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深藏世博园的中国传统园林揭开美丽面纱

时间:2010-04-08 16:4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中国规划网2010年4月7日消息:6日,一场来自民间的捐赠,让深藏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一处中国传统园林——亩中山水园揭开美丽面纱。“没想到世博园里还有这么一处惬意美妙的休闲之地。”众人赞叹。 

  这场捐赠的正是亩中山水园的两个景点:静思峰和福安桥。静思峰为一座高达6.1米、重达48吨的灵璧石;福安桥则是一座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明代石拱桥,被架设在亩中山水园进门处的水面上。

  捐赠的主人陈金根来自江苏省吴江市,是一位私家园林的园主。出于对中国传统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的热爱,他早在中国申博成功后就向世博会组织者写信,建议在世博园区建设一处传统园林,让来自全世界的观众都能亲身体验到中国园林之美。

  2009年初,世博园区在不间断的调整优化中,终于为中国传统园林找到了一方天地,这就是位于黄浦江畔,邻近世博文化中心以及韩国馆、沙特馆的一片滨江区,面积2.3万平方米(约合35亩)。

  “园林,既是中国人的一方精神世界,也是城镇与自然融合的缩影,非常契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我觉得将多年收藏的宝贝从私家园林捐献至世博园,让全世界的观众欣赏,更有意义。”56岁的陈金根对新华社记者说。

  据上海世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敏介绍,这片传统园林之所以取名为“亩中山水”,取每亩之地都有绝妙山水、方寸之间有天地之意。按照方位,亩中山水园被划分为九格,每格经过不同搭配,重点表现石、树、水、花、竹、筑等园林特色。

  走进亩中山水园,是一片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典型江南园林景观,几挂小瀑布落在叠石间,点缀出雨打芭蕉、绿肥红瘦的意境。沿着一条曲径走过两处小门,眼前豁然开朗,病梅修竹掩映着黄浦江畔宽阔的滨水平台,让人平生“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慨叹……

  “亩中山水园既有江南园林的婉约灵动,又有北方园林的粗犷秀美,对面就是黄浦江畔的高楼大厦,可以说是现代与传统的一出对话。”陈敏说。

  陈金根告诉记者,此次捐献给世博园的灵璧石,属于中国传统观赏石,石质坚硬,色泽素雅,形态多姿。在这张“名片”之后,是陈金根耗费十年之功建起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静思园。而围绕古桥,陈金根的相关收藏已多达300多座,一个“百桥园”正在规划之中。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