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热点关注 >

大西安 大建设

时间:2015-11-30 08:1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马昭
  如果想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西安近五年来的变化,还真是不容易。因为变化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特别是市政建设,即便是土生土长的老西安人,也经常叫不上脚下正在行走的道路名称。

我市的道路交通网络在不断完善(记者冯炜摄资料图片)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在不断完善(记者冯炜摄资料图片)

改造后的南门广场焕然一新(记者冯炜摄资料图片)
改造后的南门广场焕然一新(记者冯炜摄资料图片)

  新路越来越多老路成为典范
  虽然西安的城市圈越来越大,新建道路越来越多,但地标性的道路、建筑并没有被取代,反而越来越成为经典。比如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浓墨重彩报道的,被列为典范工程的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改造工程。这项工程在西安近五年、甚至十年内,都将是典范工程,更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城市融合发展的经典工程。
  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改造工程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市政交通工程、文化旅游工程、民生建设工程和生态建设工程,是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举措。
  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下,建设者们通过系统化思考,实施系统性举措,全面实施文物保护展示和综合配套提升改造工程,破解文物保护、风貌展示和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城市交通、建设运营等系列难题,使西安城墙古韵更添新风,焕发出新的活力。
  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改造工程是近年来西安市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城建改造项目。该项目涉及河、城、桥、路、园等多方面内容,形成水景、城墙、道路、公园、广场、演艺等因素立体组合,成为西安一处新的文化景区,市民游客在这里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文化。
  通过各大项目体系的建设运营,西安城墙巨大的历史文物价值转化为文化旅游价值、城市服务价值,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能的双丰收,实现了文保、文化、旅游、生态、交通建设等城市发展要素的“五位一体”,西安城墙的保护传承将拓展出新的境界……
  城市路网逐步完善能源结构渐趋合理
  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改造工程是“十二五”西安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拓展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把握当前,立足长远,重点实施了一大批道路桥梁、燃气、供热建设项目。城市路网格局逐渐完善,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能源结构渐趋合理,城市集中供热场站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供气、供热设施日趋完备,城市公用供应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一个新的提高。自2011年以来,市政建设维护累计完成投资115.39亿元,完成道路工程项目170多项,新增人行天桥、地下通道42座。全市道路达1307条,总长度1676.4公里,道路总面积4847.3万平方米。雨水管道长度1736公里、污水管道长度1583公里。全市路灯达到15.1万余盏,景观灯20.17万盏,照明设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十二五”以来,市政工程建设步伐强力推进,东南二环立交、东门立交、环城南路下穿隧道、太白路立交、凤城八路、明光路、长乐路等一大批城市立交、道路相继建成投入使
  用,有力地改善了城市交通功能。特别是环城南路交通综合治理工程、太白路立交工程等大体量立交工程的完工,使得城市重要交通节点车辆通行情况大为改观,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北客站、新行政中心周边文景路、尚贤路、尚新路、明光路、尚苑路、开发大道、凤新路、渭滨街等骨干路网建设,将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整个城北市政设施承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市政设施规模发生了质的飞跃。
  电子正街、东仪路、西沣一路等一批断头路、瓶颈路的打通,实现一环、二环、三环之间的快捷转换,提高城区车辆向外疏散的能力。
  陆家寨、肖家村、鲁家村、中堡子村等城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方便了市民生活、提升了区域形象。
  “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实施一批精细化和缓堵保畅重点工程,为市民群众的出行提供了便捷安全的通行环境,极大改善了我市区域交通状况,为我市
  成功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东仓门、马厂子等支路改造65公里,勤民巷、新桃园路等背街小巷121条。从优化设施功能出发,实施完成公交港湾和交叉口改造346处,最大限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强化道路日常养护,五年内累计修补沥青路面300余万平方米,修补彩砖人行道134万平方米,淘挖下水井134万座,市政设施运行水平不断提升。
  缓堵保畅方便出行精细化建设更人性
  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去年以来,市政部门不仅新修了10座人行天桥,而且还对原有的天桥进行了改良,拆除了原本占用快车道的一些旧桥墩,将旧桥墩恢复为行车道,在道路中央的绿化带内重新修建桥墩架设桥梁,这样等于增加了道路行车面积,无形中提高了人行天桥所在路段的通行速度。
  “这样精细化、人性化的改造方式,确实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家住纬二街的徐磊说道。
  如今,你在西安几乎看不到围而不建或是超占超建围挡的工地。为了减少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每一个工地都能按照“科学施工、合理围挡、精细管理”的原则,将施工铭牌、特殊施工告示牌基本悬挂到位,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开工时间、竣工时间、项目负责人、市政围挡监督员联系电话及监督电话等信息一一进行公示,让市民来监督。
  城市功能趋于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
  城市需要建设,更需要维护和改造。近五年来,通过路灯老化设施改造、桥梁景观点亮、无灯街巷路灯改造、背街小巷自控线路改造、节电节能改造、视频监控等,全市路灯实现了自动化监控,亮灯率达到99%。景观照明得到快速推进,逐步形成庄重大方、恢宏亮丽的古城夜景氛围。
  “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建改造城市排水管网1100公里,城市污水实现了“全收集”,氵皂河、浐河、漕运明渠、幸福渠等主城区主要雨水出口的污水实现了全面截流;利用国债资金加大城市积水路段改造力度,通过工程措施共计改造了二马路、凤城八路、振华路、自强路、新城广场等23处严重积水路段,受到市民群众的一致赞扬。
  “十二五”期末,随着北客站市政配套设施、新行政中心配套市政建设、世行综合交通改善项目、缓堵保畅项目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全市范围内的市政设施集中整治的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实现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市政设施整体水平进一
  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将得到极大的完善和延伸,城市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西安城市的宜居程度、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不断增长,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
  均衡交通流空间分布加快建设“海绵城市”
  “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持续努力。在即将开启的“十三五”,我市将继续完善城市道路路网结构,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将完善主城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道路系统,逐步形成“一高、一绕、两轴、三环、六纵、七横、八射线加旅游环线”的路网格局,增加交通可达性,均衡交通流空间分布。
  同时,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时,在城市重要节点和主干道建立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以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力度,确保2020年全市20%以上的面积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全面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步伐。结合“海绵城市”和城市防涝规划加大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投资力度,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氵皂河等主要市区水系的雨水干管及其主要支管系统雨污彻底分流。初步实现城市排水管网分质排水的目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十三五”,我市将进一步加快集中供热发展的步伐,解决人民群众供热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状。按照城市规划,一方面将加快热源厂建设前期手续审批,缩短周期,促使城市规划供热项目早日实施;另一方面将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及时调整规划,根据需要加快建设热源厂,满足城市发展需要。通过努力,到2020年,我市供热普及率达到或超过95%,其中集中供热普及率比例达到40%,分散天然气供热比例达到45%。同时,进一步充实、完善城市供气格局。通过建设城市第二气源项目、高中压调压站、应急储备气源LNG扩建项目等一批天然气供气工程,争取到2020年,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8%,城市年用气规模达到33.7亿立方米,气化人口1000万以上。
  本组稿件均由记者马昭采写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