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里湖新区开发建设即将迎来三周年的日子,以“共话八里湖”为主题的2012年首期“九银论坛”昨日在市图书馆举办。通过三年的努力,八里湖新区“一年拉框架、二年现雏形、三年成规模”的目标已经实现,现正由“做规划拉框架打基础”全面转向“大开发、大建设、大提升”阶段。论坛上,八里湖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陈小明,本土知名学者、寻庐讲坛学术委员会主任蔡厚淳教授,八里湖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琦,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柏椿四位嘉宾,以及参加论坛的市民及网友纷纷为八里湖新区发展建言献策。 八里湖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陈小明: 全力保护八里湖生态环境 首先,从源头上牢牢控制住污染,保护好八里湖水质。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在我们的路网和地下管网建设中,没有一滴污水流入八里湖,包括以后只要有需要排污的项目,我们都会要求其直接接入污水处理厂。对于以后建码头、在湖内放置游艇等,都必将以保护水质为最基本前提。其次,对于八里湖的绿化,我们将力争做到“保护好八里湖的每一棵树”。需要开发土地上的树木,我们尽可能将其移植到公园内。 把大小工程都打造成精品 以高标准打造八里湖新区,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强有力地管理,把大大小小工程都打造成精品。我们可以看到,比如现在已经完工的城市规划展示馆、八里湖公园一期,品质都是非常高的。在新区,并不是所有房子都要建成“高楼大厦”,而是要合理规划,以达到疏密有致。 本土知名学者、寻庐讲坛学术委员会主任蔡厚淳教授: 只要是对八里湖水质有威胁的建议一律实行“一票否决” “八里湖新城区”最大的亮点就是“水”。到目前为止,八里湖的水质还是很好的。建议今后,只要是对八里湖的水质有威胁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新区开发要注重八里湖与其他水脉之间的连通,要合理安排产业布局。 利用及保护好八里湖的“寻阳古城”遗址 八里湖下,古湓水旁,掩埋着六朝重镇“寻阳古城”,遗址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部小丘陵上有大批古墓葬,建议在开发过程中要保护好、利用好。新博物馆应该辟出一块专门的空间,展出“寻阳古城”的出土文物。 八里湖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琦: 建议营造大疏大密的空间格局 以香港来说,它的中心城区容积率虽达到7-8,但其城市边缘规划预留了比建成区面积还大一倍的生态空间,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生活舒适性的最大保障。我建议今后在八里湖新区城市规划管理上,要鼓励有条件的多建高密度商贸办公和居住集中连片开发,而非摊大饼式的发展。同时,要有效降低人们出行对小汽车的过分依赖,提倡土地功能混合利用,鼓励公交主导型交通支撑城市运营网络,营造大疏大密的空间格局。 在新区落实低碳交通理念 我们平常所说的公共交通优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划优先,因此我建议新区管理者要从规划设计、交通政策和技术、生态观念和行为等三方面研究解决低碳交通方面问题。例如规划利用区域内地上地下集中停车设施,积极研究引进先进的BRT线路(快速地面公交)等。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柏椿: 可否考虑提前规划地铁建设 有人觉得城市规模不大,就不需考虑地铁建设问题。但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它们都是在交通出现问题后才想到解决问题,这样就会把自己置于被动的位置上。八里湖新区本身距离老城区就有一定的距离,我建议除考虑地面交通外,是否可把地下交通也纳入考虑范围。 滨水地带空间规划要考虑亲水性 绿地里不宜做过多建设,特别是滨水地带的绿地,更应注重生态的保护。另外,滨水地带的大型建筑建设量也应适度,不能把空间都用掉,影响市民的亲水性和开敞性。在建筑高度上,也要处理好与八里湖湖水的关系,水边的建筑不宜太高。(记者 吕敏) 中国规划网南昌3月2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