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热点关注 >

国家中心城市“大广州”的城市发展战略

时间:2010-12-31 09:3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曾健雄

 

 

    笔者在“广州”之前冠以一个“大”字,是因为笔者认为之前的广州发展战略总是只顾自己,甚至说是着重中心城区的发展,如果现在还在“小”字上下工夫,不能兼顾统筹周边城区的发展,那么广州将在下一轮的竞争中滑落下来。

    2010年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草案)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分别是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市和天津市、东部地区的上海市、华南地区的广州市和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市。 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所谓国家中心城市指的是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些城市要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国家中心城市考察的七大指标:综合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7大指标。

    试问,广州真正达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了吗?从七大指标来看,综合经济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是广州的优势,可是科技创新、国际竞争、辐射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是广州的短板。七大指标就有过半没有达到要求,可见广州现阶段离国家中心城市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广州应着重发展自己的短板,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此并不是依照四大广州的短板指标进行论述。

    此前的《2010-2020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把广州定位为国际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以两个定位为根,延续生长出“国际商贸会展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制造业基地”等多个内容,并提出建国际大都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可以说这一次的规划显现出广州的大气和具有长远的眼光。如果真的按规划上所说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落实和建设,那么广州在2020年到来之际就可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中心城市。

    笔者想在此谈谈下列问题:

    一、“东进”的归宿应该是“广莞同城”

    纵观广州的城市格局可以说是一路高歌“东进“。但局限于“广州”的“东进”是“小”,把“广莞同城”作为“东进”的目标才是“大”,可以提升广州的辐射带动作用。东莞和广州东部只是一江之隔,虽然离中心城区远离一点,但未来的发展广州的东部也会变成中心区,“深莞惠“三者的中心区间隔更远都提同城,为何“广莞”不能?还有番禺和南沙都与东莞一江之隔,广州相比深圳更有优势与东莞同城,而且未来的趋势是整个珠三角一体化,广州应该抓住时机先行一步。

    首先,笔者要为广州鼓掌,地铁13号线延伸到新塘,16号线延伸到荔城,这就为明天的“广莞同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穗莞深”城际快线的终点站为何放弃黄埔而选择新塘?虽然这样做提升了新塘的地位,但新塘能承担广州“东进”最重要的角色么?从深圳坐城际快线到了新塘还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进入广州(还不如直接坐现在的和谐号或者客车),如果选择在黄埔则只需短短的十多分钟,对于“穗莞深”联系的紧密度也会大于前者,对三大城市联系而言都可以说是比较佳的选择,对“广莞同城”的第一步也意义非凡。毕竟现在广州“东进”的重点是萝岗,黄埔正处于中心城区和萝岗、新塘的中心,是沟通两者的枢纽。再者新塘可以设立停靠站,对于临近的东莞而言也有一定客流集散作用。广州可以跳过黄埔优先发展罗岗和新塘联合区,高标准、高度规划、高度建设这些重量级(开发区、科学城、中新知识城和广州东部中心区的新塘部分)的地方。借鉴“广佛同城”的经验,使增城东南部和萝岗与东莞进行交通的无缝对接(自然,在此之前,更应该使这些地区与广州中心区的交通公交化)。在“广佛同城”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就开始把“广莞同城”提上议案。在萝岗和新塘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广州再回头发展黄埔,这时黄埔的地位和地价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言,在城区保持着这一块未来的“处女地”对整个广州中心城区未来发展第三产业堪比甚至超过现在的珠江新城。

    二、“南拓”的重点应选择南沙

    曾今南沙在“南拓”中闹得沸沸扬扬,而如今被某些网友称南沙再也不是广州的心肝宝贝。记得在2007年之前,南沙是广州四大战略(东进、南拓、西联、北优)中的最为耀眼的明星,可是自从中科石油项目迁出之后,南沙就开始慢慢地被边缘化了。笔者真的想问广州市领导人:“南拓”中到底番禺、海珠重要还是南沙重要?你们现在的回答无疑是番禺。

    八十年代,一位智者已经发现南沙的价值,看到南沙的未来,这位智者就是霍英东。1993年国家批准设立国家级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序幕。2001年,广州市政府提出在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使广州从内河港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港和滨海城市。2005年,南沙成为广州市一个独立的行政区。此后的两年来,相继有许多的大项目落户南沙,特别是中科石油项目开始意向是南沙,此时广州对南沙都寄予厚望,对南沙的建设可谓是雄心勃勃,大肆张扬说“南沙是广州的未来”。可是最近两年里,听到“南沙”的声音越来越少了。笔者建议重新重视南沙,在笔者眼里,南沙只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那就是离广州市区较远,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不重视南沙的理由。南沙60公里范围内囊括了14个大中城市,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在广州12个区(县)中与珠三角城市接壤最多的区,南沙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没有哪一个区可与之相提并论。可见,南沙对提升广州的集散、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重要性。广州港能进入全球前十(08年货运量和集装箱分别列第六、第七),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南沙功不可没。为何近两年的开发放慢了脚步?现在还有人在鼓吹南沙是广州的未来吗?

    笔者并不反对大项目落户番禺,因为很多项目(大学城、新火车站、亚运城)的最佳选择应该是番禺。但广州更应该为南沙引进更多更大的项目,而且有些项目更应该选择南沙,例如大型船舶配套产业区。

    笔者建议加快南沙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不单要与广州“拉近距离”,也要与临近的中山、佛山和东莞实行交通对接,使南沙真正成为珠三角的“交通中心”。加快南沙港和临港经济的建设,并且要从南沙建铁路延伸到珠江西岸(包括佛山、中山、江门、云浮、清远、肇庆,甚至利用广州建成的铁路延伸到泛珠地区),建成陆上大港口,使南沙港带动和辐射到泛珠地区。引进汽车及其配套产业、船舶制造及其配套装备产业、高新技术及创意产业、物流配送业和旅游服务项目,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大宗性产品的展销贸易产业,引进低碳经济产业(风能、太阳能发电及其产业、潮汐发电、节能电器及其装备业等)。引进房地产,建宜居之城,吸引、集聚人才到有南沙,也助于把广州中心城区的一部分人转移出去,开发南沙的临海及其湿地公园旅游,建设滨海商业与美食街相结合的旅游经济项目。笔者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和石化项目不持支持态度。

    再说,一个火车站所起的作用是远远比不上一个国际港口的,广州因海而兴,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广州当年没有了流花(包括火车站和广交会),那么广州就会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省会城市,但如果广州当时没有了黄埔港,那么广州就连省会都不是(省会则是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

    如果广州港还想向前发展,惟有南沙;如果广州要想提升自己的集散、辐射和带动作用,必须建设好珠三角几何中心的南沙;广州要想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再造一个“新广州”,必须依靠南沙。

    三、“西联”的“广佛同城”之前应先“内部一体化”

    首先笔者想问一问,从化、增城、花都和番禺属于广州的吗?但为何这些地区所受的待遇与城中心的相差甚远?连自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广州有资格与别的城市谈“同城”吗?两个不同的城市,甚至说是两个不同级别的城市都能“同城”,为何自己内部的地区却不能“同城”呢?佛山可笑,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更可笑。“西联”可是说是近几年广州战略中最热的部分,可是市民期盼的“一体化”却迟迟没有提上日程。

    有人说从化和增城是广州的“弃儿”,广州中心城区的人对这两个地区并不是太认同,同样从化和增城的人很少说自己是广州人(甚至包括花都和番禺)。以前广州的发展规划并不“大”,就连从化和增城都没有完全考虑在内。近几年,听说从化和增城要脱离广州的声音越来越大,要实现省管,可想而知广州对两地的待遇。如果这两个地区脱离广州,虽然自身的自主权有所加强,但缺乏广州的带动(前提是广州要把从化和增城完全纳入自己的规划当中),发展可能更为缓慢,好比如上海之于长三角,香港对于深圳。近期又听说增城和从化将撤市设区,笔者深感欣慰,毕竟如果没有了这两个地区,广州还有多少潜力而言,广州就没有了北部和东北部的生态屏障,也没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土地。笔者认为在设区之后,首先要着手的地方就是“大广州”一体化,无论是交通、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福利、基础设施、行政等等都要同城同待遇。从此以后,广州的规划要把从化、增城充分考虑,甚至优先考虑(毕竟这两个地区相对落后)。

    在“大广州”一体化之后,才更有资格与佛山进行同城化,两城融合的步伐和效益都会发挥到一个高度。并且进行一体化的经验也可作为同城化的参考和学习对象。广佛两城共享南沙港、新火车站和白云机场,广佛同城的实质应该从政府走向企业和民间。一体化后再按照广佛签署的合作规划一一落实。借鉴大连同城和洛杉矶同城模式,把广佛同城建成珠三角甚至是全国的同城典范,广佛同城的经验又可为广莞同城和广清同城提供借鉴。

    四、“北优”重点是“三农问题”和“广清同城”

    “北优”在四大战略中是提得最少的,可能是广州城市的轴心是向东和向南,笔者认为“北优”中存在以下两点缺失:

    1、广州北部是农民最密集的地区,可是广州的相关政策没有充分考虑“三农”问题。笔者出身农村,自然比较了解农民的难处,许多贫困的农民辛苦一生无非是为了四大事——教育、养老、看病和新房问题。所以,广州要解决“三农”问题时首先要解决这四大问题,笔者用八个字来概括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多予少取扶持放活”,即多给予农民,少索取,扶持“三农”,放活农村经济。笔者还建议广州学习深圳尽快取消农村户口,实现全城市民化。在扶持农村建设的前提下,落实“农民”与市民同待遇。特别是从化,为了保护流溪河,自己却得不到什么,丢掉了许多大项目,牺牲了经济的发展。笔者还常常听到来自民间的声音——许多从化人纷纷抱不平,更有甚者就像上文所提到得期待脱离广州。从广州的交通地图来看,从化的交通密集度相比于其他区(县)来说是“惨不忍睹”。没有交通何来发展?重重视“三农”是“视从化,北优”必须的课题。

    2、花都没有好好借助“北优”发展自己。花都本身离广州市区较远,但花都的发展还往北部拓展(狮岭镇,几个超大楼盘和火车货运中心),而不是向更靠近广州的南部进军。使得整个花都的城区主体也逐渐向北漂移,导致原本作为花都离广州城区最近因而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新华街南部及雅瑶等镇反而成为花都发展速度最慢的地区。毕竟北部的交通相对不是很完善,更何况南部也有大量的发展空间,要承接广州的辐射和带动就应该尽可能无限地向广州靠近,为何广佛同城的突破口选择南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更靠近广州。花都应该利用机场和汽车城的发展向南渐进,南部发展成熟后再进行重心的北移。

    笔者建言从化首先解决“三农”问题;花都应该优先向南延伸发展;白云着重解决城中村问题,北部城镇承接广州中心城区的“退二”产业。三者合作共建世界“最大”的空港城。

    笔者都已在“广州”之前冠以一个“大”字,也就是认为广州就不能在自家门内小打小闹了,应该更多地与周边的城市相互融合、相互发展。自然“广清同城”也应该是继“广佛同城”、“广莞同城”之后的一项重点。现在经常提到的“广佛肇”经济圈,清远不是离广州更近吗?肇庆能融入“大广州”,清远不是更有这个资格吗?

    清远落后,广州可以带动它发展;清远有大量的矿产资源,这些又可以被广州所利用。广州要扩大自己的辐射范围和提高带动能力,一个很好的证明就是带动一个非常落后的城市发展成一个中国城市中的“新明星”。现在清远方面非常主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纷纷有所动作,逐渐地向南发展融入“大广佛”。广州更应该主动,广清高速扩建,武广高铁在清远设站,广清轻轨的兴建,使广清同城向前迈了一步。希望广清之间尽快建一条高速直接连接清远和白云机场,更应该共享花都的火车货运中心,这样对广州和清远的经济发展都有利可图。在省里的“双转移”中,广州并没有在清远建立产业转移园,对两者来说都是遗憾。希望在交通先行之后,广清同城能更多地被两地和省政府各层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州不能再单打独斗,要不然广州就永远落后上海,珠三角就永远落后长三角。

    五、也说说“中调”

    广州实行“中调”的实质是什么?整合“退二”资源,通过“进三”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中心城区的公共空间结构的布局、基础设施系统的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改进以及城市形态的体现。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的中调缺失是侧重于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旧城区是需要改造,但不一定要搞房地产,旧城区的人口密集度已经非常饱满了,旧城改造时应该把一部分人转移出老城区。我希望进行城中村改造腾出的土地更多地用来建文化场所、休闲公园、创意产业园,发展总部经济和商贸旅游、高新技术、文化娱乐产业。

    笔者认为存在另一点缺失,那就是创意园的盲目乱建。在这么多的创意园了,有哪个含金量特别高?哪个创意园的知名度可以与北京的798相比?多而零散,集而不强,这是广州创意园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不反对发展创意园,但对创意园的发展,广州还在摸索之中。笔者建议,创意园不宜过多,广州的市场暂时还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创意资源”,即可能会造成“供过于求”,广州应该重点发展黄花岗一带、小洲村、环白鹅潭和天河与黄埔的珠江北岸创意园四个区域,要形成集聚,有了集聚,才能把创意园做大做强,才能创造出广州创意园的品牌。

    创意产业最需要的第一资源应该是创新型的人才,而这又是广州短板。所以笔者想在“中调”战略的篇幅上谈谈教育。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改变“死板的科举”和“八股”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制度和人的观念上。轰轰烈烈提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到现在还是“以分数论输赢”。 广州应该要成为全国教育的改革试验地,要大胆地摸索新的教育方法,决心成为中国的未来创新教育的引领者。首先要在制度上加以创新,努力地改变人们“以分数为重”的传统观念,下大力气地向广大市民宣传和教育,引导教育新观念的产生。制度创新之后,接着就要在教育界的中上层(教育局的有关人员、各校领导者和各级教师)上花心思,改变他们的落后观念,引导、支持、鼓励他们产生新思想、新方法,让这些中上层的创新意识、新观念、新方法传达给学生。而教师位于最关键的地位,如何使这些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园丁们具有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呢?制度先行的前提下,师范类学校的教学方法也得加以创新,让这些的“未来的老师”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思维,改造传统的,吸收外来先进的,这样在他们成为老师的时候就可以以新的方法来教学了。在教育方面要多提倡学生的自由发展,注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是至理名言,以优秀的传统与外来的先进教育相会结合,创造出“广州特色”的教育道路。广州是广东的人才之地,但论创新和科技却比不上深圳,为什么呢?企业缺乏创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教育和社会的氛围。所以广州要利用众多的教育资源大胆地鼓励和引导教育界的创新,从而培养更多创新型的人才,为广州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储备奠定基础。笔者建言广州举行一次“为教育献计献策”的活动。集众人之智慧,创造出更符合现在和未来的新教育。

    广州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自己周边甚至是泛珠三角的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把广州的战略发展摆在一个更大的范围,与周边的城市联合起来统筹规划交通、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广州要做珠三角的“大哥”,就必须要与众“小弟”合作,这是广州的不二选择。

    在未来10的发展期间,广州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如果城市的发展战略脱离实际,存在严重的缺失,那么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惨重后果比没有政策更为严重。

    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争取国家的支持,更需要正确的城市发展战略。  中国规划网广州12日3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