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保护专家阆中“献计”
时间:2010-06-02 08:01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
|
5月27日下午4时,为阆中量身定做的世界文化遗产研讨会在阆中举行,来自北京的申遗专家和文物保护官员与阆中市有关部门的申遗热心人济济一堂热切对话,阆中古城保护和申遗成为当天的主要话题,来自北京的世界遗产保护项目官员为阆中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热身”支招。为此,拥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被列为全国保护最为完好的阆中古城“申遗”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
大气淳厚的古城
“阆中古城真美啊!完全有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潜质实力!”2009年5月10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冒雨登上华光楼,边看古城边拍照发出感慨。 “我第一次来阆中,没想到古城如此之大,如此之美,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完全可以申遗!”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汉唐时期,阆中是我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7年之久,南宋抗金名将张宪为岳飞女婿。杜甫、陆游、文同、司马光、苏轼等文人墨客无不对阆中赞誉有加,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在阆中的四川贡院曾经举行过四科乡试,成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见证。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5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阆中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风水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06年阆中市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在“2009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阆中被联合国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2010年阆中再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申遗路漫漫
“从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一直在为申遗工作打基础,按照申遗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实施古城古元素工程,恢复古城风貌!”阆中市古城保护办公室主任王斌说。据知情人士回忆,阆中市建设局和名城保护热心人士多次与北京方面的专家接触,提出申遗的想法。近年来,阆中市着力建设精品景点,以启动古城创建国家AAAAA旅游景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投资10多亿元进行古城街道改造,纵横90多条街巷全铺上了青石板,管线全面下地,立面全面整治,旱厕全部改造,古城区全部用上了天然气,一大批棚户区和烂尾楼拆除,古城告别了水泥路和蜘蛛网。
按照“坚决拆、慎重建”的原则,大力拆除古城不协调现代建筑,计划拆除50万平方米,现已启动四期拆迁,共拆除古城不协调现代建筑13万平方米。复建了唐代中天楼,扩建了张飞庙、四川贡院、道台衙门、学署,新建了博物馆,完善了古城旅游休闲设施、绿化带,新建了20多个古院落,如今,一排排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古民居,让古韵重新回归古城。
2002年11月,国家文物、建筑方面的12名权威专家深入阆中古城区实地考察,结论是阆中从整体规模、学科价值、文化品位上都具有“申遗”的良好条件,但局部建设性破坏极大,如青石板路变成水泥路,一些住户擅自改变房屋布局等,专家们要求该市尽快将古城“还原”。在2010年阆中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将古城申遗列上了议事日程。
“平遥、丽江已经双双申遗成功,歙县申遗箭在弦上,我们期待作为中国四大古城的阆中早日实现申遗的梦想,这样将给阆中的旅游带来华丽转身的天赐良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遗产保护项目官员、遗产保护专家杜晓凡在阆中考察时寄语。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