论也并非不着边际,更像是给了政府一记响亮耳光。

  纵观国内保障房现状,令笔者大吃一惊。2011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透露“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9月底,深圳宣布全市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共65个、73553套,完成年度开工任务的101%。11月10日,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房超过1000万套,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目标任务。

  “保障房”这一口号近两年来喊的最响,劳民伤财的大建保障房,是否真的能从根源上解决“买房难”的问题?“保障房”申请的条条框框又是否能真正保障市民的住房利益呢?面对数以亿计的“买房难”人群,如何才能让这些有着实际居住困难的市民居有定所呢?

  笔者认为,保障房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与其单纯地强调保障房的建设数量,还不如减缓保障房建设,全力开展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反正都不能抑制房价的飞速上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买房难”的问题。而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却可以更好地解决部门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政府需要明确的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那小本本房产证,而是想要有房住,仅此而已。

  老百姓面临“买房难”的事实毋庸多言,一味抱怨也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买房难”的问题是个需要政府好好研究、仔细斟酌的课题,就目前而言,如何使老百姓租得起房才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较为合理的建议便是陈会长提出的,采用货币补贴的方式鼓励投资人群买房出租,而不是劳民伤财的大建保障房。切莫让“42岁”再买房的立论成为笑柄,更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记者 宋建锋)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