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专家称交通拥堵考验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0-12-27 10:21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蕊 袁军宝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徐蕊、袁军宝)面对交通拥堵这个现代“城市病”,北京市23日出台的“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再次引发各界对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注。而来自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观点认为,正在中国越来越多城市蔓延的交通拥堵问题,绝不仅仅是个交通问题,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我国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考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杨建龙在25日由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主办的“2010北京城市发展高层论坛”上说,过去十年,中国以汽车和房地产为主导的消费产业直接催生了机械、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中游行业的全面增长,进而带动对煤、电、油等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高涨。这种增长惯性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资源匮乏,以及原油供应、铁矿石供应紧张。

    在首都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70万辆。23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限制北京机动车过快增长。“交通问题是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检验城市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城市交通问题是综合性的系统问题。不能过分夸大某一个措施的作用,要着眼于城市中心区的资源有限这一事实。”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为邦在论坛上说,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必须要经历的阵痛,这考验着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否作出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突破瓶颈,推动城市走出理性、包容的发展之路。

    尽管北京市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采用尾号限行等多项措施限制车流、改善交通,但这些措施的效果日益减弱。交通拥堵的“病根”,还在产业和城市空间总体布局及人口日益膨胀的现状。

    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只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我国655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出现高峰时段拥堵。“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这显示国家已经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我国经济驶入高速发展轨道,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但这其中我们也付出了不少代价。解决交通拥堵也需要城市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市民转变消费观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金良浚说,今后大城市的发展形态,不应该是单中心、烙饼式的,应该是放射状的,北京城的中心区域,应是沿着地铁线向外带状式发展。中国其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应该汲取北京的经验和教训。

    陈为邦指出,在城市整体布局中,要防止出现功能过于单一化的区域,不要把大型居住区变为卧城,要适度发展综合性区域,与居住功能没有矛盾的产业可以融合组织。当然,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但是必须要有解决方向。公共交通高水平发展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核心,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同时对私人交通进行引导和必要的调控。

    也有专家认为,应改善非机动车出行环境,提倡城市发展的低碳之路,提倡自行车等的绿色通行,改变消费观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