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揭秘世博会之“城市最佳实践区”

时间:2010-05-05 09:3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访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唐子来先生

 

        中国规划网上海55日电记者高鸣报道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本

 

访谈中,唐子来表示,历史文化遗产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本,它是城市特色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特殊属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种归属感所在,是市民的认同感的所在。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本,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文化趋同。现在看到中国一些城市化进程千层一面,不像以前传统城市地域的文化性很强,但现在趋同了。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且它具有特殊属性。第一,它不可复制,因为历史文化遗产是几百年、上千年的积累;第二,它不可移动,尤其是物质遗产是不可移动的。这也是战略资源。未来城市发展除了现代化,历史文化遗产是很重要的,这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城市未来发展竞争什么?竞争人才!人才最希望居住在有文化、有历史底蕴、有文化魅力的宜居的城市。现在的城市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资本是跟着人才走的。人才流到哪儿,创意人才流到哪儿,风险资本就跟到哪儿。”唐子来说,“创意人才最中意的宜居环境就是有历史文脉、有文化魅力的这样一个城市。所以认同感、归属感对于市民来说,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它是未来城市竞争力所在,是最重要的资源。”

 

世博会最佳实践区创意多 烟囱变成巨大的温度计

 

在专访中唐子来介绍说,最佳实践区所在地,主要是一个传统物业集聚的地区,所以在城市最佳实践区规划的时候,它不光被设计为一个展区,也设计成为一个展品,或者换句话说,城市最佳实践区不光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城市最佳实践的一个亮点展区,它自己也应当成为街区改造的城市最佳实践。

街区改造城市最佳实践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工业建筑遗产的再生。城市最佳实践区要展示四个领域,其中一个领域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所以我们把传统的工业区改为后工业时代的街区, 使它非常现代、非常时尚,能够保留城市的历史文脉、历史的整体基业,同时能够纳入新的时代所赋予的用途。发电厂被改造为世博会的一个主题馆,它原来是一个火电厂,是一个污染大户,现在作为城市未来馆,作为解决城市未来问题的梦想。

据唐子来介绍,由于时间来不及,烟囱改造为观光塔的项目取消了。但观众可看到另外一个创意,叫做“温度计”。现在这个电厂的烟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温度计,观众可以在世博园里看到今天有多少度,是红色预警还是黄色预警。

唐子来说:“这个温度计来自发电厂,这个污染大户是放烟的,这个烟我们现在叫温室气体,这个要给你测试,世界气候变暖,要提醒、警示人们世界气候要变暖,我们要做更多的努力。”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一个经验分享的平台

 

访谈中,唐子来介绍了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相关情况。

中国是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处于城市化的高发展阶段。在过去几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增速在一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光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世界。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等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人口、资源、环境越来越作为刚性因素的条件下,怎样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这是个严峻的问题。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一个经验分享的平台,为中国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世界上所公认的城市最佳实践案例。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国情,所以它未必能够直接把那些案例拷贝,所以我们更多地来借鉴,并结合中国国情。同时,其他国家也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我相信世博会对于中国城市发展,对于中国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是一个奇迹。”唐子来说,“ 未来的发展模式,我有一个愿景或是我认为中国未来城市化进程应该有了一个转型,这个转型就是从我们过去的又快又好以‘快’字当头,‘好’在后面,到现在或者未来是又好又快。中国城市化不能光说速度、规模,更要讲品质。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又好又快发展模式的最核心的理念。”

 

城市最佳实践区:模拟生活街区探秘 居民里面住?

 

访谈中,唐子来介绍,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北部区,是整个世博会里很特殊的区域,即模拟街区。这是什么呢?就是游客在北部看到的建成环境的所有元素,都是参展案例。这些案例本身就是建成环境的元素,比如建筑物、绿地、城市的交通方式、照明灯具等等。他们通过建造这个实物的方式来参展。

唐子来说:“媒体经常会说那些案例是11的复制,我想纠正一下,它们是实体的建造,不是11的复制。这些建筑物也好、绿地也好,广场也好,甚至于景观也好,一个个都是参展案例,这个街区在世博会期间主要还是展示。我们曾经设想过,让人们在世博会期间报名居住在里面,然后享受和演示低碳生活方式,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被取消了。在世博会期间尽管没有人住,但是世博会以后这个街区是不参展的,它会纳入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那时候就不光有人在里面居住,会有人在里面工作,会有人在里面休闲,总之会有人在里面生活,它就变成了真实生活场景中的一个城市的街区。”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