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专家论文 >

基于艺术美法则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时间:2010-04-05 21:4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1 引言
  
  我国的道路景观建设由于起步晚,再加之观念的滞后,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困扰着此项工作的发展。道路环境景观建设缺乏适合的理论指导,从而使得景观质量低下,影响着城市市容及城市生态环境,为此,深入的研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提高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道路景观控制要素
  
  由于城市道路景观构成的复杂性,应从景观特性的确定、道路绿地空间形态、周边建筑形态、质感、尺度、色彩等方面来理解景观控制要素。
  景观特性的确定。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根据道路的不同属性、不同功能及自身特点,挖掘可以利用的景观要素,以形成不同的主体和个性。如交通干道以交通景观为主,并具有以汽车尺度为主的景观特性。植物配置突出韵律以及色彩和高低层次的变化,但不应过于花哨,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并与整体气氛相协调。
  道路空间形态。道路空间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如直线型道路上的绿地可使人感到一种理性的秩序,形成有序的街道景观。不规则的空间形态则像一切不规则构图一样,使人感到兴奋、动荡,往往会形成别有特色、耐人寻味的景观。
  质感。质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道路景观中各物质要素的质感,如地面的铺设、建筑物的材质等;二是指道路空间中界面的进退与虚实的感觉。不同质感的合理运用与搭配,可以形成虚实、软硬、疏密、明暗等和谐的感受。
  尺度。尺度是一种比例关系,是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控制要素,它的把握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道路视觉景观设计的成败。研究表明两侧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关系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景观感受。
  色彩。色彩感是指景观材质的色彩表现给人的感受。色彩是通过眼睛和大脑对光线的反应而感觉到的,色彩会激起人们的情感反应,产生对环境的愉悦或厌恶。混乱的道路色彩设计会造成视觉污染,因此道路视觉景观设计还必须从色彩感的角度来考虑,以避免出现“色彩骚动”的局面。
  
  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艺术法则的应用
  
  为使街景的设计和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达到具有艺术美的景观效果,我们可以遵循绘画艺术、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协调、均衡、韵律、尺度、质感六大原则来进行。
  3.1 变化与统一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对树形、色彩、线条、质地、高低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出它的多样性,但它们之间又得保持一定相似性,既生动又和谐才能有统一感。如果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在城市道路中,行道树绿带选用同种、同规格、同龄等距的布局体现统一,虽然整齐但缺少变化,如果在乔木中间加球形灌木或花灌木,既有了绿化的效果,又体现出了景观的变化。对一座城市在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可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作用。
  3.2 协调的原则
  色调是指颜色的组合应有一个统一的基调,如冷色调、暖色调、明色调、暗色调等。色度是由于光的明暗程度会引起颜色的变化。在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时也要强调调和的原则,是指植物在变化统一的原则下,达到色彩、体形、线条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和谐感。它没有强烈的对比,只是近似或相似的效果。
  为了体现出道路中的四季常青,可多选用常绿树种,以绿色为主,在树种配置上选择单色调,则有浓绿、深绿、浅绿的近似变化,在同一色彩基调上,由深向浅或由浅到深的逐渐递进,既有微妙的变化也十分协调。
  3.3 均衡的原则
  对称均衡。对称的布局往往都是均衡的,对称布局是有明确的轴线,在轴线两侧完全对称,行道树的种植方式多采用对称均衡,城市广场常位于城市中心轴线上,轴线东西两侧完全对称。对称均衡给人稳定的感觉,稳定指布局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均衡是指部分与部分的相对关系,如左和右,前和后的轻重关系。
  不对称均衡。不具有明显的轴线,但具有比较明确的视觉中心。在两侧布局一对景物,强调质和量的均衡。如左边一块山石体量的质感很重,右边是一丛乔灌木,虽质轻但体量大,同样产生均衡感。透视角度安排景物,也可以取得不对称的均衡。  3.4 韵律的原则
  韵律节奏是指艺术表现中的某一因素做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它也同样适用与城市道路景观,表现韵律的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
  简单的韵律。由某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等距的行道树。
  交替的韵律。由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行道树用黄桶树和小叶榕反复交替的载植。
  渐变的韵律。如在道路绿地中修剪的球形灌木,将其球径由大到小依次逐渐修剪;道路侧园林小品中随不同大小的圆环雕塑依次排列,虽然是等距但又有透视感;渐变韵律也常在组成部分之间有不同程度或繁简上的变化。
  起伏曲折的韵律。道路两旁的绿化最容易体现韵律感,如在道路尽端设计小景点,诸如花坛、小花园、小广场等。沿路的韵律如同欣赏一首进行曲或迎宾曲,人们在道路上行走,会有诱感,觉得尽端处有景可赏,好像欣赏到乐曲的高潮,使人兴奋,引导你愉快的走向端头。
  3.5 合适的空间尺度
  在道路绿地景观中,人的出行变得频繁,我们也要重新获得对于其环境的认识。人的视点和视频的变化,对于尺度的感知也应有一套新的评价标准。由于道路行车视角大,要求道路两侧绿地在尺度上也要放大,否则原来被关注的环境景观将被遮挡。道路绿地中的景观元素在满足自身尺度上功能要求的同时,也要协调好相互之间所应具有的适当的比例关系。如:道路路幅宽度较窄而两侧绿地较宽,就给行驶者带来一种不安全的感觉;相反,路幅过宽而绿地过窄,则会显得道路过分独立而缺乏与环境的协调。另外,种植植物组合之间的形态、体量与路幅尺寸之间的比例也要协调。如:路幅窄时植物过高或过密时就会产生压抑感和紧张感;相反,路幅宽而植物过于矮小或稀疏时,就会减弱绿地的整体感,使绿地彼此独立过于空旷。
  3.6 良好的色彩质感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植物色彩是影响行驶者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丰富道路景观,消除司乘人员的疲劳,就需要在绿色的大背景下适当的点缀其它颜色,以深色植物作为背景衬托浅色植物。利用植物的叶、花、果形态和色泽所具有的戏剧性效果,如:红色、橙色、黄色、紫色、粉色和白色等为植物群体增添活力和兴奋感。另外,植物一年四季颜色的更替变化反映着四季时光的演进,给人以惊奇兴奋、丰富多变的感觉,都可以活跃景观气氛,更可以给司乘人员带来视觉享受,提升道路形象。
  
  4 结语
  
  从道路美学观点来看,城市道路空间有着首尾相贯的系统特征,其视点始终呈连续性和系列性,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从总体规划出发,在艺术美原则的指导下,把道路景观建设朝着系统化、序列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相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王洪成.城市园林街景创作浅识[J].中国园林,1994.4.
  [3]刘滨谊,王敏.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J].新建筑,2005.2.
  作者简介:郭蕾,男,1984年生,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