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产业基地 >

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江西“新型工业标志区”

时间:2009-12-22 19:3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仿佛是一个传奇。
  7年前,在南昌城南北起昌南大道,南至银三角,东傍迎宾大道,西延赣江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沙丘成片,杂草丛生。7年后,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的小蓝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名列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位之后,至2008年,其工业总产值迅速升至189.12亿元,上缴税金6.11亿元,并连续5年获评“全省先进工业园区”。与此同时,当年的荒山荒漠上,湖光点点,柳绿河清,宾馆酒店、商业卖场、休闲广场一应俱全,好一派城市繁华景象。
  昔日几近不毛之地,而今俨然“创富中心”、现代新城。传奇的制造,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近3年间,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政府的考察团不下1000个,由此引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小蓝现象”。
  五大产业集群撑起一个新型工业基地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阴云密布,而小蓝经济开发区却迎来了一个丰收期:1至10月落户的38个项目中,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重大工业项目24个,其中投资10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5个;投资总额111.55亿元人民币,大大超过去年全年。相比2008年,大项目量、投资总量成倍增长。
  项目量、投资量的逆势增长,显现出危机之下大项目的聚集之势。而这,透露的是“小蓝”思维独创、成效卓著的产业规划及招商、安商、富商法则。
  ■五大产业群撑起新型工业“蓝天”
  园区是工业化的主战场。但这个战场,是不分良莠、产业类别,“捡到篮里都是菜”?还是做好产业规划,以产业招商,寻出一条特色园区之路?
  2003年前后,当大多数园区正忙于“捡菜”之时,小蓝人先人一步,巧借比邻省会南昌之便,抢占市区企业“退城进郊”之机,适时承接,引进了江铃汽车、江西国药、江西制药、新龙化纤等一批省内龙头型企业,汽车汽配、食品饮料、电机电器、医药医器、轻纺服装五大产业格局由此形成。
  五大产业规划,既不走高精尖,亦不流于低端制造,而专注于汽车汽配、食品饮料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传统大型制造业。这一产业定位,因南昌企业“退城进郊”而成,又正与发达国家及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类型高度吻合。得此省内、省外的天时地利,7年间尤其是近3年间的高速发展,让“小蓝”五大产业迅速成长为五大产业集群。2008年,汽车汽配、食品饮料、电机电器、医药医器、轻纺服装各产业投产企业分别达到38家、22家、13家、17家、40家,分别实现主营业收入39.5亿元、19.87亿元、9.08亿元、42.12亿元、28.2亿元,五大产业群收入占到了整个园区的82.5%以上。
  ■“招大引强”与“产业招商”
  产业规划的准确定位,为“小蓝”的未来发展树起了一个清晰的路标。
  短短7年,“小蓝”便引进企业514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国内200强这样的大企业、名企业。“小蓝”招商的成功,不在其优惠政策如何之多、如何之诱人,而重在一个“选”字,精在一个“专”字。
  如何一个“选”法?“小蓝”的选择是,只选园区五大产业或关联产业内项目,以清晰的产业招商,推动集群效应,使五大产业迅速成长为五大产业群。此外,在不放弃优势型中小项目的同时,招大引强,以大项目吸引与之相关的配套型企业,“以大引小”、“以商招商”、以产业集聚带动大跨越。目前,“小蓝”有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重大工业项目132个,其中投资10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10个、世界500强企业7家,成为省内世界500强最集中的园区,其取胜之法便在这“产业招商”、“招大引强”中的一个“选商”之法。
  如何一个“专”法?2008年,“小蓝”聘请世界著名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园区打造中部汽车城进行了专业的产业分析。哪些生产环节、要素须补充,哪些环节、产业须强化,这家专业公司的“国际化、差异化”发展建议,直接促成了“小蓝”的“补位招商”、“生产要素招商”之策。如今的小蓝汽车汽配产业群之所以能聚集包括美国福特、李尔内饰、韦世通、上海宝钢等世界500强在内的72家企业,正得益于此。
  ■“体制创新”推动“服务升级”
  近年来,“小蓝”开创了我省工业园区与一流高校合作培训企业高管的先例,由此,显现出的是非同常规的服务、运营法则。
  在小蓝人心中,“小蓝”的抱负,不在做一个一般性的开发区,而是要做大项目、大产业的聚集地,做江西乃至中部的新型工业标志区。是以,其服务力要求非比寻常园区,其安商之策更需高端、高效,更需独树一帜。
  “小蓝”安商,首在体制理念之创新。“运行机制上讲灵活,工作机制上讲高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制度上的灵活是灾难,管理上的灵活是艺术”,“与入园企业共成长”……这些话语展现的正是一种与企业相融合、共发展的小蓝式“体制观”、“服务观”。
  “小蓝”安商,重在服务力之提升。近3年来,小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创“五型机关”为契机,打破传统的管理体制,大胆推行了独具小蓝特色的部门设置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建立了企业分级管理服务机制,园区服务迅速升级,不但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快捷式服务,还能“点对点”为企业进行资本融资、产业提升等高端、专业服务。
  ■掘“成本洼地”造“崛起平台”
  企业大发展,生产要素成本要低。工业园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便在于为企业打造“成本洼地”。
  充足的水、电供应必不可少。2007年,开发区在省电力公司的支持下,启动了邓埠110千瓦变电站扩建和霞山110千伏变电站的新建工程,由此实现了全区企业用电无忧。同时,开发区兴建了一座日供水能力20万吨的昌南水厂,为入区企业的顺利建设、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保证。近3年来,园区每年面向社会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均在6次以上。同时,“小蓝”还在南昌市劳动力市场及南昌县城设立了人力资源服务专门窗口(站),建立了专门的劳动就业实训基地,有效地破解了园区企业一度出现的“用工荒”等人才难题。
  近3年来,通过“生产要素招商”、“产业招商”,五大产业群不但呈现集聚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同一产业上下游的合作关系。以汽车汽配为例,江铃联合福特制造整车,而宝钢在小蓝设厂为之提供汽车钢材,美国李尔、韦世通提供车内装饰和汽车空调,70多家专业化企业,共同联成一个完整的汽车制造体系,省却了高昂的物流费等费用,“成本洼地”凸现,企业利润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小蓝”还成立了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大力引进交通银行、南昌银行等金融机构,一个服务园区企业的融资体系初步形成。自2008年10月以来,小蓝投资公司成功融资15.8亿元,并与银行创立“蓝银保”融资平台,直接为园区9家企业提供了1300多万元贷款,为企业“过冬”缝制了一件厚实的“贴心棉袄”。
  经历近3年来的高速、个性化发展,“小蓝”成为全省工业化战略布局中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食品产业基地”。以推动工业化为时代使命的小蓝经济开发区,也正向特色产业集群、大项目汇聚、大市场流通的“江西新型工业基地”昂首进发!
  用城市化思维谋划新一代工业园
  工业园区要不要城市化?是单一地搞工业,还是以工业为主导,辅以商业、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
  当国内不少园区还在为园区的功能设置争论不休时,以打造江西新型工业基地为使命的小蓝经济开发区,已在现实中践行着工业化与城市化两条腿同时走路的城区运营理念。将培育、引进大量现代服务业为园区所用,或直接将生态、节能、文化等城市经营思维植入园区。
  放眼园区,对外,与南昌市区、南昌县城无缝对接;对内,生产、生活自成系统,和谐互补。如今的“小蓝”,“工业共生、生产高效、生活舒适、景观优美”,既是一个个性十足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又是一个现代、动感、绿色、生态的昌南新城——处处显现出新一代工业园区既是园区又是城区的科学发展理念。
  ■“生态小蓝”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路”
  作为工业聚集之地,由于工业项目相对的高耗能、高污染特性,工业园区往往让人既爱且恨。若楔入城市运营之道,打造宜居、宜生活的生态城区,则工业与三产、工作与生活势必和谐共生。而这,对于工业园区实施我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打造和谐园区,亦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探索。
  拒污是“小蓝”打造“生态新城”的第一步。园区创建伊始,“小蓝”便确立了“三不”原则,即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宁愿发展速度慢一点,也决不引进破坏生态、大量消耗资源的项目。据此,在后来的运营中,50多家污染超标企业被拒绝进入园区。
  治污是小蓝打造“生态新城”的第二步。2003年,“小蓝”便以“生态立区、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科学理念,在全省工业园区中最先建成了污水收集系统。开发区先后投资2.4亿元,铺设雨污分流管道70余公里,逐步将企业生产污水引入园区排污管网进行集中处理。2008年12月,全省工业园区中首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小蓝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使用。处理厂投资2亿元,一期规模为日处理污水3万立方米,开发区内所有企业的污水都可以实现集中处理,其出水水质全面达到城镇污水二级排放标准。为满足发展需要,小蓝又筹备建设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目前前期设计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为了生态,企业要来也婉言谢绝;为了生态,大把大把真金白银投向了并不能带来生产效益的治污工程。小蓝人规划产业、招商选资的理念总是先人一步,打造生态园区,同样是走在前列。
  在全力保护生态的同时,“小蓝”也开始积极培植、优化生态。创立不久,小蓝开发区便启动了“清水绿带”工程,如今已完成投资6500万元,建成了10公里长的景观明渠,使昔日的沙地荒丘、废弃水沟成为集排水、观光于一体的绿色风景带。近期,又启动了园区内雄溪河的改造项目,沿河两岸打造生态文化景观,将这条贯穿于开发区内的河流打造成为生态走廊、景观走廊、文化走廊。
  既坚定保护生态,又全力发展、优化生态。“生态小蓝”的崛起,不但未给工业发展套上枷锁,反成为营销园区、吸引大项目的“卖点”。2007年,百事可乐在落户之前,曾委托美国食品检测机构FDA对小蓝做了一份水质检测,结果196项指标中,194项优秀、2项优良,为其全球所有生产基地获取的最佳结果。而在百事可乐落户前后,可口可乐、康师傅、亚洲啤酒等一批对生态要求较高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小蓝生态经济由此声名鹊起。
  “小蓝”的环保之道,引起了省内工业园区研究专家、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秦夏明的高度关注。“保护、优化生态,并利用优质生态资源‘招大引强’,形成产业群,地处鄱阳湖之畔的‘小蓝’,主动以城区发展思维打造‘生态园区’的理念和实践,无疑为全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耕种了一块生动的‘试验田’。”他评价道。
  ■“节能小蓝”破解工业园“土地滞涨”难题
  工业生产,既需大片土地营建厂房车间,又需消耗能源、资源供应生产。以有限之资源供应无限之生产,几年下来,国内的许多工业园区纷纷遭遇土地、能源供应“瓶颈”。
  问题如何破解?小蓝人展示出了用市场之道破解市场难题的城市经济运营理念。
  与国内很多园区一样,随着500余家企业的入驻,“小蓝”项目用地顿显紧张。土地有限,一边是有些经营不佳、开工不足、与园区定位不一致的企业占着土地难见效,一边是大量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大项目、优质项目无地落户,“土地滞胀”难题由此而生。
  从2005年起,“小蓝”开始运用回购、置换等方式,清理出企业100余家,整出土地7000余亩,使几近沉睡的土地成为催金生银之地。以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韦世通为例,韦世通所用土地此前为另一家企业所有,但该企业因项目原因,处于半停工状态。通过土地回购,开发区将土地重新予以盘活,并以之引入汽车产业配套企业世界500强韦世通。2008年,这块曾经几近闲置的土地上产生税金2000余万元。用同样的方法,园区先后又腾出土地引进了李尔内饰、三一重工、中集集团等国际名企。与此同时,园区积极搭建平台,引导20余家与园区产业定位不一致的企业转型,融入园区内五大产业群,从而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循环使用。
  考虑到一般性入园企业占着土地,生产效益偏低、经营不稳易减产甚至停产等现实,2005年,开发区成立了小蓝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高规格修建了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以厂房招商,深受中小型落户企业的青睐。中小企业以租赁方式使用标准厂房,不必花费大量资金建设厂房,不必费神费力,即便是撤资走人,厂房亦可迎入新的企业。园区既不需重整土地,也不必为收回土地绞尽脑汁。标准厂房面向中小企业,而对于部分不想占地或不想一次性投入太多资金用于厂房建设的大型企业,投资公司则为其量身定做厂房,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由承租企业租赁或分期支付建设资金。这既保证了土地的循环、高回报使用,又大大减轻了入园企业的入驻成本,可谓一举多赢。
  一般而言,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渣、废气及各种副产品,往往作为废物甚至是污染源进行处理。而在以发展新型工业为目标定位的小蓝开发区,这种废气、废渣却往往能作为企业生产的原料被大量回收利用。园区制药企业汇仁集团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药渣处理一直是中药生产企业的一大难题。汇仁每年产生中药渣4万吨,此前采用填埋方式处理,易造成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通过自主创新,该集团采用传统发酵工艺和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研制出将废弃药渣转化成高效有机肥料的独门技术,并运用此有机肥料,培植出高品质的有机中药材,使中成药生产进入了良性循环状态,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药制药企业的药渣处理难题。据悉,汇仁集团运用循环之法,年均处理中药渣5万吨,生产有机肥7000吨,为中药材种植农户间接带来收益2000万元。
  ■“宜居小蓝”让工业园区跨向“现代新城”
  工业园区要不要城市化?实践已经证明,工业园的单一功能发展,虽能集中精力、财力,短时内带来工业的大跨越,但一条腿走路终究无法走远。只有引入城市功能设置理念,将“工业园区”变为既适于工作又适宜生活的“工业城区”,才能实现工业园区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早在2003年,“小蓝”起步之初,南昌市、南昌县政府便将小蓝纳入到整个南昌“一江两城”规划中的昌南新城中,并顺势配套开发了象湖新城片区,规划建设了一系列商场、宾馆、酒店,实现了“园外大配套,园内小配套”。这种大配套的园区经营理念,在园区初创时期,保证了企业人员必要的生活、居住、娱乐、休闲需求。
  但随着园区落户企业与人口的增多,过多依赖园区之外的配套已无法满足园区的生产、生活需求。从2006年起,“小蓝”开始全力推动园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建设,办证中心、便民惠民中心、学校、银行、邮电、公交站点、高端餐饮、星级宾馆酒店全部被引入园区。为全面提升园区自身的服务配套功能,“小蓝”还将城市功能区设置的理念融入园区各片区的规划中来,即按照“一心、五点、二组团、三片区”的总体布局要求,开发区逐步结合金湖、玉湖设置了一个足以辐射整个园区的公共设施服务中心;结合玉岸、高宗、霞山、雁泥湖、汽车城分别设置了公共设施服务次中心,以辐射相应的产业片区;在北面结合象湖新城形成自然生态式的高尚居住组团,在南面结合翠林高尔夫度假中心,形成又一个生活居住组团。
  “从宏观上来讲,‘小蓝’与南昌市区、南昌县城紧密相连,城市化已经‘兵临城下’,与其被动成为城区,倒不如以城区的姿态主动迎合,实现园区与整个昌南城的无缝对接。从微观上来讲,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工业的长足发展必然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为之配套,而这正是一个城区运营的理念。无论宏观、微观,‘小蓝’都将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两条腿走的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小蓝’,建设‘现代新城’,并以此为跳板,实现园区自成功实现工业化后的‘二次跨越’。”面对记者的采访,小蓝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小蓝投资公司董事长何新跃坦言,成功打造出一个“现代新城”,将是“小蓝”在新时期必须迎接的“二次创业”。
  ■“魅力小蓝”酿制特色园区“新吸引力”
  对于一个崛起于荒漠沙丘之上的工业园区,“小蓝”的成功,在于工业化的撬动。然而,随着入驻企业及人口的增多,随着“小蓝新城”的形成,无论是工业持续发展,还是打造“现代新城”,都无法忽略文化的力量——只有文化形成了品牌,才能让原本缺乏文化元素的园区散发出独特魅力。
  在成立之初,“小蓝”便确立了“与入园企业共成长”的园区服务理念,在浓郁的工业文化中注入了园区的服务文化:设置了统一的形象标识,制作了园区形象宣传片和汽车产业宣传片,形成了鲜明的园区文化形象。2007年,随着《崛起小蓝》的创刊,搭建起了园区与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平台。而从2006年起,面向园区工作人员与企业举办了一场又一场文化知识培训,魏杰、王东林等一批知名学者,黄代放、陈年代等知名企业家纷纷来到“小蓝”授课,送上了一道道精神大餐。
  与此同时,园区还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强化企业归属感。近3年来,园区先后在非公企业中组织开展了“我为企业献一计”、“奉献在岗位”、“展党员风采、为企业争光”、“我为开发区添风采”演讲比赛及“舒美特杯”篮球比赛、庆“十七大”歌咏比赛、迎国庆60周年系列文体比赛、职工技能大赛、爱心捐款等活动,促进了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在冰冻灾害救灾捐赠活动中,开发区通过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宣传,发动企业筹集捐款500万余元;“5·12”抗震救灾中,仅在5月20日一天企业捐款就达到142万元,这些都充分展现了非公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园区文化。
  虽崛起于荒漠沙丘之上,却时时以文化变之。“小蓝”独特的文化形态,生发出无限魅力,并成为园区招引客商的强大吸引力!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