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成都锦江区力造“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引领区

时间:2011-10-17 15:45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李娅

  过去的红星路35号,是个传统印刷厂旧厂址。
  现在,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后的“红星路35号”,囊括了工业设计、家具设计、动漫设计、广告设计等行业,预计今年园区总产值将达到5亿元。
  5亿的“数字魔术”,正是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戏中的精彩剧目之一。
  2007年,锦江区在全市率先把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进而确立了把锦江区打造成为成都市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引领区、“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产业高端示范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创意城区”的目标。
  经过4年努力,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已经处于全市领先地位。2011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引进文化创意企业270家,使全区文化创意法人单位达到1018家。
  最初抉择 寻求产业结构转型出路
  在成都市提出“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目标之前,锦江区就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了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进而取得了先发优势。为什么当初会坚定地选择这个产业呢?
  2007年,随着全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锦江区也开始思考产业结构转型。
  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现代服务业成为最佳选择。基于产业基础坚实,现代商贸业、金融业理所当然地成为主导产业。
  谈到文化创意产业,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先讲述了西班牙工业城市毕尔巴鄂建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故事。
  经历一场罕见洪灾之后,毕尔巴鄂城市复兴大计迫在眉睫。虽然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斥资1亿美元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成为当代的艺术奇迹,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可见,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在拉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况且,锦江区原本就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资源。
  政府主导 重在规划引导机制保障
  推动产业发展,必须讲求科学的方法。政府包办不行,市场盲目自主也不行,周思源说,锦江区的做法是政府主导、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政府的主导和引导,首先在产业规划上。2007年,锦江区就结合区位优势和区域特色,编制了《锦江区2007-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确立了当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随后,在成都市实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发展战略,锦江区又赓即出台了《锦江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编制了《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锦江区将重点发展设计产业,大力推进出版传媒业、艺术品原创与交易业、演艺业、文化交易市场的发展,着力构建“一轴、四基地、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提出了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到2020年,达到18%,确立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中远期目标。
  此外,通过建立完善推进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也是政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发展的有力措施。在成立区主要领导挂帅的锦江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之外,明确了各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同时,每年区财政安排1000万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产业发展,真正的主体是市场、是企业。锦江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比如, “红星路35号”园区运营商成都文创公司,先后引进了成都叶网科技、中动联国际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等20余家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入驻园区。
  找对路径 重大项目产生更大辐射作用
  韩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着力发展电视、电影和动漫产业,反而转危为机,在世界谋求一席之地。“关键是找对了路径。”锦江区也在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明晰的路径。
  工业设计作为产业高端,具有知识密集性、高附加值性和高整合性特性,与制造、旅游等产业结合紧密。按照打造成都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之心”的战略,锦江区选择了设计产业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首要着力点,相继引进了北京洛可可、深圳嘉兰图、浪尖三大全国顶尖的知名设计企业入住“红星路35号”,充分挖掘该产业高端在上的价值和特点,不仅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有力助推了现代工业、休闲服务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区设计企业和机构已达660家,占全区文化创意企业总数的约73%。
  依托传统优势、紧扣时代机遇,锦江区还着力在数字出版和移动媒体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以申报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为目标,梯次启动了聚集多家省市骨干出版传媒企业总部的锦江创意科技大厦、博瑞文化创意大厦、新华之星等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构建一个现代化出版传媒产业群。目前,全区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约72%的营业收入,都是由仅占全区文化创意企业总数约10%的出版传媒企业创造的。
  艺术原创与交易,则是另一着力点。在三圣花乡片区所在的生态商务区内,依托此处优美的生态环境对知名艺术家的吸引力,艺术创意资源不断聚集。比如引进了周春芽、何多苓等多位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领军人物,自主建设了集生活、创作、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楼宇聚落蓝顶艺术中心。
  持续发展 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在我看来,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周思源说,虽然目前基本找对了发展路径,发展水平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接下来,将立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推进既定项目,完善“一轴、四基地、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发挥文化产权交易、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等要素市场和平台优势,完善信息交流、人才聚集、节会活动等公共服务,加快产业要素的聚集和转化,繁荣文化创意经济活动,增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交易环节调控能力,推进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健康发展。
  以工业设计为例。目前,通过知名工业设计企业的引进,锦江区工业设计已经在中西部、乃至全国有了一定影响力。但整个设计产业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家具产业是四川省、成都市着力打造的重要产业。结合这些产业的发展,我们将通过成立家具设计协会,培育和引进优秀的家具设计企业。”
  “当然,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需要破题。”周思源坦诚地说。比如如何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对文化创意企业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如何避免同质化等。
  “在即将开幕的西博会上,锦江区将举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将以"创意改变城市"为主题,共同探讨文化创意与城市转型的关系等问题。我们也想借脑借智,希望业界人士能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出好的建议。”周思源还透露说,为了推动这个产业的持续发展,锦江区会把这个论坛办下去,形成一个品牌。成都商报记者 李娅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