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读卖新闻》2月22日文章】题:有关“资本主义危机”的争论——欧美摸索“缩小差距型”资本主义(作者大冢隆一)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它的体系还能适应21世纪的世界吗?类似的争论正在欧美展开。资本主义曾经深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给很多国家带来了繁荣,为何现在却成了一大问题呢?讨论的焦点何在? 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私有财产,自由地赚取利润。竞争的舞台是开放的市场,政府把对市场的干预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发达国家,这样的资本主义是天经地义的。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资本主义的未来感到担忧。 世界经济论坛不久前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大转型:塑造(资本主义)新模式”。举办方提出的观点是:“现代的资本主义已不适应我们的世界。” 同样的争论也出现在政界。英国开始讨论 “负责任的资本主义”。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选举中,“秃鹫式的资本主义”的是非功过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 早在19世纪马克思的时代,左派阵营就指出了包括贫富差距等问题在内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然而,今天的争论却是另外一番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是资本主义拥护者和受益者的财界和保守派政治家,开始发出了改革的呼声。原因可以追溯到席卷欧美的金融危机和贫富差距、失业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演变成资本主义的危机。财界和保守派政治家们对此深感忧虑。 尽管立场和观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二个共同点。 其一是,虽然都感到“危机”,但几乎没有人否定资本主义本身。 换句话说,他们并不主张回归社会主义。注重社会政策的社会民主主义并没有太多的市场。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欧洲举行的选举中,社会民主主义阵营的成绩是5胜 19败。 其二是,他们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美英式的粗放的金融资本主义。英国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指出:“目前的经济过于依赖金融机构的虚幻利润,财富不断集中到了富人手中。”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这场争论,就会得出其他一些启示。 纵观世界,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兴国家,“资本主义的危机”并不是一个问题。新加坡评论家马凯硕指出:“陷入危机的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而是西方资本主义。”他认为,欧美国家沉醉于已有的繁荣,不思进取,轻视实业,结果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竞争中败给了新兴国家。 回顾历史,美英式的资本主义危机也符合“骄兵必败”的历史规律。 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为了显示对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非常注重财富的分配。当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美欧也有这种余力。然而,苏联解体后,欧美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那么,“新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呢?有人给资本主义冠以“责任”、“伦理”、“可持续”等修饰语。这些都主张限制过度的资金炒作,重视财富的公正分配。但是,如何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这些呢?目前似乎还找不到具体的答案。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