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城市“以人为本”的生动案例

时间:2012-03-20 11:55来源:早报记者 作者:栾晓娜

  记者手记

  从公交55路即将撤销的消息传出,到主管部门决定提前更名,用了三天的时间。期间,乘客们在网络上晒回忆,抒情感,留恋、不舍、失落,种种真情流露。原本就有将910路更名为55路计划的主管部门,亦在广大市民争相追忆并呼吁保留55路的强烈呼声中,决定提前实施更名计划,让55路直接保留下来,而不再有“暂别申城”的真空期。

  回顾这次“保住55路”的整个过程,虽算不上“一波三折”,却也走了一些小“弯路”。55路将与147路合并的计划出现在2011年第二批公交线网调整计划中,当初是否撤销55路尚无定论,直到几天前公交公司贴出两线合并告示明确55路将撤销,直接触及众多老上海人对这条线路的深厚情感。随后,网络上一片“回忆潮”,直接促使主管部门快速做出了同步保留55路的决定。

  无疑,主管部门的反应是及时的、快速的。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消息没有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没有引发如此热烈的追忆,又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市交通港口局有关人士说,原先的计划是等55路和147路合并运营一段时间后,看看市民的反应和呼声,再来考虑是否让55路重新回来。

  作为上海这座城市中流动的城市记忆,如55路这种伴随几代人的老牌线路,对于很多老上海人的意义非同一般。对于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来说,市民对拥有城市文化历史内涵事物的留恋、不舍之情,自然应该提前预料到。而在力所能及、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如何尊重市民情感,保留城市记忆,都是在规划之初便应妥善考虑的事宜。

  此次事件虽小,或许也给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上了一课。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到更多精神层面上的情感因素,在城市管理中如何更加人性化,如何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都是值得城市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事实上,市交通港口局也正在实践这样的执政理念。在此之前,也曾有过922路与13路合并的事件,当初就是考虑到市民对老牌线路的深切情感,最终保留了13路,撤销了922路。而此次公交55路得以保留的过程,也正是又一个保护城市记忆的生动案例。

 

 

 

 

  55路老乘客注意了周日起改坐147路

  ◆ 此次合并调整后的公交147路起讫站为临江码头(5:30-22:30)-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5:30-22:30),走向和设站自临江码头至国权路四平路同原147路相同,国权路四平路至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同原55路相同。

  ◆ 此次调整后,原在五角场附近乘公交55路的乘客可以转乘沿线同站同向的公交910路、61路。

  ◆ 原公交147路江西北路武进路附近乘客请至原公交55路吴淞路海宁路站换乘新线路。

  ◆ 公交147路延伸后将至新的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终点站(原55路终点站),并且原公交147路部分过境站点将撤销,分别为:江西北路武进路站(临江码头方向)、海宁路四川北路站(临江码头方向)、武进路吴淞路站(江西北路武进路方向),前往上述撤销站点,市民可在溧阳路换乘14路,返程同样乘14路换乘147路。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