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地一轴心 建立在生态之上的生态产业 在成都经济圈中一直处于第三圈层的蒲江县,作为“成渝城市群”西部扇面的重要成员,随着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提出,蒲江面临着全新发展机遇。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禀赋可望发挥巨大经济效益。依托禀赋,顺应自然,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依托生态发展产业,发展产业保护生态,“三基地一轴心”战略的实施,实现了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建立在生态之上的生态产业,让蒲江占尽先机,为其打造生态宜居高地提供了强劲动力。 究竟什么样的生态经济能够立县,哪些绿色产业能够富民?“要依托生态发展产业,发展产业要更好地保护生态,并实现富民增收,我们必须选择能实现这种‘良性循环’的产业和模式。”蒲江县委书记施跃华指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食品和轻工制造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以生态宜居城市为轴心”,这个被简称为“三基地一轴心”的战略,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确立的,成为蒲江构建生态经济、绿色产业的蓝图。 蒲江人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钟爱和保护,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他们决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气魄,这恰恰为蒲江积蓄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蒲江的经济发展战略始终与“生态”紧密相关,走的是一、二、三次产业互动,生态经济立县、绿色产业富民的路子。在这里,工业是生态工业,无污染的饮料食品、生物医药、服装鞋帽加工、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农业是生态农业,畜、茶、果、菜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基地按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有序发展,茶叶及其提取物、川蒲系列食品、蜂王浆、分割肉、橙皮甙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旅游是生态旅游,亚洲最大规模的“郁金香节”闻名遐迩,“樱桃节”、“橘子红了”等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年接待游客上百万。蒲江,已成为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全国首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优质杂柑基地和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产业正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青睐,蒲江绿色的生态环境、绿色的物种资源和绿色的产业基础,将使蒲江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占尽先机。 在蒲江,我们还看到了以“生态”为卖点的房产发展之道: 在朝阳大道,蒲江第一个高档电梯公寓和多层混合性地产开发项目“花都丽景”即将巍然屹立。楼盘东靠青江大道和成雅高速出口,南连顺城路和蒲江县行政办公区,西接朝阳大道和公检法行政机关,北依飞龙路及蒲江河,正是蒲江地势人脉所在,交通畅通,生活方便。 备受青睐的电梯公寓玫瑰园小区、蓝港小区,也逐渐成为年轻时尚人士的青睐; 石象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朝阳湖5A景区及配套开发项目、长滩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蓄势待发…… 说起开发商的“抢滩”蒲江,在近几年的成都楼市,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儿”,一个个楼盘的相继出炉,一个个企业争先落户……选择蒲江,打生态牌,已经成为有关于蒲江“宜居”的代名词。有这样一组对比数据:在2004年以前,蒲江县只有本地红日房地产开发公司一家,开发面积为5万平方米,经过近年的培育发展,现有本地和外地房地产开发企业18家,开发楼盘23个,房地产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不仅如此,生态蒲江的宜居优势,还吸引了花样年·大溪谷、保利等高品质地产项目的入驻,这样的“重磅出击”不仅带动了蒲江县整个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质。 从“全域成都”楼市全局来看,蒲江正成为房地产巨头追逐的热点,这些企业看中的显然不仅仅是蒲江的生态环境,他们瞄准的还有蒲江未来的发展前景。 随着成都的国际化程度愈来愈高、蒲江生态宜居环境和休闲产业的日益完善、发达,蒲江的人居优势将日益显现。 “二龙戏珠”的“明珠” 旅游资源媲美“国家级” 蒲江县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形呈“三山夹两水”之势,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一处处瑰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形成了以石象湖、朝阳湖、长滩湖、飞仙阁“三湖一阁”为龙头的观光休闲游,以西来古镇、成佳茶文化观光、光明樱桃节等乡村旅游为基础的旅游产品体系。丰富的旅游资源,浓厚的休闲文化,使蒲江成为成都近郊以生态旅游及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基地。 在成都市制定的旅游区域规划中,北部龙泉山与南部龙门山两大旅游线路形成“二龙戏珠”的姿态,而蒲江县则正好处于“明珠”的位置。其北接龙泉山,南抵龙门山,东依成都市,西接原始山林,城市的繁华与世外的清闲在此处交融。 地处“二龙戏珠”的“明珠”区域的蒲江县有着建立旅游度假区与的有利条件。“蒲江县拥有建设一处世界级的旅游度假区全部要素。”上海同济城市规划涉及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蒲江的三湖一阁地区,其自然资源禀赋与我国其它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相比不相上下,特别是该地区的开发处于萌芽状态,景观资源没有受到破坏,以石象湖、朝阳湖、长滩湖为代表的原生态山水景色,为建立以居住、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度假产业提供了自然基础。其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更是比其它地区有着明显的优势。” 蒲江地处成都市远郊,尚未大规模推进工业开发,森林覆盖率达49.2%,享有“成都花园、绿色蒲江”的美誉,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巧打“生态牌”成为推进蒲江县跨越式发展的“压轴戏”,按照打造“中国休闲旅游基地、高端旅游地产集聚地和成都乡村旅游标志地”的发展定位,初步形成了“三湖一阁”(朝阳湖、石象湖、长滩湖和飞仙阁)等一批知名旅游景点;培育了成都郁金香(百合花)旅游节、成都光明樱桃节、成都乡村美食节和“橘子红了”等一批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效益不断扩大。高品位休闲旅游蓬勃发展。在“三湖一阁”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总规的指导下,先后与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大连海昌集团签约,对“三湖一阁”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统一包装、策划,以建设高品质国际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特色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按照“镇镇有主题、季季有新意、月月有活动”的思路,不断配套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丰富完善旅游要素。举办樱桃节、雀舌茶文化节、采果节、观鹭节、“橘子红了”、“小城故事”等特色主题旅游活动,吸引游客赏花品果、休闲度假。同时,古镇旅游开发进入全新阶段,与成都文旅集团合作,计划用5年时间,把西来古镇建成国内一流的乡村旅游观光度假目的地和川西特色古镇。 丰富的旅游资源,浓厚的休闲文化,使蒲江成为成都近郊以生态旅游及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基地,越来越多的人们慕名而来休闲、度假、居住。 交通网络完善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 蒲江的最大优势在于生态环境,而蒲江也是一直致力于生态保护,把生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生态,将是未来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的话;那么,交通将把蒲江的这一核心竞争力“引爆”。随着道路网络体系的构建,“两轨、两环、四纵六横”的骨架路网格局,让蒲江实现与中心城区的“同城化”。 蒲江与区域特大中心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根据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其实是一个“黄金距离”,而交通条件是这个“黄金距离”实现的一个关键。 空间无法改变,但当与时间交互,就能带来发展态势的改变。蒲江的“黄金距离”,正是取决于时空的交互。 2003年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来,市委、市政府加速构建城乡一体交通新格局,蒲江交通建设加快了速度。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1240.3公里。有国道两条、省道一条:成雅高速公路(108国道)由东北向西南横贯蒲江南部,境内全长35公里横穿县城; 318国道,自东向西经大塘、甘溪等镇,境内全长13公里;川西旅游环线(省道106线)由南向北纵贯蒲江中部,境内全长27.6公里。除此之外,还有县道128.6公里。构成了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乡村道路为网络的公路交通格局,全县公路形成了“四纵两横”的“放射加半环形”网络结构。 去年以来,蒲江县加紧了交通重点工程的立项和建设步伐。相关材料显示,2008—2012年,蒲江计划新建或改建13条道路,其中除了今年竣工的成新蒲快速路外,还包括意义重大的成蒲铁路客运专线蒲江段项目、S106线蒲江段、蒲名路、寿高路、农村道路建设等13个新改建工程项目。据估计,这些项目的总投资将达到82.7亿元。从更远景的建设安排看,2013—2020年,全县计划有14个交通重点工程项目陆续上马,其中包括成康铁路蒲江段项目、成雅、成眉区域合作对外通道新(改)建项目,交通枢纽站场建设,预计总投资将达到62.5亿元。也就是说,在未来的11年中,将有约145亿元的资金投资于全县交通建设。 从这些道路网的建设来看,蒲江与中心城区的“无缝对接”,与周边县(市)的“全面互通”,县内各村镇之间“快速可达”。 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在此基础上,即将开工的成蒲铁路客运专线将实现30分钟与中心城区对接,成为成都这一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新干线。成蒲铁路客运专线和成新蒲快速通道等路网体系完善后,将对蒲江生态保护、现代农业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进一步产生“乘数效应”。 在未来的全域成都“一区两带六走廊”蓝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纵向上,蒲江以现有成雅高速公路和即将竣工的成新蒲快速路、即将动工的成蒲铁路,紧密对接中心城区,融入成新蒲走廊,连接进藏入滇大动脉;横向上,蒲江以正在改造的省道106公路、将要建设的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贯通龙门山、龙泉山“两带”以及其他发展组团、走廊、交通枢纽。 未来蒲江,将加快建设快速通道、轨道交通等路网体系,提高现有对外骨干道路等级,构成以高速路为枢纽,快速路、主干道为骨干,次干道、支路为基础,旅游道路为补充的完善、协调、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最终形成“两轨、两环、四纵六横”的骨架路网格局。 而“黄金距离”的背后,实际上是潜藏在独特后发优势之下的区域发展“黄金价值”。这样的“经脉”和“价值”,将为蒲江实现生态保护、现代农业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流淌最富活力的“血液”。这样的“经脉”和“价值”,将为“全域成都”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突破远郊地区难点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从而推动加快实现城乡全面现代化、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